新形势下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
2017-01-01滑树红刘昌利
滑树红,刘昌利
(1.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军事医学系,石家庄 050081; 2.空军勤务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徐州 221000)
● 教育训练Educationamp;Training
新形势下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
滑树红1,刘昌利2
(1.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军事医学系,石家庄 050081; 2.空军勤务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徐州 221000)
当前,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面临多方面因素、多元化观念的挑战,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力军,其心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走向。通过分析学员心理问题的现状及成因,从加强普遍教育、强化实践教育、实施重点干预、积极营造氛围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和部队战斗力。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军校学员
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部队战斗力的高低。心理健康作为军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斗力的生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挑战。科学分析当前军校学员的心理问题现状,准确找出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加强和改进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学员心理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早日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军校学员心理现状
受经济社会转型、多元价值观念和军人职业特点影响,部队官兵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1]。通过近年来对学员心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可知,当前绝大多数学员军事训练刻苦、心态健康阳光,但也有少数学员由于心理承受力弱、自我调控力差,心理问题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自我中心特点突出。当前,军校学员均为95后,其民主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不断强化,个性鲜明、敢想敢做,强调自我实现、追求自我价值,遇事有独立见解,敢于对社会现象、重大事件、部队建设、组织决定发表个人看法,敢于向组织和领导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绝大部分学员都能服从组织、尊重领导,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然而,部分学员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也较为突出,有时把个人利益看得较重,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不强。少数独生子女学员的表现欲、支配欲和虚荣心较强,协作意识、牺牲精神和大局观念相对较弱。
(2)心态变化波动明显。当前,随着我军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新一轮军改大幕已拉开,部分学员容易受形势变化、政策出台、家庭变故和利益调整等因素影响,思想、情绪和心理由相对稳定向逐渐波动变化。对其心理进行动态预测、及时掌握和有效干预的难度明显增大。有的学员受到社会上消极处世哲学的影响,存在较重的戒备心理,表现为:思想汇报不主动,个人想法不外露,外在表现和真实思想不一致,心理容易失真、失察,甚至失控[2]。还有的学员因个性原因遇事不够冷静,一点日常小事就容易被惹怒,甚至产生过激行为,一旦发生问题,结果往往难以预料。
(3)心理问题日趋增多。受竞争加剧和利益关系调整影响,加上艰苦紧张的军营生活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部分学员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3]。首先从表现形式上看,心理问题类型具有多样性:既有强迫、烦躁、焦虑等一般性心理问题,也有自责、多疑、癔症等心理障碍,还有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等严重心理疾患。其次从时间上看,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阶段性。一是入学初期高发。新入校学员面临环境改变、角色转换、训练强度剧增、人际关系变动、日常管理严格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二是重大变故时多发。由于个别学员抗挫能力不强,不能正确面对和处置个人婚恋、家庭变故、严重疾病等突发事件,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4)调控适应能力较弱。通过对500余名新学员的调查显示:对军校感受比入校前想象的还要艰苦的占37%,其中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士兵学员;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的占11%;对部队艰苦训练有畏惧感的占15%;当遇到挫折打击心情不佳时选择个人默默承受不想对任何人讲的占13%。有的学员自立能力、自制能力和吃苦精神较差,遇到挫折不知道怎么办,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向他人求助;有的感到部队军事训练或日常管理过程中“不准”和“禁止”太多,过多强调统一性和整体性,使学员产生“被控制感”或“被剥夺感”,导致压抑、偏执、敌对等反应多;有的感到部队生活太苦太累管理又严,自己无法适应。
2 军校学员心理问题成因
造成军校学员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家庭教育、成长经历、认知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大环境、军校新环境、学习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1)价值观念多元造成心理冲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西方腐朽文化和不良思潮不断渗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生了激烈碰撞。面对这种交流与碰撞、冲突与整合,很容易使阅历不深的军校学员产生矛盾和困惑。通过对1 000名学员的问卷调查发现:23%的学员对“军人不要活得太累,不要苦了自己”的说法表示认同;17%的学员对“军人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表示不理解;特别是新入校时间不久的学员,由于对军人职业特点和职责使命理解不深,对军校提倡的“绝对服从、整齐划一”等观念缺乏正确认识,容易产生迷茫、苦闷、紧张等心理问题。
(2)角色任务变化造成心理失衡。学员入校后,其生活环境、目标任务、标准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适应能力不强、状态调整不快、角色定位不准,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引发心理问题[4]。如:有的学员高考前在其就读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和追捧,但升入军校后发现竞争激烈,加之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自己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还有体能相对较弱的学员更容易自尊心受挫,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萌生退学念头;即使是士官学员,面对院校理论学习与军事训练并重的任务变化,也容易产生茫然失落、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
(3)家庭教育缺失造成心理偏执。家庭环境对学员健康心理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因父母离异,家庭教育主体长期缺失,学员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成长发展干涉过多甚至包办代替,容易造成学员懦弱、依赖等心理;有的家长对子女一味迁就、过分溺爱,容易造成学员自以为是、抗挫能力差等心理;还有的家长因忙于生计或个人事务,对子女的成长发展仅提供物质支持,在子女教育上采取放任自流甚至置若罔闻的态度,任其性格自然发展,容易造成学员缺乏关爱、孤独、没有同情心等心理问题。
(4)疾患变故困扰造成心理扭曲。生活事件特别是突发变故是学员心理问题的直接诱因。当前,院校教育的主体是95后学员,生长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时代。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其心理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生理发育,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适应能力也明显差于高年龄段人群。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亲人病故等突发情况,就会感到手足无措、苦闷压抑,甚至行为异常,引发心理危机。此外,身体罹患疾病也是学员产生心理疾患的又一重要原因,特别是少数学员身体疾患久治不愈,更容易引发精神抑郁、持续焦虑,躯体化症状愈加明显,甚至引发严重心理疾患。
3 加强和改进军校学员心理教育的对策
维护学员心理健康、提升学员心理健康水平、锻造学员过硬心理素质、促进学员成长成才,既是院校办学治校的重要任务,更是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实现强军目标的客观要求[5]。因此,必须紧贴学员心理特点与规律,大力加强和改进学员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学员心理问题的产生。
(1)坚持系统灌输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抓好普遍教育。在全体学员中广泛开展心理科学知识普及,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心理现象、熟悉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为及时化解日常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发展奠定知识基础。一要发挥院校优势,搞好课堂教育。依托政治理论课教学,开设“军人心理学”“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军人心理健康常识”“基层官兵心理服务工作”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并根据各个层次学员心理需求特点,科学设置教学计划、精选授课内容、系统教授心理知识、筑牢学员心理“防火墙”。二要拓宽渠道平台,搞好专题教育。通过举办“周末心理讲坛”等活动,积极邀请军内外专家教授做心理知识宣讲辅导,组织现场心理咨询服务;运用心理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学员心理困惑;成立以心理教员为主体、政工干部为辅助的心理服务中心,定期培训基层学员队(营)心理骨干,传授识别和化解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运用全军和单位政工网、板报橱窗等媒介,广泛宣传心理知识,提高学员自我预防、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三要把握重要时段,搞好随机教育。坚持把心理知识教育纳入政治教育内容,利用院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把握新学员入学、老学员毕业、重大任务转换等重点时机,开展谈心交心和心理服务活动,宣讲心理知识,组织人生观、婚恋观和挫折观等观念教育,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人生发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适应社会环境,确保学员始终用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态度、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训练中去。
(2)坚持日常训练与任务摔打相结合,强化实践培育。通过日常训练、演习演练、完成重大任务等时机,锻造学员过硬的心理品质。一要着眼学员阶段性心理特点,科学设置训练内容。依托心理服务中心,运用心理测评系统,采取网上普测和随机抽测等方式,结合形势和任务转换需要,实时组织心理隐患摸排,建立健全学员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分析梳理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特点与规律,及时调整心理行为训练课目,增强心理训练的针对性。二要着眼学员普遍性心理特点,扎实开展日常行为训练。依托心理行为训练场,积极开设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组织学员进行高空断桥、空中抓杠、陡壁攀岩、信任背摔等心理拓展训练,开发学员心理潜能,增强学员抗压能力;发挥好心理服务中心功能,运用心理应激训练系统和心理行为训练教具,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应激反馈训练,开发学员心理潜能,磨练心理品质,培养团队精神。三要着眼学员畏难性心理特点,注重在特殊任务中磨砺意志。把心理训练纳入教学训练计划,在5 000米越野、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选派心理专家伴随保障,开展团体行为激励,缓解学员心理压力,引导学员树立克服困难、挑战极限的信心;在野外驻训、综合演练等重大教学训练中,模拟战场环境设险局、布危局,组织挑应战和立功创模活动,激发学员训练热情,锤炼顽强战斗作风,锻造过硬心理素质[6]。
(3)坚持心理抚慰与专业治疗相结合,实施重点干预。组织专业力量,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员,综合施策,及时开展心理援助,帮助学员摆脱心理困境、重塑健康心理。一要科学筛查诊断,正确识别心理问题。采取机关、系(队)领导和心理教员三方会诊的方式,对心理测试高分值预警学员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科学鉴别区分生理问题与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二要做好应急响应,搞好心理疏导。对情绪不稳定、行为明显异常的学员,适时启动心理应急干预预案,搞好随访观察疏导;对身患疾病、家庭出现重大变故、严重受挫等高危群体,组织专业力量,根据学员心理应激反应状况,运用社会情感支持、个体认知干预、传授心理应对方法,帮助其消除心理困扰,防止产生心理创伤。三要实施危机干预,及时做好专业治疗。构建军队院校与专业医院联合危机干预机制,对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员,指定专人负责,采取心理疏导、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方法,跟踪搞好治疗服务;对有明显精神疾病倾向的,及时送专业医院诊断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4)坚持人文关怀与环境熏陶相结合,积极营造氛围。要注重发挥良好环境氛围对促进学员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7]。一是进一步纯洁官兵关系,保障学员合法权益和正当需求,加强对学员的人文关怀。要畅通民主渠道,尊重学员首创意识,引导学员积极参与管理,激发学员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学员队干部骨干要加大以情带兵、文明带兵、科学带兵意识和力度,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心态,校正学员行为,有效缓解学员的压抑和紧张情绪。二是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大力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突出先进文化、战斗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军营特色的文化品牌,坚决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作品流入军营。要注意美化校园环境,通过横幅、标语、板报、橱窗等形式增强文化氛围,使学员有效消除因自然环境造成的生疏感和隔离感。三是坚持科学施训,提升学员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在训练中要循序渐进,通过示范引领、分组训练、比武竞赛等方式,提高学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强自信。通过评选“训练小老虎”和“进步小明星”等,激发学员训练积极性,克服紧张、焦虑、自卑等心理,提高学员心理素质。
4 结 语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准确把握学员心理发展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切实弄清学员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遵循学员心理成长发展的规律,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行为训练、危机干预、氛围营造等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为提升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和早日实现强军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全军心理服务工作座谈会材料汇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9:31-32.
[2] 王晓军.基层部队心理服务工作[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1.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基层心理服务读本[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6-7.
[4] 蒋一斌.军队心理服务工作[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67.
[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4:27.
[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5:122.
[7] 刘红松.军人心理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232.
(编辑:高凌杰)
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ofCadetsUnderNewSituation
HUA Shuhong1, LIU Changli2
(1.Department of Military Medicine, Bethune Medical NCO Academy, Shijiazhuang 050081, China; 2.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Air Force Logistics College, Xuzhou 221000, China)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adets is confronted with challenges from diversified factors and concepts at present. As the main force of future information war, cade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decides the outcome of the war to a certain extent. After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llow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of cadets and combat capacity of troops: strengthening general education, intensifying prac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ing major intervention, and creating atmospher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quality; cadets
10.16807/j.cnki.12-1372/e.2017.11.013
G444
A
1674-2192(2017)11- 0059- 04
2017-04-13;
2017-08-31.
滑树红(1975—),女,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