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模式及启示
2017-01-01梁峰,甘明,王丰
梁 峰,甘 明,王 丰
(陆军勤务学院 军事物流系,重庆 401311)
● 军事物流MilitaryLogistics
美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模式及启示
梁 峰,甘 明,王 丰
(陆军勤务学院 军事物流系,重庆 401311)
为构建我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体系,对美军4种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美军军事战略,总结梳理各个模式的优势。针对我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落后的现状,以部队“适度向外”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虑海外应急应战需要,提出符合我军实际需求的可行性方案,可为我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提供参考和依据。
战备物资;储备模式;海外;美军
甘 明(1968—),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当前国际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周边国家矛盾交织凸显,海上能源通道受制于人,国家海外投资利益和侨民人身及财产安全屡受威胁,以上种种不利情况对我海外军事力量建设,以及如何应对战争初期、衔接后续补给及突发事件所需要的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美国为维护其海外利益,积极拓展和改革战备物资储备(以下简称“战储”),通过多种渠道将足够的油料、武器、弹药和装备维修器材等物资提前预储,积极完善配套后勤保障基地储备,物资供应保障体系日臻完善,运行机制日渐成熟,有效保障了美军历次海外作战行动,支撑美国走上全球性海上强国道路。
21世纪“海洋世纪”已来临,随着海洋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不断提高,走向深蓝、铸造中国“海防之锏”的客观要求离不开海外战储的支持和保障。在海外战储方面,美国已取得一定的经验,而我军仍在起步探索和初期尝试,在吉布提、瓜达尔港建设海外保障基地。研究并借鉴美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模式,对推进我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建设意义重大。
1 美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模式特点
美军储备按性质可分为用于维持部队平时消耗的日常储备、用于应对作战需要的战时储备和专为某一项目进行的专项作战储备。在实际操作中,日常储备通常从战备储备中提取(日常储备量过多除外)。美军海外军事行动数量多、类型复杂、范围宽广,战储力量随之不断整合,其储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海外基地战备物资储备模式
美军为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反应能力,自二战结束,先后在本土和欧、日、韩等世界热点地区建立大量后勤保障基地,储备大量作战装备物资,逐渐形成以大规模储备为基础的海外战储保障能力。冷战时期,更是以巨额的存货量,依托“无限制供应”的指导思想,实行“摆摊设点”式的层层储备,“大规模前沿部署型静态储备”在一段时期内极大地满足了美军对前苏联军事战略的需求。冷战后,美国跃居为世界上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并始终占据领导地位。此后,美军经过反复论证评估,认为受到的威胁性质发生转变,为减少对海外基地的依赖,先后执行了5轮基地关闭与调整计划,逐步缩小海外战储规模,建立“后方基地—前进基地—一线部队保障基地”三级物资保障线,提高海外保障效益,集中战储物资到区域仓库,优化战储结构,区域仓库战储物资可通过空中、铁路和公路运输到达前方,保证战时使用,足以应对“灵活反应”和“打赢在世界任何地方同时爆发的两场局部战争”的战略需求。进入21世纪,美军“重返亚洲”主要战略方向是东北亚,其试图通过军事合作的方式获得东南亚国家军事基地的使用权,强化迪戈加西亚岛海外基地建设,使战储物资达到可在7~10天内满足3、4个师的地面部队需求。
1.2海外预置战备物资储备模式
考虑到以不确定性、快速变化性、复杂性和持久性冲突为特征的未来作战环境,美军将战储物资海外预置作为战略机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其灵活性以满足全球战略物资需求,通过战储物资预置将战时物资保障工作尽可能放在平时来做。美军用陆上固定、轮换基地预置和海上舰船动态预置两种预置方式,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战储预置基地,以增加地区响应速度,降低战时战储运输频率。20世纪70年代,伊朗人质危机后,美国开始在高危地区附近进行战略装备预置。1988年,美国在挪威建设装备储备基地,以满足1个陆战远征旅30天作战所需武器、装备、物资。之后,美陆军分别在本土、欧洲、重点海域、太平洋地区以及西南亚地区共部署5套装备物资预置,每套预置包含一类或几类装备物资预置。2010年,美军针对我军提出“空海一体战”,将全球战略重心加速东移,为此在西太平洋预置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确保其在西太平洋作战时能得到充分的战时补充。
1.3海上预置战备物资储备模式
冷战后,为适应“由海向陆”的“濒海作战”战略,美国提出依托“海上基地”作战要领,增强独立作战能力和支援能力。针对“印亚太”地区,从“战区导弹防御”到“网络中心战”,从“空海一体战”到“混合战争”,从“水下优势”到“网空作战”,美军构设的概念内容丰富,相应的物资储备也不断跟进。其积极推进海上预置储备,构建海上浮动基地,明确预置规划和方向,将成套的武器装备和各类补给品,按作战部队建制预先储备在船(艇)上,形成浮动基地,并部署在便于机动的地区,作为陆上基地的重要补充。这种预置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便发挥巨大作用,1个海上预置舰中队可为1个陆战队远征旅提供全部重装备和50天作战所需弹药与补给,1个海上浮动基地可以有效提高后勤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应对危机提供足够的帮助,从而大幅提升远征机动作战保障的影响效能。海外预置和海上预置战略被称之为“规模适当的前沿存在型动态储备”,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美国国家安全形势。
1.4“主供货商”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模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商业经营方法的创新,急需对海外库存态势重新加以评估,为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优势、拓展军民一体化保障空间,美军提出了海外“主供货商方案”模式。借鉴企业“零库存”经营管理模式,绕过军方传统的物资筹措、储存、运输环节,将部分物资的存储事宜交给市场,尤其是军民通用性强、货源充足的市场成品物资。由民间商业企业在一两天直接将物资直达配送给部队。该模式以最大利益为目标,在不变存储空间的前提下,使用商业部门作为后勤保障的提供者,提高战争物资存储的性能、降低存储管理的成本,使部队和承包商达到双赢[1-2]。截止2014年,美军已与12家提供基地保障的服务企业签署了高达3千多亿美元的合同,涵盖海外基地的物资供应、交通运输、装备维修等勤务工作,大大减轻了基地建制保障力量的压力,使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性极强的核心保障职能上。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海外基地的保障,尤其是在物资采购、供应、存储、分发和运输等环节,主要由民间企业承担,有20家公司派出技术代表奔赴前线,现场为美军提供技术服务。
2 美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对我军的启示
我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的海外保障能力偏弱,而海外军事任务类型复杂多样、事件规模不确定,造成物资需求品种繁杂、内容广泛,为保证军队顺利完成海外军事任务,必须构建海外战备物资储备体系,理清逻辑思路,提高战储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借鉴美军海外战储模式,对指导我军做好海外战储工作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2.1开辟海外战储保障线
随着改革开放和军事力量“走出去”战略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我军历史使命不再停留在守土卫疆,走向深蓝,承担大国责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海外保障基地建设作为我军战略性工程,必须统筹海内外全局,系统考虑战储规划重点与难点,科学论证战储布局可行性和合理性,科学决策储备种类与规模。
以国家战略、军队全局发展作为海外战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基本遵循,通过地缘政治考量、威胁区域判断、核心利益认知、海外军事行动、战略投送能力判断,明确海外战储总格局,灵活调整各地区的区域格局,评估可能参与作战兵力结构及物资需求,将静态储备与预置储备结合起来,逐步在海外建立多个战备物资存储点,开辟海外战储保障线,覆盖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供应地和战略通道,以期达到辐射全球,形成多维海外支撑保障体系的战略目的。
2.2推进海外保障基地战储建设
国家“适度向外”战略,要求我军战储加强军事力量“走出去”的顶层设计,海外保障基地军事敏感性低,可以有力担当军事外交的“先行官”,是保障军事力量走出去的“奠基者”。
依托海外保障基地,实施战储建设,将海外保障基地战储作为海外战储的中心环节,以第一波次军事应急作战需求为牵引,做好战储顶层总体筹划,对基地分布节点科学布局,结合作战方向和区域重点计算最优化物资保障渠道。这样一旦爆发冲突或危机,基地与基地之间便可相互呼应,高效支援。科学构建满足定点保障和应召保障要求的预置保障力量,构成我海外兵力遂行常态化任务的重要支撑,有效提高兵力快速反应能力,缩短作战与后勤的“时间差”,这样既能满足战争初期对物资的需要,又可为之后的物资投送提供平台。
2.3探索海外供应商储备模式
为合理、全面构建海外战储体系,最大程度减少海外保障基地地理位置制约和影响,有效提升物资保障效率,可将海外战储寓军于民,充分挖掘民力资源潜力[3]。以海外国企为突破口,引领海外供应商,做好战备物资预储预置,预先将物资和保障力量囤积在海外,满足战储需求。引入海外供应商保障模式,由部队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供应商的选择,引导供应商以商业模式存储部队所需物资,既强化了物资保障能力,增加了应急作战物资供给渠道,又减少了部队物资储存压力,提高了物资供给经费效益。此举将极大地增强海上战储补给力量,改善军事经济效益,提升海外持续作战能力。这种军民结合的体系,既提供了战储物资资源和安全保证,又不影响正常的海上交往,也是对海外保障基地战备物资储备的一个重要补充。
2.4促进海上基地战储建设
海上基地战储相比陆上基地战储,具备多样化、灵活保障的能力和优势,其在配合岸基、港口完成后勤保障职能时,1+1gt;2的效益叠加更为明显,战储物资保障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做好海上基地战储建设,连接未来战争的前后方,以更高效率将部队所需投送到深入内陆的目标,做到更加精准的前沿物资供应,可大幅度缩短战争的前线与后方的距离,较好完成多军种联合作战时对战储物资的较大差异性需求,极大地提升海外物资投送能力,有效填补陆上基地预储预置的盲区,对海外未来物资保障意义重大,对未来两栖作战物资保障影响深远。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未来海上基地的作用不可预估,应利用先进科技优势,在重点区域预储预置战储物资,探索研究我军的海上预置浮动基地,必将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2.5多种方式检验海外战储效益
战储布局不是一蹴而就的,战储的效益也应该由实践来检验。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如非战斗人员撤运、人道主义救援、反恐作战等军事行动的强度不高,但对物资保障的要求种类繁多,而在遂行海外军事行动如保护海上交通线免遭敌对国家破坏时,或者我军远离本土与一支现代化军队发生高强度军事碰撞冲突,具体的军事行动涉及反潜战、防空战、航母作战、护航,对后勤保障种类和规模均提出较高的要求。结合大量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实际,同时想定海外重点区域可能出现的军事冲突及物资需求,建立符合我军实际的海外战备物资储备体系,对军事行动的种类规模进行定量分析论证,确定海外战储节点的布局规模并予以灵活调整,最终达到海外战储物资保障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 结 语
本文分析了美军从海外保障基地到海外预置,以及随之出现的战储规范化和供应商保障模式,其海外战储布局围绕军事战略核心需求,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模式。在我军探索海外战备物资储备的过程中,学习借鉴美军经验是切实可行的。基于当前国家军事发展战略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海外战储预置保障方案,坚持以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平战结合、军民一体的布局方针,稳步推进海外战储预置建设,将成为我军国防建设战略不可或缺的关键。
[1] 赵振华,姜大立.美军战备物资储备的主要做法[J].物流技术,2015(7):299-300.
[2] 石奇异,李景浩.美军推进军民一体化的主要举措[J].国防信息化,2007(5):38-39.
[3] 黄飞,韩冬梅,李彪.美军海上基地后勤保障经验及我军海上保障能力的构建[J].军事经济研究,2011(5):75-78.
(编辑:史海英)
OverseasWarReadinessMaterialsReserveModeinUSArmyandEnlightenment
LIANG Feng, GAN Ming, WANG Feng
(Department of Military Logistics, Army Service College, Chongqing 401311, China)
To construct overseas war readiness material reserve system of our army,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four overseas war readiness material reserve modes in US army. Then, it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each mode according to military strategy in US army. Finally,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ggard overseas war readiness material reserve in our army, it takes moderate outward strategy as starting point, and puts forward a feasibility plan conform to actual requirement of our army according to overseas emergency deman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verseas war readiness material reserve of our army.
war readiness material; reserve mode; overseas; US army
10.16807/j.cnki.12-1372/e.2017.11.011
E233
A
1674-2192(2017)11- 0051- 04
2017-05-05;
2017-06-09.
梁 峰(1990—),男,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