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高校基金会投资问题
2016-12-31鲁娜
鲁 娜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高校基金会投资问题
鲁娜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基金会在高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甚至决定了一个高校所能达到的高度。为了高校基金能够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首先分析高校基金投资的客观需求和能够接受资金的内在条件,进而发现高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高校;基金会;投资;可持续发展
1 高校基金会的客观需求和条件
1.1客观需求
1.1.1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使平均教育资源缺少,很多重点大学没有经费开展学术活动。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家要加大财政拨款的比例,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筹集科研经费。目前,以接受校友捐赠的方式筹款是比较主流的筹资方式。但是基金会在有一定的资金基础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投资使资产保值增值以备使用,是出现的另一个难题。
1.1.2基金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09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制定了对中央级高校捐赠收入如何配比的暂行方法,这在国家层面上对于捐赠经费给予了制度上的鼓励。但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依赖财政拨款,筹资渠道、登记等程序都不太了解,而且很多高校的筹资规模不确定性大,单纯依赖于捐赠显然是不可行的,有时资金过多,有时资金过少,如果不能合理分配使用,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如何统筹使用这些资金,是基金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2客观条件
国内基金会管理资金的方法是留存一部分用于稳定的银行存款、债券等,另外一部分投资于收益比较高的项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也保证了收益。而且,高校基金会接受捐赠的标的物多种多样,为广大捐赠人扩宽了捐赠渠道。根据近几年的管理经验,基金会管理层确定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投资方向,而且因为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在诉求上与高校基金的目标一致,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是可以借鉴的。
2 我国高校基金会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具体操作层面的引导
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了对于财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但是这种指导没有在具体的投资标的的选择方面给出指导建议,仅仅停留在政策的层面。相对于相同诉求的企业年金、养老保险基金等,高校基金会在立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税收方面,国家规定捐赠税前扣税,这对于捐赠人有益,但是基金会的投资收益却没有类似的优惠,这也限制了基金会的投资积极性。
2.2规模较小、本金少
我国的高校投资基金发展时间晚,发展程度低,很多学生还未形成回馈母校的观念,使我国高校的基金会目前呈现出捐赠对象比较单一、投资规模小、筹资渠道单一这几个特点。基金的来源主要限制于成功校友和其企业,捐赠的资金比较少,没有像国外大学知名校友捐出一半以上资产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基金规模普遍小,导致高校不能进行长期性的研究项目。
2.3基金会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
基金会在组织形式上属于独立的社团法人,但是我国的高校基金会多数是高校内部行政化管理,学校把基金会当作高校的一个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资金运作知识,甚至连基础的投资常识都不具备,而且官僚化作风严重,会因为私人关系,把资金放在不安全、不合法的金融公司。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基金的风险度。
3 基金会投资问题的解决方法
3.1出台匹配可行的政策
国家应该营造好的政策环境。高校基金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科研水平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面对高校管理人员的不专业和金融投资市场的风险性,国家很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指导,必须深入到操作层面去指导,例如:可以对可供自由投资的比例、可供投资的行业、国家认为安全的投资机构作出规定,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金会发展的自主性,但是这是目前环境下必须采取的具有保护性质的方法。另外,国家还应该匹配优惠的税收政策,例如:降低或者不收取基金会投资收益的税点,鼓励基金会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知识。
3.2拓宽投资渠道和筹资方法
高校的捐款人目前仅集中于校友,这是远远不够的。基金会内部应该设置专门的职位去联系社会关系,发掘潜在的捐赠人,建立一整套的潜在投资者信息表,定时通过捐赠者、会议等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成为新的捐赠者。另外,基金会也应该有专业的策划人员,对每一次捐赠活动的形式、方案进行策划和落实,事后分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次的活动做准备。
3.3聘请专业投资人员进行管理
我国高校的基金会不仅资金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 应该引进部分具有金融投资经验、风控经验、法律知识的人,并且把这一部分人的工资与运作的效益挂钩。当然,也可以把这部分资金委托给专业的理财人员进行投资分配,作为高校的管理方,只需要与乙方约定投资标的,大概的年化收益率就确定了,这样不仅方便,而且有利于长期的发展。
4 结 语
我国高校的基金会成立晚、发展混乱,目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它的出现,给我国高校以往单纯依靠财政拨款为生的局面造成了冲击,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像西方学习,拓宽筹资渠道,促进自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忠祥.基金会保值增值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组织,2011(7).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86
G647.5
A
1673-0194(2016)14-012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