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会计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12-31曹鑫琰

财会学习 2016年22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监督机制会计工作

文/曹鑫琰

农村会计现状及对策分析

文/曹鑫琰

农村会计制度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在一步步向前发展,但在整个会计事业发展中还处于薄弱地位。本文针对农村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主体的不合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等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分析,旨在完善农村会计制度,合理、和谐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新农村

笔者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会计工作的现状,以农村会计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探讨相关对策,对农村会计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目前,农村会计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管理主体不合理。《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而事实上,农村会计部门是由所在的村委会管理,农村往往是村干部治村,这就容易形成村干部直接管理会计部门。县财政部门鞭长莫及,任由其发展,没有上级财政部门的领导和监督,农村会计难以有效地合法合理地做好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容易受到质疑。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为农村治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大学生新来乍到,无法掌舵一个乡村,治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势下,农村还是沿袭了过往村干部治村的传统。接受高等教育的村干部少之又少,所以,村干部治村还是运用多年累积下来的民俗乡情,没有规章制度来约束村干部的管理行为,而村干部与会计部门直接联系,实际工作中就难以把握。

第二、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大多数农村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不能胜任会计这一职责,不少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会计培训,更没有会计从业上岗证书。他们缺乏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不强,职业道德不高。农村的会计大部分还是村干部直接聘用的,或者是师徒结对的形式培养起来的,或者是其他行业转调而来,人员来源比较复杂。不仅如此,农村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每一届村委会干部选举结束后,随着新干部上台,会计人员也随之调动,频繁的变动使会计工作没有连续性,而在职的会计人员更是怠于工作。

第三、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农村会计人员素来没有受到会计从业的培训和再教育,法制观念淡薄,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并且,农村对会计人员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建立监督机制,会计的账目就是一本糊涂账。手续不全、账证不符、原始单据不合法等问题层出不穷,致使农村的账目透明度不够,会计数据失真。当然,就笔者走访的一些农村来看,有的农村将会计从业人员守则张贴在办公室,以此督促会计人员,但大多时候,这守则只是一纸文书,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当问及各种款项平时一般谁来对账,一些事项业务如何审计等细节时,会计人员则支支吾吾。可见,农村会计部门的运作也是没有完整的体系的,以会计人员为中心,独当一面。

农村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很大程度上为某些自私自利的村干部提供了机会。

农村会计管理主体不合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农村大量资金流失,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针对农村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完善:

第一、提高重视、加强管理。县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农村会计工作的重视,将之纳入自己的管理范畴。从农村会计人员的入职资格审查、会计人员业务督查、业绩考核到再培训,县财政局应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农村会计部门。或者实行“统一领导”,农村会计人员由县财政部门委派,充分发挥县财政部门和村党支部的两个方面的作用,农村会计人员统一由县财政部门管理,会计人员所在村党支部加强考核、监督、教育体系建设。管理主体的变更,跨级治理,能有效地制约农村会计工作,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第二、加强会计人员教育。《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应贯穿会计职业始终,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最为忽视的会计培训教育在农村,所以,提高农村会计职业现实的有效性就必须从根源抓起,加强会计人员教育。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在某个体系内是必不可少的,为进一步健全农村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保证全面、公正地做好会计工作,“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是最理想的方式。首先是县财政部门监督,加强整个会计过程的监督,监督过程中做好考核工作,对会计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做好表彰,会计工作中有重大失误应加强处罚,将监督和奖惩结合在一起,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其次是村委会监督。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委会是农村集体的有效的监督组织,村民对集体资金的流动有知情权,村支部定期将会计账目公开,保证村民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村委会对混乱不清的账目进行监督整改。其次是会计人员自我监督。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离不开会计教育。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建设自身,提升职业道德,做到洁身自好;最后是法律监督。县财政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把会计职业纳入依法治村的范围,在考核会计人员过程有发可依,这对于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才能改变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强农村会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举措。

[1]李晓红,王峰.新形势下,怎样当好农村会计[J].农村财务会计,2014(01):22-26.

[2]尹庆伟,王海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素质调查[J].商,2014(02):144-145.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监督机制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分析
浅析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会计工作在网购浪潮下迎来的挑战与策略调整方案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分析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财政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