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2016-12-31严彬

财会学习 2016年10期

文/严彬



关于事业单位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文/严彬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工会经费的构成来阐明事业单位工会经费拨缴不足的情况,进而对工会经费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最后提出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建议。

关键词:工会经费;会员会费;经费审查委员会

工会经费,是指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费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这二项,其中2%工会经费是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是否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关系到工会组织能否在维护全体职工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到工会组织能否全面地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一、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费、经费拨缴不到位

根据工会经费的定义,工会经费由两部分组成,即会员会费和工会经费。工会会员缴纳会费是会员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会员在工会组织内部享受权利的物质基础。会员缴纳工会会费,体现了会员的组织观念,密切了会员与工会组织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职工之间的互助互济和团结友爱的精神的增强。实际操作中,两者都存在拨缴不足的情况。

1.人员种类计算不全。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用人数量是经人社部门核定的,就是所谓的事业编制人数。但随着事业单位业务的拓展,编制人数已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人社部门允许单位自己招聘合同制人员,就是俗称的编外人员。大多数单位中编外人员的工资与在编人员的工资并不在一张表上,而是由劳务派遣公司来编制的,劳务派遣公司并不真正的管理这些人员,更不会为他们成立工会组织,这就会造成编外人员漏交会员会费和工会经费的情况。

2.计提标准能少算绝不多算。

(1)会员会费的基数往少去理解。《工会法》规定,会费的收缴标准是每月会员基本工资的千分之五。基本工资就是工资表上的应发金额。而有些单位对“基本工资”的理解过于狭隘,即按工资审批口径的标准,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构成,基本工资包括两项,就是工资表上的基本工资和薪级工资,这就使得计提标准—基本工资大幅缩水,会员会费也跟着捉襟见肘。

(2)工会经费的计提标准也是尽量少算。根据《工会法》的规定,凡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应按上月份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当月份的工会经费,并由工会按有关规定逐级上解。工资总额包括:(1)各种工资:①计时工资,②基础工资,③职务工资,④计件工资,⑤加班加点工资,⑥其他;(2)各种奖金;(3)各种津贴。总之,经费的计提标准涵盖了职工收入的全部。实际工作中,单位常常在计提标准上“打擦边球”,能少则少。

3.工资年年涨,会费却始终不动。不少单位都是在新增人员时,计算他应该缴纳的会费,并在工资表中代扣代缴,随后几年,他工资涨了,他晋升职务了,工资跟着调整,可是会费却忘记按新工资重算了,甚至到了退休,还是按当初入职的工资标准在交会费。

(二)工会经费无专人管理,职责不明确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工会——这一代表广大职工利益的组织,许多时候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工会主席大多是由党委书记或副院长兼任,工会的其他人员更可想而知,多半是兼职人员。这就造成了工会经费无人来管理,或是你管一部分,他管一部分的混乱局面。这样由于没有明确的专门人员管理,会造成工会经费的使用随意性大,一旦出了问题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三)工会经费使用起来标准不一,随意性大

根据全国总工会的有关规定,基层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组织会员开展集体活动及会员特殊困难补助;开展职工教育、文化、宣传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为职工举办政治、科技、业务、再就业等各种知识培训;职工集体福利事业补助;工会自身建设;培训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建家活动;工会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的法律服务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慰问困难职工;基层工会办公费和差旅费;设备、设施维修费;工会管理的为职工服务的文化、体育、生活服务等附属事业的相关费用以及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必要补助。

1.超出工会经费使用范围的费用也在工会列支。作为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涵盖面还是挺广泛的,但由于现如今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开支的控制,有些不宜在行政账中列支的出国费、招待费和车辆费往往被放在了工会账中;有些单位工会干部也管消防工作,购买的消防器材明明是用于全单位范围的,明明可从行政账中开支,可他却在工会账中报销。

2.会员特殊困难补助的发放标准不一。工会作为一个代表全体职工合法利益的重要组织,他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也应是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对于职工遇到的同样困难,补贴标准也应是一致的,不能因为补助对象的身份因素而忽多忽少。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普通职工住院一次补贴200元,而领导住院补贴上千元;有些单位普通职工直系亲属去世补贴200元,而领导直系亲属去世补贴近千元。不免让人觉得,工会组织也是个势利眼啊。

二、对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建议

(一)工会经费建议按预算数额拨缴

事业单位每年10月份左右都会编报下一年的部门预算,预算中工会经费作为商品服务支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由系统根据定额自动生成的,建议事业单位就根据此金额来拨缴工会经费。因为一方面,这部分钱的金额是由财政根据单位的总人数核定的,有据可依,另一方面,按此金额拨缴,正好可以验证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至于会员会费,建议在工资软件中用公式对会费进行定义,这样就免去了调一次工资就要算一次会费的麻烦,也确保了会费的准确足额拨缴。

(二)工会经费实行专人管理,重视经费审查委员会的作用,工会经费核算向本单位公开

工会主席事务繁多,单位可指定某一位同志专职或兼职的来学习并掌握工会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如:1、各类奖励经费的开支,包括优秀学员(包括自学)奖励、文艺汇演及体育比赛及奖励费、评选表彰优秀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奖励,奖励人数不得超过参与人数的三分之一,奖励标准为人均不超过300元;2、逢年过节发放慰问品的开支,全年所有节日慰问总额合计不超过1000元,以实物为主;3、会员生日慰问的开支,人均不超过300元;4、组织会员观看电影、开展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的开支,组织活动要有详细的方案计划。

专职工会人员负责开具工会对住院职工、大病职工、家庭困难职工的补助单据,由一个人来开,可以避免重复,利于统一管理。该补助单据不仅要有关的领导签字,也要有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成员签字,方可领取,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年底,工会的每一笔支出,会计不仅仅是做账,更重要的是向全体会员公开,让每一个会员来知晓和监督他们的会费和经费用在了哪些方面,用在哪些活动上。

(三)通过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定详细的收入范围和补贴标准

1.单位工会应通过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形式来研究讨论并确定工会会费和经费的征收对象和补助对象。例如在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时,讨论确定工会经费的征收对象仅是有财政拨款的编制内人员,还是编内编外人员都需按同一的标准核算扣缴工会会费和经费。相应的,会费和经费的补助对象也应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中明确,而不能像个别单位那样,编内人员的会费和经费供全体编内外人员共同开支。

2.单位工会应通过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形式来研究讨论并制定每一项补贴的发放标准,如;补贴的发放标准,如生日金是200元还是300元,住院补助是200元还是300元,家属去世是200元还是500元,等等。这样做,一方面是让工会经费的管理有了依据,不再凭补助对象的职务来开补助单,另一方面是让全体会员更好的监督工会经费的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经费独立核算工作的通知》(总工办发[2008]20号).

[2]《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有关规定(试行)》(苏工办[2015]15号).

[3]《关于进一步明确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上缴渠道的通知》(宁工发[2008]127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意见》(宁工发[2010]50号).

(作者单位: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

上接(第171页)

使用以及入账等方面展开系统监督,保证在监督体系以及监督机制之下,通过财政部门的核心监督作用和单位内部存在的定期审核方法,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和完整性。

第三,完善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构建制度体系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在完善相关监督体系以及转变有关思想的进程当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管理制度当中加入固定资产入账处理、增减和采购等内容,并展开具体而较为严格的规范,让固定资产管理行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更加规范。

第四,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以及分工得到明确,比方说强化相应的固定资产部门所具有的责任能力,对管理人员和相关管理部分进行分工,使其能够各司其职,负责固定资产审查、增减和协调等相关工作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产生较为系统而且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避免在管理过程中的盲点出现。

第五,固定资产财务和会计处理行为的规范。将财务处理作为基础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固定资产展开一定的入账处理,对单位内部增加的固定资产单据展开系统性的审核,保证增加单据当中的信息和原始实物有一定的对应存在。另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进程当中,也要展开规范,通过分类核算的方法,清查有关资产状况,配合相应单位,有效管理和监督相应的固定资产。

总之,国民经济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发展会受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方面的影响。将如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状况作为基础,进一步研究相关管理工作进程。另外还应当了解到,我们必须要在遵守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人性化的过程中,从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以及职责分工等方面,优化相应的管理工作,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质量,避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差错出现。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白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探讨[J].财会学习,2016(07).

[3]马小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完善路径[J].财会学习,2016(08).

[4]石松华.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6(04).

(作者单位:萍乡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