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2016-12-31姜杰
文/姜杰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文/姜杰
摘要:近几年,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减慢,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环境。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重复征税,我国推出了“营改增”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营改增”政策的推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影响,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施工企业; 影响
一、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收入、成本核算的影响
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核算主营业务收入将进行价税分离,销售的价格中所含的增值税,需要计入“应交税金 - 增值税 - 销项税”核算,剩余部分的价格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核算。与营改增之前相比,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会减少。而建筑施工企业所使用的材料一般都为甲方统一采购,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此外,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较大,雇佣劳务大部分为农民工,其产生的人工费没有进项税,这些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进项税进行抵扣,税负无法进行转嫁,造成营业成本上升。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税负的支出,相应的企业税收计算公式也做出了调整。“营改增”之前,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是允许在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而现在就需要增值税承担这部分税负。因不能税前扣除,势必导致应纳所得税额增加,这对企业会计核算调整增加了难度和要求。同时,以往可以按法定比例扣除的成本费用也会随政策的改变而减少,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税负核算和成本。
(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以前,建筑施工企业使用的是营业税发票,按全额计征营业税,计税作用较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较为松散,企业之间经常存在利用虚假合同,代开或虚开发票的现象。税改后,需要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以票控税”的特点,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开具和传递都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开具增值税专票需要使用专用的税控设备,发票的格式、内容、信息必须要求完整、真实;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发票需要对每张进行认证,才可以抵扣;而对于冲红的专票,要有专项的审批手续;企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要规范、严谨,杜绝虚假或虚开发票存在,减少企业的内在风险。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占比较大,作为企业重要资产其变动将会影响总资产和结构比例发生变化。在原有税务政策体制下,企业应当缴纳营业税,而购入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进行抵扣,致使这部分税额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或进入企业成本中,出现重复征税。“营改增”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将会开具销项税发票,取得的进项税发票将予以抵扣,直接导致固定资产入账金额明显降低,间接影响到企业折旧额的减少,企业期末科目余额将会受到相应影响。同时,取消营业税,既会影响税费科目结构,也会使应交税金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企业负债降低。因此,“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在资产和负债减少的同时,会相应增加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
(二)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使固定资产入账原值降低,直接影响折旧额的提取,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提取折旧的费用降低。受增值税进销项税票的取得和税额的扣除,企业在收入和成本上的金额都会相应减少,同时,营业税取消不再计提,也会使营业税金及附加随之减少,影响企业利润表。就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发展来看,新的税务政策会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减轻企业纳税负担,增加企业资金的积累,利于企业新项目的投资、新业务的开展。
(三)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首先,“营改增”新政的实施,会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热情。企业为更好地快速发展,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会更多地进行大型施工设备采购。受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对比以往可以抵扣的影响,就现金流量来说,企业的现金流出在报表中的数据显示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加大投资。其次,受建筑施工企业特殊的经营模式,时常会出现延迟付款现象,虽说建筑企业也包含在“营改增”范围内,不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会无法及时取得,影响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支出,加大了资金需求力度。再次,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数是以项目公司模式经营,针对预收收入进行预缴税款,这就需要企先行缴纳销项税,进而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
三、建筑施工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有效措施
(一)做好经营业务分类,制定营改增过渡方案
营改增后不同的行业适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如:交通运输业为11%,物流辅助业务为6%,建筑业包括建筑、安装、装饰、修缮等工程税率为11%,此次税改把装卸搬运费纳入了物流辅助业务,通过对业务的细分,大幅降低了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建筑业需要对自身的经济业务清楚、明晰并做出准确判断,制定相应的营改增过渡方案,合理合法地应用过渡期税率差。此外,营改增是一系列的系统工程,不仅是财务人员的参与,还需要企业的各环节人员一起参与,共同做好营改增的过渡工作。
(二)改变经营模式,确保企业资金充足
建筑施工企业要适时转变经营理念和思路,将原有的经营模式做适当改变,以用于解决“营改增”新政实施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其一,要尽量缩短项目工期,在降低财务费用和资金占用的同时,提早
下接(第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