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绩效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2016-12-31农海环

财会学习 2016年10期
关键词:驱动因素国有企业

文/农海环



国有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绩效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文/农海环

摘要: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主要探析了国有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绩效及其相关驱动因素,希望能为国有生产企业提供一些启发,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扩大规模生产。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绩效;驱动因素

责任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是本世纪初,国有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模式。也有一些企业开始慢慢将作业成本管理和增值管理加入到成本管理中。但不论是哪一种管理模式,其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实质上,生产项目的规模及特征是影响国有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绩效的直接驱动因素,但影响各模式的应用绩效和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绩效和驱动因素。

一、国有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绩效的主要类型

一是,本土的综合管理模式。1980年后,很多国有生产企业开始逐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部门和金融组织。所以,对于国有生产企业而言,责任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在这个条件下实施绩效考核,促使我国国有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绩效得以进一步完善。

二是,美国的标准成本管理和日本的目标成本管理这两类较具代表性的西方成本管理模式。其中,日本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就是细化成本,层层分解给职员,按照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兑现既定的奖励或惩罚。当时,我国很多国有生产企业也推崇并使用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进而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然而,这两类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可操控性较弱的弊端,既定的目标比率局限了企业的预算和生产成本控制范围,且没有科学的流程和办法来平衡实践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的距离。

三是,革命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这是最为典型的西方成本管理模式,其应用程度并不高,然而应用绩效却十分明显。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作业,从而保障机器作业的效率,这足以证明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四是,盈亏平衡分析法。不过这一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其应用绩效并不尽如人意。导致盈亏平衡分析法得不到广泛运用的原因在于:其一,新的理念已经几乎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理念;其二,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些不可控因素对其产生影响,而成本、利润和工程总量没有形成密切关系,而盈亏平衡分析法也没有在这一情况下为国有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帮助。

五是,增值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创新。而造成其应用绩效得不到认可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内部尚不健全的管理机制。

二、探析成本管理绩效中的驱动因素

生产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绩效的驱动因素主要受以下几大要素的影响:

(一)项目规模的大小

假如以“项目部人数”的多少来评估一个项目的规模,那么根据中值把样板划分成大项目和小项目,进行差别性检验,考查所有办法的应用程度。结果显示,大项目的应用程度明显比小项目更理想,但应用绩效却恰好相反。实际中,大项目的成本总额较大,成本管理已成为国有生产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相对成熟,其成本管理规程体制也已建立健全。与之相比,小项目中的管理权力相对集中,商谈成本更为适用,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各类规程体制,绩效也相对更好。

(二)项目特性的困扰

通过对公共项目和民生项目进行比较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所有模式和办法的应用程度对比上,公共项目的应用程度明显比民生项目更高,但是实际应用绩效却没有存在太大差别。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共项目的筹备阶段需要准备谋划的内容太过复杂多样,且建筑工程所用时间较长,同时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公共项目工程的建设投入主要来自国家拨款,利润空间非常小,此外还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和审计,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公共项目的成本管理绩效并不尽如人意。所以,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成本管理模式更适用于公共项目。

(三)受到其他元素的影响

成本管理应用办法或应用绩效均会受到生产的实际环境影响,不过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模式在国有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绩效,绝不可能与生产环境形成正比关系。所以,这就说明了成本管理办法的应用绩效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在于企业的重视程度,受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并不大。与此同时,当企业还不能够完全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时,其目光会更多的放在成本管理方面。

三、决定管理绩效应用模式的因素

企业在选择使用何种成本管理办法时,往往会受到本土化的管理模式影响较大。有关研究显示:国内的成本管理办法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起来更快捷方便,应用绩效也更理想。

虽然国内的成功模式得以广泛推崇并运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国有生产企业也不可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他们会积极考究国外典型的成本管理办法,对比分析其优势特征,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企业自身实际,认真探索真正适合他们使用的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取长补短以及不断升华的基础上,将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本管理办法不断推向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四、结语

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国有生产企业,国有企业的绩效直接关系着国有资产的整体构成和运用。所以,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绩效的有效开展意义非比寻常,在今后成本管理模式的选择中,应遵循辩证的态度进行有效选取应用,力争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为国家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嫦,杨兴全,李立新.绩效考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成本费用粘性[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3):78-87.

[2]吉利,孙婷婷,毛洪涛.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2(06):109-113.

[3]张嘉航.中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钱晓莉.构建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

[5]黄琦琦.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绩效管理[J].科技信息,2013(17).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研究院)

猜你喜欢

驱动因素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抚仙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与模式研究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公司EVA现状及EVA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