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2016-12-31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教学内容

雷 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雷 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带领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特性对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旨在立足于当今时代背景,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出发,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

0 引 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信息化技术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对传统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迫使社会做出改革,适应时代的变革。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1 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影响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最明显的特性是其所具有的效率,它所涉及的资料量和搜索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旧时代能够提供的。这种质变已经对现代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当代学生能够借助大时代数据处理事情,而不是停留在旧时代中。

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模式等进行变革,让学生了解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且能够让学生将其当作高效的处理工具。

2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弊端

2.1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当前的高职院校和传统高校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组成复杂、理论知识不牢、录取分数较低、学习主动性不高等。

这种特性拉大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差距,再加上学生地域性的差异,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也并不相同。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收获是不同的,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但并不排除部分农村学生甚至连计算机的基础运用都并不熟悉的情况。

此外,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却是固定统一的。由于基础的差异,不同学生的收获也是不相等的。这就决定了统一性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衡量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收获,也就无法用于设计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2.2教学内容陈旧

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以及网络基础知识讲解三个部分。

计算机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但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并不具有这种特点,教材的内容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2.3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也是高职院校与传统高校最明显的区别。这种特质决定了高职院校拥有更多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专业的学生却接受着相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

进一步说,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实际用途规划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于此,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各自专业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计算机,以提高工作技能。

3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3.1立足时代更新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具有数据更新快、技术改革快的特点,高职院校应该立足这种特点,积极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中,高职院校可以将教学重点投入到学习研究新时代产生的技术与设备上。具体地说,教材可以涵盖诸如新型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等,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数据存储和提取技术,带领学生探索3D打印机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深度挖掘市场的需求,跟随时代的变化,高职院校才能设计合理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代发展的信息,助学生成长为现代化优秀的人才。

3.2借助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如上文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是导致教学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应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借助当前的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与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同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更有效的教学内容。

3.3师生结合做好教研工作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高职院校应该从专业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展开调研工作。只有掌握大量实际的信息,高职院校才能够合理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尽量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与各专业教师进行探讨,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工作实践罗列出各自专业在实际操作中常用的计算机知识,以此明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声和需求,做好教学研讨工作。

4 结 语

大数据时代对现代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也要求高职院校立足时代背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改革自身理念、加强教学研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教育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振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5(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69

TP3-4;G712

A

1673-0194(2016)16-0255-01

2016-07-20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教学内容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