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体系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分析

2016-12-31李大卓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实际行动贫困学生贫困生

李大卓

(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高校资助体系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分析

李大卓

(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现在高校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但是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在感恩方面却有一定的缺失,部分学生不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基于此,高校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感恩教育,可以在课程中融入感恩教育,也可以在学校中营造感恩氛围,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感恩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来有效改善高校感恩教育。

高校资助体系;贫困生;感恩教育

现在高校中有部分学生家庭较为贫困,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会有部分学生因家庭过于贫困而辍学。针对这种现象,我国也从各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现在贫困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助,比如:国家助学贷款、社会慈善基金、学校资助等,这些方面的资助对解决部分学生生活上的困难有重要帮助。在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得到了资助,但是受资助之后并没有很好的回馈社会和国家。这就折射出了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问题,说明感恩教育并没有开展到位。下文是对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一个分析。

1 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

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总体上呈现不错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受资助的学生能够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馈国家,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在受到学校和社会方面的资助后,并没有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部分贫困学生感恩意识薄弱,一些学生受到资助之后并没怀有感恩之心,反而内心会觉得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些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学校和社会给予资助也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学生接受了资助之后理应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帮助别人。

其次就是部分贫困学生缺少感恩行动。部分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跟缺少感恩行动存在着因果关系,缺少感恩意识,必定不会采取实际的感恩行动,甚至有部分学生接受资助之后,在日常消费上会发生与实际经济状况不符的情况,会消费一些奢侈品,这样的行为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同时对资助方也是一个伤害。

最后是部分贫困学生存在不能自立自强的情况。大多数经济稍为困难的学生在高校期间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决自身经济困难,比如勤工助学、兼职等,这样的学生很好地做到了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身的状况。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属于坐吃山空的那种类型,在经济上靠外部资助,自己并没有采取实际情况,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还有就是有部分受资助的学生并没有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在高校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着欠缺,还有待完善。

2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通过探讨部分贫困学生在感恩方面的问题后,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这些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感恩教育。①家庭的原因,在家庭教育中缺少感恩教育,这方面的因素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家长对之溺爱过甚,导致这些学生从小就认为别人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对别人的付出没有感激之情,甚至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付出也视而不见,对自己的父母也不知感恩,这样的学生当然也不能指望其对社会有所贡献。②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高校的感恩教育对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现在大多数高校只重视办学规模,重视升学率和就业率,在感恩教育方面并没有很好开展,比如:常规的感恩讲座、心理疏导、思想引导等,这些活动定期开展可以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起感恩意识,但是由于高校中这方面教育的缺失使得部分学生在感恩意识上存在偏差,这是高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③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各方面功利性越来越强,社会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并且在社会中充斥着很多不良思想,这些思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影响,容易使学生拥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正常感恩行为产生影响,使学生个人主义色彩更加浓厚,社会责任感较弱,也不能有感恩行为。

3 加强高校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措施

通过对高校学生感恩教育现状以及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贫困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和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等情况都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在高校感恩教育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意识。

3.1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

在高校中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尤其是一些人文学科,这些学科的某些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性,可以在这些课程中有机地融入感恩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比如:高校都有思想政治课程,该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具有指导作用。在该课程中融入一些感恩教育,通过跟一些人物的典型事迹相结合,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在学校中定期开展一些感恩讲座,通过感恩讲座使学生在思想上对感恩有更清楚的了解,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感恩讲座还能给学生更强的感染力,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更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3.2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感恩环境

在学校中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对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感恩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正确的思想理念,培养起感恩的意识,并且最终化为实际行动。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宣传栏等方式,对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另外,也可以举办一些感恩主题晚会或者活动等,以多种形式进行感恩宣传,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自觉接受影响,使学生受到启发,并且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3高校组织开展多种感恩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感恩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亲身体验,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开展实践活动可以避免感恩宣传的空洞性弊端,同时感恩实践活动对学生而言也更具有时效性和感召力,比如:可以到聋哑人学校做慈善义工,也可以到敬老院帮助老人等。通过亲身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达到更直接的感触,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得到快乐,以后也愿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更好的社会责任感,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得到实际的锻炼,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愿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帮助更多的人,回馈社会,让其他的贫困学生也能得到帮助。

4 结 语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生活在社会中需要相互帮助,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大学生可以说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但是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懂得感恩,这将对社会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水平。高校中的贫困学生在接受了别人的资助后更应该怀一颗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也让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园,孙宇,付昌义.高校资助工作视域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

[2]张阳.高校资助体系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

[3]左克锐.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3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47

G641

A

1673-0194(2016)16-0223-02

2016-06-02

猜你喜欢

实际行动贫困学生贫困生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要以争先创优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