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6-12-31胡涛刘源
胡 涛 刘 源
(中共萍乡市委党校,江西 萍乡 337000)
中共萍乡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我们要切实落实好这一要求,就必须紧紧抓住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这一“核心”,奋力把萍乡经济搞上去。
1 萍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萍乡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和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在促进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我市工业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基本特点。
1.1 萍乡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随着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诸多宏观政策的实施,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经济加快发展,预示着国家新一轮开放开发战略布局正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延伸,发展重心继续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我省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深入推进,我市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多项政策的生根落地,使得萍乡的发展前景广阔,机遇良多。
萍乡自古便有“湘赣通渠”、“吴楚咽喉”之称,下辖安源、湘东2个区和上栗、芦溪、莲花3个县,并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自身的优势,即:向东可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西经济转型区域城市群;向西可对接长株潭城市群。作为赣西地区对接长株潭的“桥头堡”,近年来,萍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赣西区域合作,积极落实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战略。2013年,萍乡市率先提出打造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重要决策,并率先编制出台了《“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发展战略构想》,得到株洲市、长沙市的积极回应。去年5月与今年7月,萍乡先后与株洲、长沙签订《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规划对接、交通互联、产业协作、服务共享、生态同护、政策共用”的思路,建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平台,充分发挥两省优惠政策叠加,国家优惠政策不断汇集的“政策洼地”,吸引两省甚至全国发展前景好的产业聚集到试验区。今年赣、湘两省将全面启动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先期启动湘东与醴陵、上栗与浏阳赣湘边界合作产业园建设,萍乡当仁不让成为对接长株潭的“先行者”。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是江西经济“一轴两翼”布局的有机构成。“新宜萍”城市群山水相连,是赣西经济转型示范区的主战场。加快推进萍乡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新宜萍”一体化的理念,当好赣西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共同建设优势互补的产业带、各具特色的城市群、资源共享的赣西旅游圈。特别是沪昆高铁的开通,标志着萍乡在原有交通便利的条件下又拥有了受京广和沪昆两条高铁辐射的独特区位交通优势,这都为萍乡加快融入珠三角、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城市群提供了一个历史的机遇。
1.2 萍乡在长期的工业经济发展中奠定了扎实的工业基础
萍乡自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早在5000年以前,萍乡人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肇自唐代,萍乡就已开发利用煤炭、鞭炮、瓷器、夏布闻名于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办的萍乡煤矿,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企业——汉总参萍公司的组成部分,系江南最大的煤矿,萍乡因之被誉为“江南煤都”。新中国成立以来,萍乡的煤炭开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萍乡的工业结构围绕煤炭的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煤炭采选、矿山机械、冶金、建材、陶瓷、花炮等主导的产业体系,形成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和较为集中的产业规模。
1.2.1 冶金及机械制造行业构成我市工业支柱产业
这一行业包括铁矿开采、炼铁、炼钢、特种冶金、汽车及零部件、井巷采掘机械、专用机械等。目前共有企业70余家,其中,冶金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5家,占全省建筑钢材45%的份额。萍钢公司是萍乡最大的冶金企业,2013年度完成产业主营收入372亿元。以永特集团为龙头的特色冶金业通过开发金属添加剂和细化剂等新产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年销售收入近4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汽车、机械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平均年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70亿元。
1.2.2 煤炭行业形成了我市上下游较集中的产业规模
目前,我市煤炭企业约三百家,每年的开采量约为600多万吨,焦煤产量约为300万吨。我市煤化工的产品主要有煤气、煤焦油、粗苯、炭黑等,并在煤矸石发电、矸石砖、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我市煤化工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在开发干熄焦发电技术。
1.2.3 建材行业形成了我市较明显的区域规模优势
我市去年这一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效显著,全市水泥产能达到1000万吨/年,其中旋窑600万吨/年,占湘赣边市场70%至80%份额。我市混凝土外加剂的,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企业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的前列,“武冠”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玻璃行业,萍乡浮法玻璃厂是我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自动化生产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产品的质量与产能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先进行列。目前全市玻璃企业产值约为20亿元。
1.2.4 陶瓷和花炮行业凸显我市工业经济的特色
我市现有陶瓷产业(含工业陶瓷、电瓷)拥有企业300余家,2013年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90亿元,其中,产量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70%左右。我市烟花爆竹有1700多年的历史,初级产品主要是以爆竹为主。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烟花,现有企业近千家,产品中爆竹约占70%,烟花约占30%,规模以上烟花鞭炮生产企业54家。我市已成为国内外烟花爆竹制造的第二大生产基地。我市目前,烟花爆竹行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已由高危行业提升到了自动化安全产业、文化产业。2014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100多亿元。
同时,这些年我市还加快了新兴产业发展,包换新兴材料和生物医药等行业。现在,我市共有药品、医疗器械企业15家。包括阿尔法药业、大地制药、希尔康泰制药等,2013年完成主营业收入约50亿元。萍乡市现有的较好工业基础奠定了我们主攻工业,在经济转型中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竞争优势。
1.3 萍乡在经济转型中打下了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经济结构失衡、就业压力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萍乡一直在探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自2007年以来,萍乡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推进城市转型迫在眉睫。基于对市情的认识和把握,这些年来,实施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逐步正在走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为我们下一步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3.1 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自萍乡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以来,萍乡市经济快速发展,2007-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32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过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萍乡以占江西省2.3%的土地面积和4.2%的户籍人口,创造了江西省5.57%的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紧紧抓住稳增长这个压倒一切的任务,顶住下行压力,扎实工作,攻坚破难,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增、走势趋好、基础趋牢、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持续发展成为萍乡经济的主旋律。2015年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89.9亿元,同比增长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7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财政总收入(实际数)74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32.1亿元,同比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11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1元,同比增长10.5%;全市引进省外项目101个,引进资金210亿元,位列全省第七,完成省下达年计划的55.4%,位列全省第二。
1.3.2 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经济结构逐渐优化
全市采掘业及原材料加工业比率逐年下降。萍乡市矿山企业由2007年的507个整合到目前的300多个。据统计数据反映,目前,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由2007年的9.1∶61.1∶29.8调整到6.8∶59.8∶34.2。煤炭(煤化工)、冶金、机械、建材、陶瓷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得到全面改造和提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5%,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3%。仅2015年上半年,我市国有经济投资同比增长41.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2%,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较快,同比增长26.4%,争取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达到16个。尤其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成功获得,拉动了一大批项目,为萍乡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1.3.3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劳动力供给充裕
萍乡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石灰岩、高岭土、粉石英、铁矿、大理石、花岗岩和镁质粘土为主。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有很大潜力,为萍乡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市拓萍乡旅游资源丰厚,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3处,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67处。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萍乡市15—64岁成年人口的比例为71.82%,依据国际上通用人口年龄类型标准,整体来看,萍乡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人口自然增长将比较稳定,这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出现了老龄化特征的不同,全市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1.3.4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筑巢引凤”的良好氛围
这些年,我市一直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加大了水网、电网、气网、通信网和城市交通网等“五大网络”建设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服务。加大重大招商合作项目,全程跟踪和服务。去年我市以推进简政放权和市场化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原有的343项市级行政审批权缩减到114项,审批时间由574天缩短为33个工作日。今年我市又实施了“三单两制一网”评价制度,以企业和群众为第一监督人和第一评价人,检验改革成效,一季度,通过现场填写问卷的形式,收集到来自企业、群众代表的588份问卷,并在媒体上公布了对54个职能部门、单位的评价结果。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企业特派员制度,从各县区、市直机关挑选了50名科以上干部,派驻企业担任特派员,做市委、市政府的信息员,办证办事的督查员,企业生产的服务员,干部作风考核的评判员,为对接大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3.5 对外合作不断加强,提升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这些年,我市加强了与长株潭地区的产业对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合作格局。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引进长株潭地区项目116个,企业57家,涉及一、二、三产业共22个行业,总投资218亿元。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我市加大与长株潭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协议,共建发展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每年有100余名湖南的专家教授赴萍乡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上百家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每年补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项以上,引进成果50项以上,合作实施30多个项目,共同开发40多个新产品。
在推进赣西转型经济实践中,区域经济合作得到加强。这一年多来,我市全面加强与新余、宜春两市在规划、产业、旅游、科技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全面启动,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赣西三市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又列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并明确提出“长株潭”与“新宜萍”三市共建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现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和赣湘两省发改委支持,《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现已完成初稿,待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将尽快报国家批复实施。赣西区域循环经济试点成效明显,充分用好了国家赋予赣西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丰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等政策优势,全力推进了新余高新区、宜春经开区、萍乡经开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形成了以华能安源电厂为核心企业的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实施了江西圣仁炭业有限公司机制炭循环经济项目、江西佰科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节能建筑墙体材料示范项目等一批重大循环经济项目,使萍乡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得到了加强。
我们在看待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萍乡经济转型的发展的劣势和不足:一是经济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工业结构技术含量有限,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工业布局较为分散,工业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四是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综合治理难度大。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在转型发展升级中认真予以解决。
2 大力推进萍乡工业转型经济升级的对策研究
2.1 围绕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目标定位,理清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
“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是在江西与全国一起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江西省委提出的目标定位。江西省政府又提出要把赣西经济转型区打造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和“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要求。为此,中共萍乡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萍乡要坚持转型升级,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又明确了要着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我们要围绕这一科学定位来理清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思路。萍乡市要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既要体现出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要立足萍乡工业发展的实际,走出一条不盲目照搬照抄的发展路子。萍乡的发展基础在工业,发展的优势在工业,萍乡的新型工业化首先必须是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主攻工业不能离开传统产业谈发展,更不能放弃传统产业搞转型。萍乡市主攻工业必须坚持化解产能过剩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与“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路子,努力提升冶金、煤化工、陶瓷、电瓷、水泥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同时,要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大力发展粉末冶金、环保陶瓷、芯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切实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2.2 要立足我市现有的产业特色,打造优势的产业集群
我们要立足市情,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打造钢铁、光伏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现代物流、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和发展以先进工业陶瓷和电瓷,粉末冶金和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改造提升“黑、白、灰、红、金”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我市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势头看,芦溪电瓷产业集群有上下游产业配套服务的相关企业147家,产品品种发展到4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产品结构已由单一的低压电瓷向高压电瓷、电瓷附件配套等多元化发展,占有70%以上国内市场份额,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40%以上出口份额;湘东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工业陶瓷特别是化工陶瓷、耐磨陶瓷、环保节能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化工陶瓷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0%;上栗花炮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占国内国际花炮销售30%的份额,其中爆竹产品占全国市场的50%、国外市场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集产品研发、生产、运输、营销、造纸、包装、印刷、燃放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上栗粉末冶金产业集群也初步形成了集原料、生产、加工于一体的较完整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要把我市这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一季度,12个工业产业集群内的1257户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3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8.3%,实现利税总额34.2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0.3%。这说明我市工业产业集群正在实现有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有些园区产业定位不清晰,园区产业链不完整,上中下游产业相互脱节,相关配套产业不完善,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协作关系,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少园区产业层次较低,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的传统加工企业(产业)为主,而且这类低端产业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且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较为突出。因此,我市没有形成超千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规模,也没有在全国知名的产业集群。我们必须针对这一现实,必须调整和完善我市经济发展布局,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选准、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方发展优势的,工业产业集群,打造工业经济的增长极,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打造我市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2.3 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养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大力进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针对当前萍乡工业经济正面临主体资源衰竭与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实施主攻工业转型升级战略,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做到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与新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并重,抓现有产业见效与抓项目引进并重,抓园区建设与抓集群发展并重,抓大中型企业与抓小微企业并重,抓市场引导与抓创新驱动并重,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促进钢铁、水泥、玻璃三大产能过剩行业优化升级;要大力坚持靠大联强,引导电瓷、工业陶瓷产业逐渐由低端向高端发展;要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与发展粉末冶金、环保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全市各工业园区按照市委的要求部署,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不断升级。萍乡经开区要依托319、320国道、沪昆高速、杭南长高铁、浙赣铁路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与产业融合优势,形成“以产兴市、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要加快产业发展升级,强化工业主导地位,重点培养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形成若干产业集群。要加快湘东工业陶瓷、芦溪电瓷产业基地转型发展,努力将环保陶瓷、高端电瓷、化工瓷为重点的陶瓷产业打造成规模产业。要推动安源特种玻璃制造技术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型特种玻璃。要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型水泥企业改建为现代化水泥粉磨企业。要积极开发安全、环保型烟花爆竹产品,不断提升花炮产业科技含量,打造好上栗县鞭炮烟花产业群,切实优化这一传统产业结构,加快形成特色突出、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要鼓励本地传统产业与大企进行产业配套,着力引进资金、人才、技术,靠大联强,让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做大做强,从而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2.4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萍乡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实现萍乡工业经济质量更优、效率更高发展之路,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我们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技术上取得突破,带动产业全面升级,培育一批像萍乡市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型领军企业。这一企业总投资1亿元,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奉向东博士创办,其产品为以硅为载体的纳米材料,可有效吸附金属离子并再生循环利用,广泛运用于重金属污染和二次污染治理,处理成本远低于其他传统方法,该技术经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格丰公司今年3月已正式投产,达产达村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年创利税3000万元。我们要通过抓点带面,打造一批“院士经济”、“博士产业”新亮点。同时我们要支持企业与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开展项目合作。推动与中南大学共建中南大学萍乡粉末冶金科技产业园和粉末冶金产业孵化器工作,把萍乡科技园建设成为中南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支持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萍乡分中心建设,继续推进萍乡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全面加快萍乡科技创新升级,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5 着力打造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合作和物流园区建设平台
萍乡作为赣西经济转型区和长株潭城市群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我们要以区域经济合作和物流基地建设为平台,围绕重点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重要交通枢纽,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萍乡建设成为赣湘交界现代物流网络连接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打造湘赣物流上,我们要根据萍乡的产业发展要求,综合考虑我市综合交通运输现状和规划以及城市总体发展布局,在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萍乡无水港及国际汽车物流园区;在安源区打造青山商贸物流园区和赣西煤炭物流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粮油物流中心、棉花物流中心;利用建设赣湘合作实验区的契机,在湘东区打造赣西国际工业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和汽车物流中心;在芦溪县加快建设国际电瓷物流中心;在上栗县打造装备制造物流园区和国际花炮物流中心;在莲花县建设界化垅商贸物流中心,提升萍乡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打造好物流平台。
总之,我们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加速推进萍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促进萍乡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