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2016-12-30王正太
【摘 要】本文就以高中数学为例,分析数学教学现状分析,阐述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情景教学;高中数学;积极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大胆思维,勇于探索。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此外,情境教学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重表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感到知识缺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扩大自己知识层次的心理诉求,而这就是求知欲。求知欲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思想动力,正是因为有了它,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然而,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最缺少的也就是求知欲。教师盲目的灌输理论知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教学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果。因此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教学前提。而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比如某教师讲解对数知识点之前,并没有单刀直入的从教材讲起,而是别出心裁的提出了一个问题。假设有一座拥有十万人口的城市,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携带病毒的第一个感染者开始在城市内传播,并且陆续出现受感染者。如果每隔一个小时,每个感染者都能将病毒传播给另外两个人,那么24小时之后,该城市是否已经成为一座病毒城市?这个问题的新颖程度在于,类似于电影桥段的情境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这位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运算,即:1小时后,有3名感染者,2小时后,有32名感染者,3小时后,有33名感染者,以此类推猜想n个小时以后,有3n名感染者,那么当n大于等于24时,3n是否能大于十万呢?由此老师顺水推舟的引出对数学习,而学生因为对待解决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非常希望能够学习对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情境教学能够展示数学的科学魅力
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高中数学往往是一个让他们非常头疼的科目,并且由此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因此,要让学生们学好数学,首先就是要让他们喜欢上数学,摒弃对数学的偏见,要让学生们知道,数学可不是只有枯燥的数字运算,要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所具有的魅力。
首先,数学的统一性在于数学概念、方法和规律的统一,数学理论的统一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统一。比如在学习直角坐标系时,有老师首先讲的不是教材,而是提出了一个地理问题,即一艘货轮在某海域遭遇风暴,向救助中心发出求救信号,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经纬度。这时老师让学生们拿出地图,找到题目中货轮的具体位置,并且提出假设地球表面是一个平面,那么应该如何画出具体的坐标位置。这时候数学和地理之间就找到了某种共通联系,这让学生们新奇不已。
其次,数学的对称性既包括代数对称,也包括几何对称,比如映射、全等、相似等。比如在学习对称知识时,有老师首先用幻灯片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知名建筑天安门、故宫、泰姬陵、黄鹤楼等,并提出这些建筑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由此引出对称知识点。
三、情境教学能够实现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一直都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寻求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受限于考试制度,要么是徒劳无功,要么是换汤不换药,使创新教学一直停留在口号阶段。而情境教学法的引入,让创新教学成为了可能。比如在高一教学中,第一章的知识点是集合和函数概念,这一章是作为整个高中课程的入门功课,因此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在集合问题中,对于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概念,大多数老师认为这是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所以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进行讲解。但是这一章恰恰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因此集合知识一直都被教师们轻视了。对于这一点,有老师是这样做的:在课前,该老师就提前向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那就是收集植物叶片,并且种类越多越好,并进行记录。而在上课时,该老师就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所收集的成果,然后提出了一个分类问题,也就是按照植物的门、纲、目、科、族、属进行划分。这时候有学生发现自己所收集的植物有些是同门不同纲,有些是同科不同属,由此老师引出包含与被包含的概念,提出集合关系问题。这一教学方法,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还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了学习氛围中,这使得数学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使现在数学教学更就爱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情境教学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现方式。因此,高中数学中引入情景教学,符合高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发展实际,它在培养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创新教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在将来情境教学一定会成为一项主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雯红.浅论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才智,2012,07:143.
[2]古春琴.浅谈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成功(教育),2013,01:39.
作者简介:
王正太(1969.3~),男,籍贯:吉林省通化县,通化县教育局学校后勤管理中心,学历:大专,职称: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