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
2016-12-30吕志柱
吕志柱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现今的《品德与生活》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过去的课堂需求。既为素质化教育,理应将品德教育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建议以教材为辅,以实际体验为主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参与欲,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构建理论主义,他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应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资料,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即学生在走进课堂学习前,应当基于生活体验对所学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在教材和教师的引导下,构建及丰富个人观念。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这样的课程,更需要学生贴近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
1《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普通的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调用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最终目的。对于《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来说,教材只能作为引导,并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将《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课堂带入到生活中,用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仅仅把它当作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内心深处认可品德教学。
2开展《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证实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君”与“师”的地位,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古代私塾中,学生拜师还要向私塾老师行三拜九叩之礼,但这在新时代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仍为主导者,但学生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做学生的朋友,抛弃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会聆听学生的想法,并用鼓励取代责骂,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通过模拟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入到某种特定情境下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达到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
比如在开展《消除安全隐患》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ppt或其它技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出门去买菜,临走前叮嘱小美记得关掉煤气灶上正在烧的水,小美当时正在看动画片,就随口应了下来,但没过几分钟就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了。过了一会,水烧开了,从水壶中溢了出来,将煤气灶的火浇灭了。在这种情景设定下,学生都会开始为小美着急,与此同时就将此情境记住了,加强了对安全隐患知识学习的同时还丰富了情感体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同样可以适用于公交车让座(令学生扮演老年人或孕妇)、尊重残疾人(令学生扮演盲人进行活动)等课程,利用学生的切身体会达到教学目的,增强教学的生活性和多样性。
2.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想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或学校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进行《助人为乐》这一节课程的学习时,首先应该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在各种真实的环境中考验学生,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应付出实际行动,将美德常记心中。又或者在对学生进行祖国文化教育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由长城、去天安门看升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4挖掘生活资源,整合教学资源
生活中藏有巨大的宝藏,作为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资源,与教材结合,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同样在为学生讲解“春节”的由来及习俗时,就可以使用日历教学生区分农历和公历,也可以尝试使用红色彩纸、剪刀等工具,教学生简单的剪纸艺术,还可以将品德课与语文课结合起来,教学生区分对联的上下联等方式,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辅助教学。
3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品德与生活》课虽不是像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能够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却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体现。品德课不应作为一门简单的课程进行教学,而更应把它看作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全方位建立。教师应当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课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实现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荣连.简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课程与教学,2015(11).
[2]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法研究,2013(11).
[3]汤学松.回归生活,让小学品德课堂焕发别样精彩[J].读写与杂志,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