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研究
2016-12-30徐然然
徐然然
摘要:失业保险是给予劳动者在失业期间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其尽快就业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险,其基本作用是保障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促进其尽快就业。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在对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和促进再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现有的失业保险制度已在很多方面显露出不足,失业保险的功能局限于保障失业职工生活,促进就业功能没有发挥。
关键词: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研究
一、当前失业保险政策存在的问题
失业保险在已经起到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还在支出和征缴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渠道狭窄
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者的参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用工不断规范,政府部门监管措施不断完善,用人单位参保率逐年提高,失业保险的征缴面也逐年扩大。与之相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渠道较狭窄,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支出渠道主要包括失业保险金、定额医疗补助金以及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补贴,支付对象主要是失业人员以及政府技能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相比较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们的紧邻日本,我们的支出渠道不宽,发放内容单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失业人员暂缓就业,或者隐性就业。
(2)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与支付模式不够健全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采用的征缴与支付模式都是比较单一化的,即向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相同的缴费比例征缴,发放的模式是平均按月发放。这样单一化的征缴与支付模式对发挥其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功能而言,从当前的效果来看,应该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放在促进就业的环境下,尤其是在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下,其弊端同样明显,表现在对促进就业方面缺乏激励、监管等措施。放眼西方瑞典、匈牙利等发达国家,其征缴与支付的多元化、差异化模式已经建立,其在促进就业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功能的几点措施
(1)拓宽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渠道促就业
拓宽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渠道,丰富失业保险基金的发放内容。
如在失业保险基金发放内容中增发“求职津贴”,对主动进行求职并成功就业的,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补贴。增发“培训津贴”,对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部门的资格认定的,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补贴。增发“创业津贴”。对自主创业的,发放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增发“企业续聘津贴”。即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对积极续聘到期员工的企业进行补贴,以达到激励更多的企业长期用工,减少失业,促进稳定就业的目的。
(2)改变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方式促就业
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方式为根据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年限按月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每个月领取的补贴标准时不变的。这对促进其尽快并无多大作用,甚至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员延迟就业。因此我建议改变现有的发放方式。
实行“一体化”发放方式。打破现有的“二元”模式,采用“一体化”发放,城乡劳动者实现失业保险同待遇势在必行。实行“差异化”发放方式。即根据失业人员在职期间的缴费费率和缴费时限,来计算失业金,即参保费率高、时限长,取得的失业金数额高,此举将更科学、更公平、更合理。实行“递减式”发放方式。指将现行每月一样的发放方式改变为逐月递减式方式。其越往后领取的失业金数额就越低,其后期生活保障也就越少,这样会刺激其尽快寻找就业岗位,实现再就业。实行“一次性”发放方式。“一次性”发放方式主要是指对失业人员突然紧急情况而采取的一种发放方式,如疾病等,从而体现其人性化特点。同时,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积极创业且创业资金有一定困难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根据其工商登记注册情况、经营情况对其进行认定,给予“一次性”发放失业金待遇。
(3)探索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模式促就业
改变现有的“标准化”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模式为“浮动费率”征缴模式。
根据用AAa位“稳定就业”情况浮动费率。即稳定就业做的好单位减少缴费费率甚至免征失业保险,降低费率或者免征期间,视同其缴费,职工失业期间待遇不变,反之则提高征缴费率。此举将对单位稳定就业,减少不必要裁员起到相应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就业。
根据用人单位“新增就业”情况浮动费率。“新增就业”是指用人单位在当年向社会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情况。此举将会对减少企业负担,激励企业更多地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促进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根据用人单位“规范用工”情况浮动费率。也是对用人单位用工的一项监督和激励措施。即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做的好的给予费率降低优惠,职工失业后待遇不受影响,相反则提高征缴费率。相信此举会对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就业。
(4)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监督与管理
建立独立、高效、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管理委员会。加强社保部门经办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增强社保部门依法遵章办事的透明度,提高计算机管理应用能力和经办服务能力。
完善监督手段。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基金管理部门违法、违规操作,损害所有人利益;加强内部和外部审计,加强行政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管规则和监管机构,加强对社保部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