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阳泉市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其发展措施

2016-12-30梁双伟李世英

种子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阳泉市杂粮谷子

梁双伟,李世英

(阳泉市种子管理站,山西 阳泉 045000)

浅析阳泉市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其发展措施

梁双伟,李世英

(阳泉市种子管理站,山西 阳泉 045000)

在对阳泉市小杂粮生产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市小杂粮发展的几点措施,如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小杂粮品种结构;积极发展板块农业,提高小杂粮的种植集中度;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等。

小杂粮;生产现状;发展措施

近年来,随着小杂粮保健功能价值的深入开发和人民群众对营养均衡追求的不断提高,阳泉市小杂粮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场占有量逐年攀升,价格也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阳泉市小杂粮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阳泉市小杂粮“十三五”发展目标,本文在分析调研阳泉市小杂粮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就小杂粮发展提出几点措施。

1 阳泉市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

1.1 分布区域

阳泉市小杂粮生产主要分布在盂县东梁、西烟、上社、长池、秀水、牛村,平定县岔口、东回、柏井、巨城、冶西、张庄,郊区旧街、杨家庄、西南舁、荫营等乡镇。

1.2 面积和产量

据统计,阳泉市的小杂粮播种面积约1.33万hm2,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年产量4000万kg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17%。由于地块、品种和管理水平差异,各县区产量不同且起伏较大。

1.3 主要种植品种、经济效益、耕作水平和销售途径

1.3.1 主要品种

阳泉市的小杂粮以谷子、大豆为主,谷子主要品种有晋谷21号,大豆有晋豆19、晋豆25等。此外,还有高粱、糜、黍、小豆、绿豆、莜麦、荞麦、苦荞等。

1.3.2 经济效益

两大小杂粮作物谷子、大豆与玉米产值比较如表1所示(田间投工除外)。

如何缓解电压暂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以绵阳区域电网某220 kV配电系统为例,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该区域电压暂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对改善后的效果进行预估计,利用仿真结果在敏感设备曲线上绘图,研究各类设备的敏感性以达到对该区域的电压暂降评估分析的目的。

由表1可知,谷子、大豆两种小杂粮作物中,以谷子的经济效益较高,二者相差13%,但均不及玉米产值。

1.3.3 耕作水平

目前,阳泉市的小杂粮耕作方式仍处于一种自种自给的小农经济状态,属粗放式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一种产品生产,而非商品生产模式。

表1 谷子、大豆的经济效益汇总表

1.3.4 销售途径

阳泉市小杂粮的主要销售途径为原粮自产自销,占到90%以上;而集市出售、网络出售等销售途径很少,商品率相对低下。

1.4 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不断引进,阳泉市共建有各类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8个,生产基地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1],进行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小杂粮产量增幅明显,产品效益及品质显著提高。

目前,阳泉市规模较大且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小杂粮加工企业主要有4家。此外,还有一些小型的小杂粮加工厂,多以个人或合作组织兴办,刚起步、规模小,因此市场占有量相对较少,对产业的发展带动尚不明显。

1.6 标准化发展情况

目前,阳泉市平定县西回村生产的“西回牌”谷子、大豆已经成功申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域保护范围为东回镇42个村,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为AGI2009-09-00210。

2 存在问题

2.1 群众对小杂粮生产重视程度不够

农户对小杂粮生产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除个别品种商品化程度较高外,绝大多数的小杂粮生产尚停留在自给自足层面上。小杂粮作物大多被农民安排在一些闲散地、瘠薄边远坡耕地上零星种植,农民普遍采取的是“种收两见面”的栽培方式和态度。

2.2 生产科技含量低、种植方式落后、生产效益低下

小杂粮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种植方式较为落后,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一方面,小杂粮的生产用种大多以农家品种为主,这些自留种子在粒径、粒型、肤色等方面差别很大,混杂退化现象比较严重,种子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受到种植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农户自觉购买新品种的积极性不高,加上现有小杂粮种植较为分散,致使阳泉市的小杂粮种植仍处在广种薄收、粗放管理的落后状况[2]。

2.3 加工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阳泉市虽有一些小杂粮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十分有限。小杂粮加工品种较少,数量也不多,精深加工程度不足,缺少品牌效益;而在产品加工、购销方面缺乏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存在产销分割的现象。

3 促进阳泉市小杂粮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针对阳泉市小杂粮的发展现状,结合“十三五”期间阳泉市小杂粮“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打造精品基地、培育杂粮加工企业、打通杂粮流通渠道”等产业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发展措施。

3.1 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小杂粮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小杂粮种植结构调整链,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加快小杂粮种植结构的调整,通过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新品种,以不断优化阳泉市的小杂粮品种结构,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

3.2 积极发展板块农业,提高小杂粮的种植集中度

积极发展板块农业、提高小杂粮的种植集中度,是改变阳泉市目前小杂粮零星分散种植、商品经济效益不高现状的必经之路。为此,应坚持集中种植、规模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县区地理气候环境的差异,建立不同的小杂粮品种种植基地,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高生产种植效益。

3.3 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当前阳泉市虽有“西回牌”谷子、大豆等名优品牌,但总体来说品牌效益较弱、加工层次低、销售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小杂粮产品的发展。为此,一方面在保护现有品牌的基础上,还应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开发更多新的名优品牌;另一方面,应督促引导加工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提高产品的加工档次;最后,还应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依靠电子商务平台,把小杂粮发展成为大产业。

[1]张晋新.阳泉市小杂粮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J].山西科技报, 2006.12(09):1.

[2]康志河,杨国红,等.河南省小杂粮生产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5,25(1):55-57.

1005-2690(2016)10-0057-02

:F326.11

:A

2016-09-05)

猜你喜欢

阳泉市杂粮谷子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打谷子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阳泉市成立药茶产业联盟
阳泉市重点工程
细粮VS杂粮
晒谷子(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