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研究
2016-12-30岳微琼张琬莹
许 可,岳微琼,张琬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研究
许可,岳微琼,张琬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而大学生就业已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一直处于“就业难”中“最困难”的环节,经历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到“史上更难就业季”,由于社会资本占有的劣势,农村籍大学生面临着比非农籍大学生更大的就业风险。以大学生群体中的农村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农村籍大学生拥有和利用社会资本的特点以及对就业风险的影响,提出规避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政策和建议,以期推进中国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充分就业。
社会资本;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对策建议
引言
研究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对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乎农村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农村家庭的幸福,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对其矿业学院、力学与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和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大四毕业生施测大学生就业风险调查分析问卷,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
一、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在2001—2015年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从114万增加到749万,毕业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26日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失业率高达30%[1]。
从以上这些不同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全国大学生数量所占比例中相对较少,并且由于其自身的背景、社会资源匮乏、人际交往薄弱等因素,从而导致其在就业层面与非农籍大学毕业生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就业情况也日趋恶化。“就业难”问题一直长期困扰着农村籍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来到城市念书的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即使无法就业也很少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农村孩子拼命苦读考上大学,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工作,从而助长了“农村孩子读书无用”“读书不如早点出去打工”的思想。农村籍大学生“寒门难出贵子”的现实,刺痛了多少脆弱的神经,处在“就业难”形势中最困难的环节,农村籍大学生慢慢地成为了社会当中的“特殊”群体,使得农村籍大学生向上流动的通道进一步被堵塞,造成阶层固化,这无疑给了那些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农村大学生一个不小的打击。
二、社会资本占有劣势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表现于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而对于农村籍大学生来说,社会资本是影响其就业工作的重要因素。从文化背景来看,社会资本占有的劣势能够影响就业市场,与我国传统文化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是“过度竞争”与“低效竞争”并存的市场;从社会环境来看,不同社会资本占有的主体凭借自身在特定社会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而进行权利交换,进而造成了社会“权利泛化”现象[2]。大学生能够凭借其自身或家庭社会资本拥有量多的优势,就能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风险。因此,对于农村籍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家庭背景的特殊性造成的社会资本占有劣势,造成了其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比其他群体更多的就业风险,其预见风险认知水平也明显低于非农籍大学毕业生。
三、规避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户籍改革的力度,去除限制毕业生流动的条条框框,促使农村籍大学生自由流动和公平参与竞争。其次,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和政策建立一系列与就业市场相匹配的制度,强调公平秩序和法治精神,以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毕业生就业的秩序。如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加大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保护力度,以促进平等就
业,惩戒就业歧视。同时,进一步完善公正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建设,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竞争。另一方面,完善就业信息渠道、构建就业信息平台和加强信息服务等措施,可以使大学生本人以比较低的成本或比较简单的方式掌握完全的就业信息,这有利于促进农村籍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能与其他群体在社会中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可以平等地获取就业信息。
(二)开发学校社会资本,缩小校间差异
1.设立就业信息平台。高校每年举办的双创会、招聘会是各校毕业生信息流、人才流的有效载体,提供公平、公开的就业信息和服务,是农村籍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拓展就业方面的社会资本。
2.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和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室。在课程改革、教师培训、集体备课及指导内容上进一步完善,探索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就业指导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对学生择业、职业生涯规划有促进作用的一门重要课程。结合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要结合毕业生思想教育来进行;要将课程和讲座、报告、座谈、咨询、测评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通过全面的就业指导和择业教育,促进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应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做好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个别指导,提高服务质量,在政策、经济、情感等各方面给予他们倾斜和帮助。高校要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心理咨询等服务,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力争帮助他们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实现自己的目标。
结语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对农村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存在的特点,分别从国家、学校和个人层面形成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具体措施,规避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
[1]徐月红,储杨.风险社会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江苏高教,2014,(6):117-119.
[2]铁明太.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与对策[J].求索,2011,(5):181-182.
[责任编辑刘瑶]
G647
A
1673-291X(2016)25-0125-02
2016-08-16
许可(1996-),男,河南项城人,本科,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