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隐喻的应用
2016-12-30邹积会葛建民
◎邹积会 葛建民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隐喻的应用
◎邹积会 葛建民
多模态隐喻主要借助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进行隐喻意义的表达,这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交际互动、网络视频及图片教学资源等帮助学生获得认知信息的途径有所交叉,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隐喻的应用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多模态隐喻在大学层面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话语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输入与输出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部分学者尝试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部分学者尝试将多模态的手段和视角应用于大学层面的英语教学,但研究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多模态隐喻置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分析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阐述多模态隐喻对大学英语各方面、多角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大学层面的英语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其特点如下:强调知识讲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侧重词汇、语法或者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应试服务。从大学英语四、六级到专业英语四、八级,乃至商务英语的一系列考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弱化英语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弱化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
多模态隐喻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产物,是人们利用某一特定领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领域的认知活动。 隐喻研究经历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基础的传统隐喻研究和认知领域研究。就认知领域的研究而言,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以语言形式为载体的概念隐喻 。但越来越多的语篇,不再单一地依赖语言这一表现形式,而是延伸到非语言多模态的表现形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局限于纯语言领域的隐喻研究,而是将其拓展到了跨学科的多模态平台上,运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源域或者目标域。多模态隐喻主要借助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和触觉模态进行隐喻意义的表达,这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交际互动、网络视频及图片教学资源等帮助学生获得认知信息的途径有所交叉,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隐喻的应用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机制
将多模态隐喻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主要是借助其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重新组织并优化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加理解性信息的批量输入,帮助学生成功地将其接受的信息转为理解性的输出信息和内化的认知信息。大学层面的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均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理解性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改革教学方法,重建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各个角度的教学模式重构方式将在下文得以详细的阐释。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与多模态隐喻。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听、说”为重点,将听说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教学中。但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弱化对听说的训练,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口语和听力课,其输入的有效性和输出的质量之低,其现状仍令人堪忧。因此,有必要对大学层面的英语听说课进行重构。
基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特点和多模态隐喻的特点,将两者相互融合,建构多模态听力模式和口语能力训练模式。多模态听力模式试图改变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即以磁带和CD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在线自主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多模态学习方式,建立多模态听力训练体系:图片素材听力训练体系、音乐素材听力训练体系、音频素材听力训练体系和视频素材听力训练体系。多模态听力模式的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真实语言环境中言语呼应的成功率,训练学生对信息的存储和记忆能力,进而提高听力能力。多模态口语能力训练形式,强调口语训练过程中多模态言语交际环境的创设。利用多模态隐喻的图像模态和视频模态进行口语交际环境的模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和涉外交际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场景中图像、背景颜色、声音、台词等多模态层面蕴含的隐喻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传统听力与自主听力的分配比例问题,口语交际场景的有效性设计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多模态隐喻。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多视角的思考。以报刊阅读为例,给学生提供鲜活的语言学习资料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机会。但现今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仍然局限在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必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重构。
英语报刊批评阅读策略是基于多模态隐喻建构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基于该模式,在报刊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问题:西方主流媒体的报刊是其宣扬自身价值体系和实施文化霸权的主战场;该系列报刊中蕴含大量的隐喻。在报刊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分析文章蕴含的意识形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训练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选取图文隐喻语篇,讲授多模态隐喻相关理论,演示对多模态理论进行分析的方法,继而引导学生对图文隐喻语篇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评价,形成分析评价报告。
基于此,英语报刊批评阅读策略模式应该作为一门延续性的课程,贯穿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其语言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于潜移默化中,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培养其不盲从盲信的阅读习惯,提高其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多模态隐喻。英语写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诸多层面与因素的混合体:语言与思维,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因此难以找到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指导原则。多模态隐喻的研究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多模态写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写作过程中的文字形式和非文字形式进行有机的融合,用多模态模式构思文章,进行写作。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关注其对综合世界知识的调动能力。在写作构思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作的题目,分析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列举与此概念相关联的事物,对其进行并置、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跨域隐喻思维。 而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引入多模态隐喻图像,通过多模态的组合搭配,化抽象为生动直观,帮助学生领悟文字外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优化写作结构与写作方法。总而言之,将多模态隐喻引入写作教学,更具操作性。写作过程中的隐喻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写作的地道性。与此同时,写作训练过程中词汇的积累也有赖于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应用。在词汇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呈现某一词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呈现,进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完整,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借助多模态隐喻进行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课程的教学模式重构,创造一个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有效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认知的环境,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试图把多模态隐喻引入到大学层面的英语多角度教学中,并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诠释 。通过研究发现,利用多模态隐喻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隐喻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引导教师研究教学过程、反馈教学结果、侧重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及自身话语意义建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总而言之,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和策划者的教学理念。但多模态隐喻的应用,应该凸显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5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多模态隐喻的语言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5YY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