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进富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思考
2016-12-30曹亚梅中共富县县委党校
曹亚梅/中共富县县委党校
对改进富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思考
曹亚梅/中共富县县委党校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我党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都能深入基层,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助推程度。然而,在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培训方式的滞后,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笔者也是从增强培训效果的角度出发,就富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现状;问题 措施
前 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我党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都能深入基层,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助推程度。然而,在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还存在着内容较单一、时间不合理、方式较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培训方式的滞后,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笔者也是从增强培训效果的角度出发,就富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富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现状
富县辖八镇五乡,251个行政村,有农村党员干部6078名,占全县党员总人数的63%以上。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1429人,36岁至45岁1287人,46岁到54岁1201人,55岁至59岁699人、 60岁以上1462人,分别占23.5%、21.2%、19.7%、11.5% 和24.1%,整体年龄稍显老化;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619人, 中专学历330人、高中、中技学历142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703人,四个学历档次人数分别占10.2%、5.56%、23.4%、60.8%,文化水平明显偏低。
近几年,我县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治富能力为目标,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进和创新。
1.改进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培训效果,我县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前提下,积极改进组织形式和创新教学方法。一是“下乡宣讲”与“来县集训”相结合。每年初,县委组织部都要组建宣讲团进行巡回宣讲,其成员一般由县委党校理论教师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根据各乡镇产业特色,分组进行宣讲。比如,富县塬面乡镇多是苹果栽培,在这一组中就要求县果业局技术人员下乡讲解,而在川道乡镇中,邀请县蔬菜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省市相关的会议精神传达会或者理论热点的专题讲解,都是采取来县集训的方式。两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理论培训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根据培训对象,采取“理论加技术”的方式,增强培训效果。三是本县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富县组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负责人到安塞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2.改进培训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一是注重实践教学。根据各乡镇产业特点,适时从相关单位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教学。如从果树的修剪、掐花、套袋到卸袋、卸果、装箱的过程,都会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解,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统一。二是以学员为中心,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合理分配技术人员,根据各乡镇产业化程度,派出技术指导员,随时随地随叫随到。
3.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机制。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由组织部门抓总,涉农部门配合,乡镇党委实施,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年初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县委组织部根据各乡镇的培训计划,建立监督考核制度,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在各乡镇集中培训期间,派干部跟班督学,全面了解掌握培训情况和党员干部学习表现,建立学习档案,并将其作为个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重视不够。一方面,部分乡镇和部门“为培训而培训”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50%以上的乡镇都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进行培训,只看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只强调培训的人数和次数,而忽视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培训工作热情不高,这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基础较低。我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人员的比例高达60.8%,他们由于知识基础薄弱,
在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时显得力不从心,理解上有难度,使他们觉得“学不会”,导致学习培训的热情不高。二是部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生产生活联系不紧密。通调查发现,有50%的农村党员干部认为,有些专题内容很好,讲解的也很生动,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离的较远,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没有用”,从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三是传统的讲授式的培训形式与农村党员干部多元化的学习期望不适应。当前我们很多的干部培训,依然是传统的、呆板的讲授式教学,使学员感到学习形式“没意思”,对培训失去了兴趣,导致热情不高。四是培训时间与农村的生产时间相冲突。在农忙时间安排的培训,不论是到课率还是考试合格率,都明显的较低。拿塬面苹果来说,作业时限性很强,一旦错过,就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见效速度上使他们感到学习“没利益”,从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2.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新农村建设以来,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发挥致富领头羊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 但不少教育培训都是按照上级的安排进行,在与当地实际结合上欠下功夫,把培训当作一项任务应付了之,使教育培训流于“走过场”。即使县级开展的教育培训,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也只能从形势需要出发,使得不能满足干部个性化培训要求的问题长期存在。二是内容的深度不够。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骨干力量,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受传统培训思想的影响,目前教育培训仍以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精神传达、业务培训为主,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培训较少,即使有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旧话重提”,创新不够,深入不够。不少干部因素质不全面,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内容的“含金量”不足。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富县的全面发展,所以经济工作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必须是经济工作的“能手”。而富县农村党员干部的现状是: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当不了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能手”。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培训工作跟不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不强,培训内容“含金量”低。四是新技术的培训较少。
3.培训形式较单一。一是集中培训多,分类培训少。近几年,我县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往往是集体参加,由于参加对象的学历、年龄等不同,他们的培训需求也不同,但这种集中培训不能根据不同对象,开展较为深入的培训。二是培训形式单一。一直以来,我县的教育培训总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从理论到理论,这种培训往往不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三是虽然建立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但使用率较低。
4.培训资源较匮乏。一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富县没有一所专门的县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县一级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任务往往由县委党校承担。而目前党校在师资力量上相对薄弱,没有专职研究农村工作的教师,加之财力的有限,师资队伍接受再培训的机会不多,这种现状严重影响着培训效果;在乡镇一级的培训中,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甚至有些乡镇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乡镇培训也仅仅是“读读报、念念书、聊聊天、吃吃饭”的一种状态。二是教学设备和设施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乡镇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教学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培训需求。笔者被多次抽调下乡作过宣讲,深深体会到有些乡镇培训条件的艰苦,冬天按道理说是农闲时间,应该多开展一些培训活动,而我们有些乡镇的培训场地是冰冰冷冷,甚至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一台电暖气。就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了。三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利用率低。虽然很多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开通,但村级的网络覆盖率很低,有效利用率更低。
5.培训经费存在不足。富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增长缓慢,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培训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在学习培训这个“见利见效”不明显的事情上,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有“能溜则溜,能不去则不去”的思想。
三、结合富县实际,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一)合理确定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富县各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围绕主导产业和地域性的特色产业精选培训内容;要因人制宜,根据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同,合理确定培训内容;要因时制宜,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紧扣党委政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农村党员干部最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最有用就培训什么,最缺少什么就补什么。
(二)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要把农村党员干部作为中心,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尝试“菜单式”教学。县级或乡镇培训机构,对教师的专题作以整理,列出菜单,在确定培训对象后,在办班培训前,让学员进行选择,对其感兴趣、想了解、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课题进行专题辅导。第二、尝试”经验教学”。我县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往往重视的是教师理论传授,而忽视实践经验教学。在改进教育培训方式上,我们可以尝试经验教学,让优秀的致富能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带头人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先进党员干部进行“现身说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重视“实践教学”。农村党员干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收入。所以我们的培训也以其致富奔小康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把“实践操作”作为重心工作来抓,因此“实践教学”显的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育培训中,可以把更多的技术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在亲手操作中增强技能,让理论与实践得到完美结合。第四、重视“考察教学”。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让学员走出课堂,适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感悟,增长见识,把外地先进的治村、致富经验带回来,为我所用。第五、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尝试更多的运用电化教学,把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员。建立富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区域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学习的选择空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从县乡党校的实际出发,可以通过内部挖潜,落实专人搞农村工作,同时可以外聘一些当地“土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能人,配强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也可以通过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可以尝试聘请外地经济能人和技术人才。如富县苹果与洛川苹果在外观上不相上下,但在外界知晓率、果品销售额和果品优质量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聘请洛川的专家进行讲学,以提高我县的苹果质量。
(四)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在农忙时尽量不培训或缩短培训时间,而在农闲时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切实做到“冬闲人不闲”,这样一方面可以填补其“不打牌干什么”的空闲时间,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能力。
(五)整合培训设备和设施
可以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建立联合培训制度,形成资源共享机制,灵活运用现有资源,促进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多向流动和有效共享。
(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强化监督考核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使每一名党员都能受到教育。笔者参与过多次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发现到场学习最多的是村委会主任和村长,而一般党员参加很少,甚至不参加。对这种情况,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使每名党员都能享受到党内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要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把考核工作做实,提高培训的实效。建立健全巡视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督,从根本上改变培训组织者被动应付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由培训对象参加的满意度测评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的无效培训;进一步加大学习效果考核力度,对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学习成绩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