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12-30李章婷张维功
李章婷,张维功
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章婷,张维功
商品包装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着眼于当前我国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指出实现可持续包装,是远利大于近弊,是顺应全球包装业发展趋势的。从法律法规、观念意识、利益博弈、技术瓶颈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借鉴国外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实现我国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了对策思考。
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包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包装工业迅速发展,现今已成世界商品包装第三大国。以化妆品行业为例,我国化妆品市场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化妆品包装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品包装工业的新一波市场份额增长。此类资源消耗型产业的发展,已带来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探讨商品包装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与商品可持续包装
1.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其他物种需要的一种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2.商品可持续包装
可持续包装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要素,遵循Reduce(减量化)、Recycle(易回收循环利用)、Recover(可复原使用)、Refill(可再充装)以及Degradable(包装废弃物可降解)的“4R1D”原则。
商品可持续包装,包括使用环境易降解材料制作包装产品,减少包装产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包装材料减量化,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回收利用和再生产等。
(二)实现商品可持续包装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概念促进商品包装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实现了商品包装的循环利用,同时也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生产可持续包装产品,不仅仅代表企业研发的一个新型包装,更彰显着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包装体现的是企业对消费者健康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视,企业可借此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2.作为卖点吸引消费者
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会考虑包装的生态环境价值。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可持续产品上投资。所以可持续包装可作为企业的一大卖点。
3.削减企业成本
实现可持续包装,可削减过多的包装材料,使得货物更轻、更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相同的集装箱、仓库乃至零售货架可以摆放更多的货品,也可提高企业利润。
4.打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发达国家通过绿色包装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包装问题每年外汇收入损失达到10%。我国实现商品可持续包装后,产品出口业务会得到较大发展。
5.平衡包装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包装工业产品所用资源,多为不可再生资源。目前资源紧缺问题使包装工业发展处于瓶颈期。实现商品可持续包装,可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资源匮乏,维持包装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平衡。
二、当前我国商品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包装行业的发展,一系列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问题不断出现。商品包装物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过度包装”现象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类企业产品差异化越来越难实现,作为产品外在品质的包装成了企业竞争的焦点。在“眼球经济”“面子工程”等消费观念的误导下,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普遍存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包装资源不可循环使用
包装工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加上国内包装工业产品多数是不可回收使用的一次性物品,产品生命周期短,不可进入“再生产”,种种原因造成我国包装资源极度紧缺。我国现阶段包装产品整体回收再利用率仅仅是发达国家的25%到30%。
(三)包装废弃物难以处理
我国600多座城市当中,有200多座被各种垃圾包围,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体积的30%是由各种包装废弃物构成。大批包装垃圾的处理,增加了社会成本。加之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垃圾净化和处理费用高昂,最终导致垃圾有效处置率低。
(四)环境污染严重
包装废弃物加剧了环境污染,包装所使用的材料多是一些特殊难以处理的化工材料,废弃后无法回收也无法处理,更无法在自然界中降解。使得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给我们生存环境带来持久的危害。
三、当前影响我国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影响商品包装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很多因素,如人们的思想认识、消费观念、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实现商品包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一)缺少针对商品包装问题的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涉及商品包装的法律法规多为原则性要求,无法为治理商品包装行业提供有效的保障。多数包装法规仅起事前预防作用,企业违规之后却没有具体处罚条例,监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监督惩处。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
大多数企业只在乎眼前可见的利益,一味提升包装价值来博关注,博销量,追求短期效益,打破了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平衡,忽略了废弃包装物带来的环境负担。
(三)可持续包装产品成本高
由于技术和生产规模的原因,可持续包装产品价格往往高于传统包装产品。尽管可持续包装是行业发展趋势,但目前可持续包装物的价格因素使其在包装市场竞争中依然处于劣势。
(四)国内可持续包装研发水平低
可持续包装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缺少研发技术人员,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可持续包装大多采用可以完全分解的天然材料,很难达到传统容器的物理、化学性质,这是目前的包装技术无法攻克的难题。
(五)国内可持续包装材料量少质差
目前我国开发的可持续包装材料品种较少,性能也较差,以特种生物树脂为代表的绿色包装价格昂贵,大多数生产商表示无法接受,还是选择停留于现有的包装。
四、发达国家商品包装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一)包装物行业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对商品包装物行业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高消耗,废弃物的高排放和低效益的问题。通过转变生产方式与经济增长模式,为包装行业的发展开辟了巨大潜力。
(二)制定商品包装行业的强制性法规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制订严格的强制性包装法规,确保包装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制定《饮料容器赎金制》规定所有的硬塑料容器回收利用要求。澳大利亚《国家包装指南》明确规定企业和消费者在包装废弃物处理中的责任;法国成立了一个“生态包装”协会,从生产和回收上避免包装垃圾的泛滥;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丹麦实行“绿色税”制度。
(三)重视研发新型包装材料
发达国家积极研发可持续概念的新材料、新产品来替代传统包装,推行“轻、薄、小”的包装设计理念,减少包装废弃物的污染。
美国聚合物薄膜公司利用小麦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成功一种可食用的包装新材料——数膜,可用于标准的包装设备和热封设备包装食品和药品等。美国Banana包装公司开发出一种名为Eco Bendz的新型可生物降解材料,该系列包装材料能够达到100%的生物可降解特性。
德国一家公司研制出用废纸和淀粉制成包装用泡沫填料的技术,可替代聚苯乙烯多孔塑料。另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由淀粉制作的包装杯,废弃后容易分解。这项发明为德国节省了40亿只塑料瓶。
日本花王公司将废纸压制成能装液体的纸瓶,代替塑料瓶。另外,可食用材料和天然材料也被运用到可持续包装的研发中,如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包装冰激凌的玉米烘烤包装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装。
(四)国外品牌实现可持续包装的举措
美国雅诗兰黛旗下品牌Aveda用回收的塑料瓶盖模压成100%再生塑料瓶盖,用到Vintage Clove Shampoo洗发产品上。美国知名品牌Seventh Generation与Preserve携手回收聚丙烯塑料,利用这种聚丙烯塑料生产出100%再生家居产品。美国Tarte公司创建了一套包装物回收机制,消费者可以将空包装瓶送回到这家公司,并由此能得到一定的购买折扣。
美国化妆品品牌小蜜蜂坚持只使用由再生材料制成的包装,用一种含有80%碳酸钙成分的矿物质产品Terra Skin,替代皂类产品的纸质包装。英国Lush公司一半以上产品采用的都是无包装设计,仅洗发水一项就为Lush公司节省了近600万个塑料包装瓶,而且该公司所使用的包装材料90%是再生材料。
五、关于商品包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我国以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为代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如今,包装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脚步。实现商品可持续包装已是大势所趋,是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制订关于商品可持续包装的专门法规
纵观西方立法,为了遏止包装废弃物过多,倡导可持续包装,都先后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解决商品包装问题,首先需要通过制订商品包装专门法规,来阻止国内商品包装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二)明确企业责任,适度征收商品包装环境税
明确企业在商品包装物生产、设计中的责任,使企业无法逃避、模糊应承担的后果,促使企业从源头上改善商品包装物,实现可持续包装。建立包装环境税制度,利用税收手段,控制现阶段的包装物问题。通过税收引导企业对包装物原材料进行改进,对环境友好型包装产品,应实施优惠税收政策;对于增加环境负担的包装产品,应加征适当的包装环境税来抑制其发展。
(三)建立消费者监督机制
[3]邹农基,徐红梅.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重构研究[J].江苏商论,2008.
[4]胡锐.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7).
[5]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
[6]辜胜阻.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战略转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李景海.以“分利联盟”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理论思考与政策改进[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
[8]王宜萍.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思考[J].商业研究,2008,(06).
[9]刘长义.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途径初探[J].特区经济,2008,(02):122-123.
张兵,男,安徽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企业管理。
F713
A
1008-4428(2016)08-41-03
张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