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中的误区和对策
2016-12-29梁红伟
梁红伟
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确实,可以肯定,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讨论和探究,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可是,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欠缺透彻的理解,误以为提倡的方式就是新课程,忽视了“三维目标”,歪解了新课程的含义。目前一些课堂表明,很多教师盲目的使用,使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缺乏了内容,滥用了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不仅此堂课达不到相应的效果,也会导致学生日后对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反感。可以说,很多教师走进了一个误区──新课程=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这一误区不仅在课堂上体现,在备课、评课时也表现出了这一错误认识。
一、误区
(1)在新课程大力提倡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一些教师就错误地认为,新课程就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开一堂课就等于搞那么一两个合作探究活动。所以一些新教师在开课前请教老教师的时候,老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就会再三强调小组合作探究。这不仅说明了一部分老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仍不透彻,新课程注重的应该是“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而不是合作探究的形式,这样也会给新教师造成一个误导,使新教师在以后发展道路上错误认为新课程就等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所以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考虑着如何使课堂活跃起来,能有一个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如此下去,小组合作探究不仅会结束了它的生命力,同时也会埋葬了新课程改革。
很多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课件是必须的,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的活动安排也是必须的,所以在备课环节把有些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的学生个人就可以回答问题,教师非要安排一个小组合作讨论后再回答,很多教师为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盲目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2)很多教师发现,对于中学的学生,刚进高一学习生涯的时候,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比较感兴趣,对多媒体的演示目不转睛,而到了高一下学期,学生开始觉得乏味,对于小组合作也表现出厌烦,但是小组合作还能继续开展。但是到了高二,学生基本上厌于讨论,于是在讨论时开始出现“家常聊天代替讨论”,曾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讨论的不仅和课堂无关,甚至出现了“早饭吃了什么”、“今天放学后去哪玩”之类的家常聊天。到了高三,小组合作讨论基本上成为了大多数同学的“中场休息”。课堂暂时中止,学生以张嘴代替发声。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在初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到了后来,由于小组合作的过多使用,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失去了兴趣,开始对小组合作厌烦。而在新课程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在每堂课都是非常常见的,无论什么学科都频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甚至有时候一天七八节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
当然,这与小组合作并没有比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取得更好的成效也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讲,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他们的学习生涯里已经接触了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新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方式,在学生看来,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换种花样而已,追求的也就是最后的结果,所以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敷衍,而注重等待小组合作后的结果变成了学生的转变。对于有些学生来讲,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使很多同学被动接受、懒于学习,学习的效率相对于传统教学非但没有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
(3)当课后评课时被否定了其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后,一些教师就会表示怀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这样的课堂为什么不是有效的课堂?”课堂是否有效看的并不是课堂的形式,还要观察课堂的内容,一堂课形式再怎么活泼,缺乏相应的内容,那也是失败的一堂课。要评论课的成功与否,应该以“三维目标”评价为标准。一般来说,不以落实三维目标为目标绝对不会是成功的课堂。只有时刻注意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将可以使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成功。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使用只是一个手段。不能以课堂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是否开展作为评价课堂的标准。
二、对策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使用都存在着误区,使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有效为课堂服务,反而使课堂时间造成了浪费。那么怎样走出这一误区呢?
1.要轻形式重实效,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轻形式重效果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知识储备,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合理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语文重在建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各训练,这就要求学生要去深入了解文本内容,这一点是语文教学的前提。
从学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安排相应准备工作,我们备课不能只备课中,重要的还要备课前和课后。教师在课前交代科代表或学习小组长,给他们明确预习任务并负责传达落实。需要的是指令明确无误,而且要有一定时间做保证。教师利用3-5分钟检查预习任务,可以由小组长和代表和老师一起共同参与,既快速又准确。教师则利用上课宝贵时间进行精讲点评,既节约时间,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整个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
2.教师要调控学生合作,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
分组组员搭配要适宜:进行学生分组时,除了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外(男女性别搭配、基础差异搭配、个性差异搭配以及习惯差异搭配),还尤其要有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搭配。因为分小组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组员合作、互助及相互监督检查,共同进步。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
组员分工要明确:根据组员不同的个体差异,要根据生情进行合作学习任务的分配,要基本保证每个组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去完成,不能只靠几个好的,那代表不了整个学习小组的实力。因此,有些教师给每个小组组员编号,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教师要主动参与:教师给出明确指令后,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能无所事事,要时刻监控整个讨论过程,教师要想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预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课堂才能“吵”而不乱,“闹”而无序。
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综合每个小组探究结果,找到共性,对得出的与本节内容无关的结果或与理论相违背的结果,要点到为止和及时纠正。教师精讲点拨要精炼、切中要害,紧扣主题,形成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教师要准备检测练习:当堂学习、当堂消化、当堂反馈、及时纠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一节课内容学习,有什么问题,暴露得越早、解决得越及时,效果才会越好。精要的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而且要事先对每个练习进行分析,内容是否切题,难度是否符合要求,学生能否暴露问题,是否能解决这节课的“经脉”环节等,既不要太简单,又不能不加选择使用整套试题。
总之,在引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明确,那就是指导者、参与者、调控者和评价者,要注重实效。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各个环节,以达到教学愉快、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和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