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6-12-29曾勤蜜
曾勤蜜
【摘 要】小学生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教育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使学生们学会运用和创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们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体会。从而让课堂充满情趣。本文就围绕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使学生学会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主要是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出的学生只是记忆型的学生,使学生缺乏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使学生们更加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和探究性的思维。因此老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使学生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体会,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更好的进行学习,从而真正的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们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们形成探索意识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学生们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可能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当中老师们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兴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重视数学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们数学知识的应用,而不是只能解答一些习题。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可以让学生们对数学新的认识。让学生们在应用数学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作用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平时考试中提高数学应用题的比重,让学生们在做题中主动思考,在学习时以实际事例为引导开启新知识的学习如学习利息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银行选择哪种方式存钱利润最大,从而拉近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们从内心处接受数学,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
1.2 引入数学问题和悬念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要有意识的为学生们设置合理的学习障碍和悬念,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带着目标去学习和探究。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自主思考从而更好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根据加法运算的基础首先让学生们算几个相同的数字相加的结果,然后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当学生们发现规律就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让这些题计算起来更简单。这是学生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让学生们自主的去看教材,总结规律,合作探究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们可以很快的掌握这一新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探究能力。
2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究
在教学当中老师们不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讨论。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让学生们相信自己,敢于向权威挑战,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对发现问题和新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生们做的训练题中很多同学的答案与辅导材料给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就让学生们讨论和探索谁的答案为对,错的答案错在哪里?找出答案的错误,对学生们来讲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又如在小数的加法运算时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们的简单的整法运算讨论有小数点时怎么处理,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们自主运算,老师给予评价,让学生们完美的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形成。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打好基础。
3合作性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合作交流学习是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们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和交流,对一些问题和分歧进行探究性讨论,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想法也就各不相同。最后得出最让人接受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问题讨论和学习中,课堂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性学习也有了提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极其推理。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学习明确分工有的查资料,有的动手操作,有的进行计算推理最后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2底×高。并且知道1/2的来源。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实现认知上的互补,完善探究结果,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和合作探究的习惯。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4总结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老师们要着重培养学生们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在探究中创新。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们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们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快乐中学习,进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菊英.认知心理学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各科教与学
[2]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