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上好初中化学实验课
2016-12-29黄强斌
黄强斌
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以及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本文就如何上好初中化学实验课谈谈我的体会,并与大家分享。
一、巧妙运用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化学实验拉开学习化学前言的序幕。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化学前言教学不怎么重视,习惯于把重点放在后边的化学知识的教学上,这样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十六岁左右的九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还很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但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巧用精彩神秘的化学实验打开他们探索化学奥秘的大门,对初中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伊始就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化学,了解化学,通过化学实验探求化学的奥妙,让他们带着一颗好奇心,以亢奋的精神状态步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如上化学前言教学时,我自行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实验:①将用酚酞试液写上字的滤纸贴在黑板上,上课时向滤纸上写过字的地方均匀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滤纸上会出现“我就是化学,你们想认识我吗?”几个大红色字体。②取一只用酒精浸过的美丽的手帕,用火点燃,火光闪烁,手帕完好无损。这样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化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③用酚酞试液在一纸条上、中、下不同位置画一个小猴,用浓盐酸润湿,插入一只玻璃管中,上端用棉花堵住,把玻璃管下口紧靠已取下瓶塞的盛有浓氨水的小试剂瓶口上,一会儿玻璃管内部的下端就产生几缕白烟,接着白烟慢慢增多升高,直至充满整个玻璃管,同时纸条上出现了红色小猴子,踏着云烟慢慢地攀到云烟尽头。教师每演示完一个实验,学生们都惊叹不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抓住时机发问:“这是什么现象吗?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吗?”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都想知道其中的缘由,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愁学生会不好好听讲吗?
二、在实验中感悟化学的应用价值,做到学以致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化学应以探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活动中心,注重让学生“做中学、动中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真正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发现问题科学矫正。如我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节后,让学生设计“怎样除去热水器、热水瓶、水壶中的水垢?”“能否用家中厨房内某种物品除去水垢吗?”“如何洗净敞口久置的石灰水的烧杯上的白膜?”“解释为什么鸡蛋放在盛盐酸的烧杯中会游泳?”等。这些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查找资料。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有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到化学其实很简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在化学王国里自由飞翔打下了基础。
三、通过实验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
化学实验本身具有神秘、新奇、多样化的特点,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望强烈的特点,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通过神秘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教师加以方法的指导,学生自然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氧气化学性质》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细铁丝能燃烧吗?”学生立刻齐答:“不能。”我再问:“细铁丝真的不能燃烧吗?”这时部分学生开始怀疑刚才草率的结论,看得出绝大部分学生的兴奋感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引导学生实验:把细铁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看能不能燃烧,同学们做得都很认真,把细铁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但很长时间后只发现铁丝被烧红,不能燃烧。有的同学坚定地说:“老师,通过实验我得出结论细铁丝不能燃烧。”此时我还不给出结论,而是给学生演示一个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我将烧至红炽状态的螺旋状细铁丝迅速放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奇迹出来了,细铁丝立即燃烧起来,火星四射。这时同学们目瞪口呆,不时发出“啊?”的惊奇声。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燃烧概念的深刻内涵。这样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揭示了化学的奥秘,使他们学得生动、有趣,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独自设计并能完成实验探究,在轻松愉快地心情下揭秘神秘的化学世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