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6-12-29刘学胜
刘学胜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教学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学生素质,扩展学生思维,提高文化素养。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情感,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传统文化教育更要从小抓起,逐渐渗透。然后,当前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语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
1.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就是经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即世代相传、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且具有民族特色。
3.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小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其必然要求。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陷
1.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度不高
由于应试教育及多种原因使得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家长也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没有很大意义。因此,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教育重点多放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上。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长远意义上的影响。不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学生全面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渊影响,虽然新课程标准不断进行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正式对传统传文化的有力传承,但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还是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德育教育重视度不够,学生全面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缺乏合作意识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学生之间需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才能够共同进步。学生缺乏集体与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与家长老师沟通出现矛盾时,不听师长劝诫。传统文化中的礼让、谦虚、乐于助人、孝顺长辈等等方面在小学生身上严重缺失。
三、小学教育管理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提高对传统同文化的重视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此外,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学生思想深度和广度。对于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就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学校与家长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提高重视度,制定合理的传统文化教育管理措施,切实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结合学生实际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思想活跃但不成熟,是个人意识逐渐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各自的特点非常鲜明。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从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学习、发展实际出发,合理选择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现代文明。保证学生深刻领悟传统文化意义的同时,又学习了现代文化知识。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而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高学生道德教育
道德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并不是单纯的规定,而是人类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思想准则。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道德教育是对学生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其道德情感,锻炼其道德意志,树立其道德信念,培养其道德品质,养成其道德习惯。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德教与修身相统一,是知道与躬行合相统一,是言教与身教相统一。这对现实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学校加强德育教育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使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或行为进行对与错、当与不当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敏锐地感知、理解和体察自己、他人的情感、需要和利益。这也是提高传统文化积极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虽然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通过一系列实际改善措施,一定会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向前.浅谈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品牌(下半月),2015,04:227.
[2]徐晖.略谈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华少年,2015,30:201.
[3]王凤华.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5,1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