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6-12-29交巴草
交巴草
【摘 要】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目标”中明确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作用和重要性。在初中阶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情感教育,凸显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只进行知识的传授,解题能力的培养,要将情感教育与之并驾齐驱,予以必要的重视,最终影响学生的情感,实现对学生的终身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有以下几方面可以进行情感教育。
一、亲其师而安其学,让学生热爱语文
1.以爱获取学生的心
爱你的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不因他们过激或错误的行为而鄙视、讥讽;宽待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友,让学生在爱的芳香里不知不觉地喜欢你,亲近你。
2.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你的课堂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笑声不断;你的声音如鸟语莺歌,举手投足是风情韵味;你的讲解热情生动,深入浅出……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是一盏明亮的指航灯,你智慧的光芒不可阻挡的吸引了学生。
3.以美丽的人格折服学生
你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着想。你正直、善良、坚强、诚恳、高尚的人格在点点小事中熠熠生辉。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学生,也许将潜移默化他的一生。学生喜爱,亲近这样的老师;打心底里佩服,爱戴这样的老师。师生情意相投,彼此亲近,对语文的热爱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唤醒学生的情感
现实生活诸多的复杂因素导致了孩子的消极情感占了上风,甚至形成习惯自然,积极的情感却日益静默、沉睡。因此,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唤醒情感、激发情感。
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引起或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如教学《观舞记》,学生找出有关印度舞特点的语句后,我和着音乐做了几个与文本吻合的舞蹈动作,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不少同学也跟着扭腰、送臀,课后还意犹未尽。我把抽象的语言文学还原成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把两者有机结合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场景,提供了可感可知的表象。在视觉、听觉上给他们以强烈而新鲜的刺激,触发他们对异国舞蹈的喜爱,对身体美、神态美、音乐美的赞叹。
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其目的在于感染、铺陈后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应的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从而唤起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唤醒心中沉睡的情感。如果说情感是深埋的种子,情境就是随处可入的春风。当春风吹拂时,种子自然舒醒,破土而出。要想成就一片生命的绿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而且要拓展教材(如古今中外名著,报刊杂志的优秀文章等),通过作品开启学生心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中获得勇敢和坚强,感激和宽容……
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陶冶学生情感
情感的小苗要茁壮成长,必有一块沃土,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
要想真正进入文本的情感,需“读书百遍”并“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情感体验)方可行。熟读文章后就自然了声音上的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即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能有情感的朗读,就是体验到了文本的情感。著名的语言大师索绪尔曾说:“词语的声音变化本质是属于心理的,心理的变化是由情感引起的。”《礼记·乐记》也说:“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教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这就告诉我们,声音的不同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如朱自清的《春》,用较快的语速朗读“盼望着,盼望着”,那是学生体验到作者对春天的引颈张望;用亲切的语气朗读“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是体验到了作者对春来临的狂喜;用渐趋高昂的声调朗读第二自然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那是体验到了放眼拥抱自然后的心潮起伏;用轻柔的声音读“春草图”,那是用纯真自然的眼光感受到春的新鲜烂漫。在有情的朗读声中,陶养学生对春天、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当然,没有深切的内心体验,学生是无法用这样的声音来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而这样的声音就来自“读书百遍”。
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让学生抒发情感
情感之树郁郁葱葱了,我们便期望它开花结果,满身满心的花香、果香,悦人悦已。当心中的情感涌动、澎湃时,借助语言、文字、形为等,使学生的情感言语化、实践化,即使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迁移外化。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借助口头言语抒发读者体验的内心情感,简而言之,就是谈情说爱。说,是情的输出,是情感的物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是一种明显的情感活动。作为情感表达方式之一,主要是学生在理解文章后整体性的交流评述。主要形式有:诵读,独白,对谈,论辨。如《斑羚飞渡》想象老年斑羚、小斑羚、镰刀头羊的心理各自发表见解。讨论: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你是狩猎队员,你会如何做?朗读感人的语句、段落等等,通过多种口头表达形式表现斑羚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团队协作精神,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阅读中形成涌动的内心情感,借助“谈、说”使内在的情感得以外显和释放,没有饱满的热情,那来生动的语言。被情感浸润的语言一经表达,学生的情感就得以记忆、巩固和深化,还在同学间得以交流、补充、印证和丰富。这种表达其理性色彩、个性色彩更加浓郁。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如何做人。
参考文献:
[1]张俊.语文教学应突出和强化情感教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1).
[2]马祯.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方法[J].读与写杂志,2012(5).
[3]陈玉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