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发病率会继续攀升吗?
2016-12-29
把肺癌归咎于吸烟、厨房油烟有道理,但主治医生觉得,又不完全公平。因为早在201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明确将大气污染确定为人类致癌物,并将其致癌等级划分为第一类,“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
“不知怎么搞的,就得了肺癌。”
50岁的方睿,面黄肌瘦,躺在S市肿瘤医院的病床上。病房里熙熙攘攘,探望病人的亲友络绎不绝。只有方睿的床位是安静的,床边没有鲜花也没有果篮,只有一碗冰糖梨水。
进入2021年,华北地区这家以治疗肺部肿瘤见长的医院,“生意”出奇得好。光前十个月,就接诊了肺癌患者4万多人。人数还在增加,门诊大楼的扩建已经开始。而十年前,就连全国数一数二的上海胸科医院,每年的肺癌接诊量也不过1.5万例。
这十年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于“众癌之首”,是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杀手。
值班护士拉开半掩的窗帘,没有阳光。站在20楼俯瞰,窗外模糊一片。
冬至这天,方睿动了手术。手术做到一半多,戴着口罩的大夫走了出来。“这一刀没白开。”大夫向家属展示了从方睿体内取出的恶性组织,并反复强调“组织周围的淋巴都摘除干净了”。
望着那个深色的“大号青春痘”,家属们都有点懵:怎么就得肺癌了呢?
方睿是个普通人,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家、单位和菜市场,是她最常去的地方。每天吃过晚饭,只要不下雨下雪,她都会下楼散会儿步、跳会儿广场舞。这个习惯,她坚持了15年。
这15年,也是中国肺癌患者快速增长的15年。2008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份评估报告:考虑到中国一半以上男性吸烟的现实,以及市内煤炭燃烧的情况,从2003年到2033年的30年间,中国因肺癌死亡的人数或将达到1800万。这个结果,还没有考虑到当时尚未成为热门话题的城市大气污染。
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原因是吸烟。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调查,70%的肺癌患者都有吸烟史。方睿从不抽烟,但办公室里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二手烟,让她几近崩溃。
办公室共八人,有五杆老“烟枪”,每人每天至少一包。夏天空调房门窗紧闭,每天一进办公室都是烟雾缭绕,那酸爽。
S市曾出台过《市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实行“限定场所、单位负责、加强引导、严格管理”的原则,但办公室并不在禁烟范围内。方睿和同事们用尽了办法,她负责贴禁烟小纸条,年轻的女同事负责开玩笑撒娇。碍于同事面子,老“烟枪”们消停了一阵,可没多久又肆无忌惮地抽起来了。
2014年,国家卫计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一度让方睿看到了摆脱二手烟的希望。送审稿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100%禁烟。但到了2016年末,多次征集意见后的送审稿却被删改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办公室确实禁烟了,但工作场所的吸烟室不属于共用场所,不在禁烟范围。方睿的座位紧挨着吸烟室,老“烟枪”们进进出出,她还是被熏得难受。
方睿听人说起,送审稿开“口子”和烟草行业有关。丈夫就在省城的烟草公司工作,这几年卷烟销售量下降,日子远不及以往滋润。虽然公司早就承诺履约控烟,但私下仍在做着最后的“抗争”。三个月前,单位一声令下:全体干部职工要带头拉升喜庆活动的用烟数量,挖掘潜在消费群体。于是,饭店、酒楼、婚庆公司成了丈夫最常跑的地方。
想到妻子的病情,他的心里不是滋味。
方睿所在的病区里,很多病友都没有吸烟史。这并不奇怪。2010年,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的科学家做过统计:在亚洲肺癌患者群体中,不吸烟者达到30%-40%,这个比例还在继续增加。
而上海研究者一项长达五年的肺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32%的女性烧菜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
方睿也是其中的一员。厨房连着卧室,冬天很少打开窗户烧菜,高温油烟久久不散。调查表明,这种病因在城镇中老年女性肺癌患者中特别突出,危险因素是正常人的2-3倍。
把肺癌归咎于吸烟、厨房油烟有道理,但主治医生觉得,这不完全公平。因为早在201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明确将大气污染确定为人类致癌物,并将其致癌等级划分为第一类,“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
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甚至认为,中国北方居民因受到雾霾的影响,与南方居民相比预期寿命减少5.5年。
医生也说不清,身处京津冀雾霾重灾区的S市和周边地区肺癌发病率攀升,和雾霾究竟有多大的关系。十多年了,天就像个烧了很长时间的锅一样盖在城市上空。一眼望去,不是灰,也不是黑,是焦黄色。
方睿邻居家的孩子今年3岁,正是爱提问的年纪,总会问太阳为什么下班、为什么有雷雨闪电,就是没问过为什么会有雾霾。方睿也觉得奇怪,大概在她的认知里,雾霾是一件平常的不需要发问的事。如果天气好,小女孩早上起床就会大叫:“哇!蓝天白云大太阳!”特别开心。
平心而论,方睿觉得这几年空气质量是有所改善的。她猜测,这归功于即将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的冬奥会。申冬奥时,国家曾许下承诺:到2022年,北京PM2.5的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45%。不过,重污染日还是无法完全避免。就像12月的S市,雾霾依然会不期而至。
2022年1月底,方睿出院了。刚动完手术的身体对空气质量的变化格外敏感,她特意添置了一台空气净化器,为自己,也为家人。2016年12月中下旬的那轮重雾霾期间,京东商城共售出空气净化器11万台。五年过去了,空气净化器的生意依然火爆。在S市一家空气净化器公司工作的小陈开玩笑,觉得自己像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大年初四,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重播的春节联欢晚会。还有4天,冬奥会就将开幕。S市的钢厂早就接到了限产停工的指令,蓝天白云暂时被召了回来。方睿期待,它卸了妆的样子别让人心理落差太大。
(注:本文为虚构。参考文件:《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全国登记肿瘤中心2015年报》、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科学报告:空气污染与癌症》)
为何一些癌症难根治?
知乎用户 帅世民
假设癌细胞是士兵的话,我们体内的正常细胞则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癌症发生的过程就是平民武装自己,发生起义或暴动的过程。突变的作用正是给予这些平民武器和装备。
人类进化到现在,细胞内外也都有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细胞真想造反也是很难的。举个例子,一般情况下,在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遗传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不小心出了很难修复的错误(该错误可能诱发突变),为了防止这个细胞今后捣蛋,有一套机制可以把这个细胞杀死(细胞凋亡)。掌管这个生杀大权的蛋白叫TP53,这家伙也是癌症研究的明星蛋白之一。因为TP53可以减少坏细胞的增殖,也就是可以抑制癌症的产生,所以被称做抑瘤基因。
很多癌症细胞都有TP53的突变(如至少四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就是把这个碍事的家伙给废了。
从正常组织发展成癌症组织的过程其实还是挺漫长的,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上十年之久。这个过程是连续的,我们并不能界定具体从哪一天开始。
该如何预防癌症,除了远离辐射、远离香烟、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及定期检查外,我也说不出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