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有更多中国人拿到诺贝尔科学奖吗?

2016-12-29

南方周末 2016-12-29
关键词:中微子诺奖物理学家

目前在中国本土已经出现了一些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因此毫无疑问,自屠呦呦获奖之后,会有更多的中国人拿到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问题只是在于“谁”“什么时候”,以及“是否能够常态化”。

黄永明

2016年有一名华人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是张首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早几年,人们就看好他在拓扑绝缘体方面的贡献,认为他很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几位在相同方向上做出开创性工作的科学家;在以往获得的其他物理奖项中,他们也有人与张首晟共同获奖,但此次张首晟没有进入诺奖的获奖名单。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张首晟在未来仍然有机会获奖,因为拓扑绝缘体的故事并没有完结。他们同时认为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也足以获得诺奖,因为他用实验证实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正是物理学家们寻找了一百多年的物理效应。

2013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发现时,杨振宁立即说这是“从中国的实验室里头第一次做出来了,发表出来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的论文”。早在2001年,杨振宁曾预言中国科学家会在20年内获得诺奖,到2010年的时候,他更新了说法,说10年内就会出现。

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中,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是非常被看好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的特点是,要做出新的发现,几乎总是依赖于实验设备的创新。各国建造的越来越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即是例证。

位于广东省的大亚湾核电站,为中国的高能物理学家带来了机会,他们2012年在这里发现了新的中微子震荡模式。中微子是一种十分神秘的粒子,关于它的研究已经多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在大亚湾,是否会有更多中微子的秘密被揭示?研究人员认为,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这完全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不久之前,还有一名中国的科学家被列入了诺奖的热门人选。他是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专家卢煜明。卢教授在香港出生长大,曾到英国留学,在香港回归时返回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他的标志性论文发表于1997年,为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测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从Google Scholar的数据来看,他当年的那篇论文到今天已经被同行引用了超过2200次。被认为有诺贝尔奖风向标地位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在2016年将卢煜明列入榜单,把他放在了化学领域。

诺贝尔奖在评选时看重的是一项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煜明发现在母体血液中存在胎儿的游离DNA,这确实为产前检查打开了一扇门,并且在今天已经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下转第21版

为什么中国牛人那么多,获诺奖的本土科学家那么少?

知乎用户 Ricky / 一道闪电

其实大家有关注science年度报告就知道,这些年来,中国的顶级论文在稳步提升,虽然中国还远未成为创新大国,但是还是有部分领先的研究成果的。

莫言得奖后,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没有自然科学类诺奖。一个才发展了三十多年的国家,跟发展了几百年的国家比什么比,急什么急,就不能再等等么?科研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这个问题在屠呦呦获奖前)。

猜你喜欢

中微子诺奖物理学家
“我心目中的诺奖级作家”阅读札记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两次获诺奖?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再见,史蒂芬·霍金
异同
惰性中微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太阳中微子之谜
中微子是个“什么鬼”?
探测中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