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三大物流园区评价及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

2016-12-29白平陈菊红张丽春

预测 2016年3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白平 陈菊红 张丽春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陕西物流业带来了新机遇。即对接中亚并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本文以陕西三大物流园区为例,使用物流园区物流量吸引力强度来综合评判物流园区。分析表明:三大物流园区的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较强,应该以不同的定位和角色切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并改进自身的不足。同时提出陕西应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主,遵守渐进的行为原则,在双边、次区域、区域和全球层面上寻求物流合作伙伴,为中亚等丝路沿线经济体提供经济发展便利。

关键词:物流目区管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量吸引力强度

1.引言

2013年9月,中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期望促成40多个亚洲和欧洲国家合作共赢式的发展,古丝路沿线的各经济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要求,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陕西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要求,重点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空港物流园区、陈仓物流园区。三大物流园区经历了数年的建设和发展,是否已经成长为物流服务的重要供应方?在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面前,能否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并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鉴于此,本文采用物流吸引力强度评价物流园区发展状态,同时分析物流园区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的能力及程度。基于“古丝路起点”的历史资源禀赋优势,陕西需要积极为三大物流园区谋求丝路沿线各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或合作,增强陕西物流园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力,并助力三大园区成为“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的有效手段,推进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践。

相较既有研究,本文的可能贡献主要在于:(1)基于陕西三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现状,明确陕西应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主,从铁路和公路物流角度切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陕西具有与古丝路有关的历史资源禀赋,用现代载体将其转化为国家或本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这对其他地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三大物流园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可供国内其他准备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微观经济体参考。

2.物流园区的物流量吸引力强度评价体系

在物流系统规划中,“物流量”是重点参数。国内外对此展开了研究。

Rao根据计量经济模型和输入输出模型,提出了国内铁路运输预测系统。Bates和Granger认为组合预测更能获得切合实际的物流预测结果。Liimatainen和POllanen建立了公路货物运输的能源效率模型。Al-Deek结合时间序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方法,预测海港的出境和入境的重卡的物流量。Wardman根据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模式,预测铁路运输量。后锐和张毕西使用神经网络BP算法预测区域物流需求。苗鑫等在灰色、神经网络等方法基础上,提出物流需求动态预测方法。考虑到物流行业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等特征,王宣承等提出了基于季节趋势分解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混合预测方法。现有文献的物流量预测方法主要集中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灰色模型等;从研究内容看,很多研究比较注重改进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区域物流量的研究文献较多。

林桦根据规律性因素(园区所在区域经济水平、交通环境、园区软硬件条件及地理位置等)、随机因素(中国加入WTO、物流业的拓展等)探究物流园区货流。孙华丽等认为,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物流货运需求以及物流运作基础等影响园区物流需求。吕海峰等认为,外部因素(经济发展状况、政策调控、地理位置、季节时间变化、货流市场价格及地区消费水平)、内部因素(经营机制、信息化水平)影响物流园区货流。刘秉镰和杨明从区域经济总量、物流社会化程度、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区域的开放程度,研究物流园区需求。国外较少研究物流园区物流量预测;国内近几年才开始类似研究,大多数学者没有考虑物流园区之间竞争对物流园区物流量的影响,将园区腹地的物流需求视为其物流需求;国内少数学者考虑物流园区间的竞争关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物流节点的竞争力系数,或简单地给出物流园区的竞争模型。这些文献初步探索了物流园区物流量的测度。

物流园区之间的竞争关涉多种因素,为了简化问题,本文借鉴管理心理学的“吸引力”,提出“物流量吸引力”概念,以反映物流园区吸引物流量的强度。“物流园区物流量吸引力”是指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物流园区作为竞争主体,物流量作为竞争对象,物流园区在运营过程中,凭借区位优势等,吸引物流量(货流量)的能力。该吸引力强度表现为对物流市场的夺取、占领和控制。

基于现有研究和实地调研,本文构建了物流园区物流量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

5.物流吸引力视角的陕西三大物流园区服务丝路经济带分析

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予陕西物流园区的机遇,以及航空运输是中亚的丝路次优交通方式。下文进一步分析三大物流园区的公路、铁路物流吸引力,并从此角度探讨它们如何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

5.1三大物流园区的物流吸引力分析

根据前述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评价结果(表2、表3)。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宝鸡陈仓物流园的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强度评分别为(4.4520、3.8454、3.9337)、(4.4227、3.8784、3.9286),均达到铁路和公路物流量吸引力一般强度水平以上,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铁路和公路物流量吸引力介于较强与强之间的水平,咸阳空港、宝鸡陈仓物流园的铁路和公路物流量吸引力非常接近较强的水平。相对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铁路和公路物流量吸引力最强。

三大物流园区的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强度横向比较。咸阳空港,区位优势上的铁路物流吸引力最强,接近4.8;区位优势、物流基础设施上的公路物流吸引力最强,接近4.8、4.7。西安国际港务区,物流基础设施、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上的铁路物流吸引力最强,接近4.7、4.4、4.3;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上的公路物流吸引力最强,接近4.3、4.2。三大物流园区的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一级指标都大于3,均在吸引力一般强度水平之上。

三大物流园区的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强度自身纵向比较。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区位优势、物流基础设施、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的评分均大于4,达到较强水平以上;相对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评分在4.1~4.3之间,相较于另外两个指标要低,未来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改进。咸阳空港和宝鸡陈仓物流园具有共同点,二者的区位优势、物流基础设施的评分均大于4,属于较强水平以上;二者的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评分在3.5~3.8之间,属于一般强度水平之上,相较于另外两个指标要低很多,二者未来需要加大投入并继续改进和提高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

综上,三大物流园区的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的一级评价指标的评分均大于3.5,各园区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评分均大于3.8(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非常接近较强水平)。说明三大物流园区拥有较强的铁路和公路物流吸引力,但他们需要改进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

5.2三大物流园区服务丝路经济带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陕西物流业带来了新机遇。根据前文分析,陕西三大物流园区的铁路、公路物流吸引力较强。这表明,陕西三大物流园区将能够在铁路、公路物流方面参与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首先,三大物流园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大势所需。

国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陕西省根据国家发展方略及古丝绸之路历史资源禀赋,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计划。国家和地方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远景计划不仅会吸引古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更需要中国国内各层面积极投入丝路建设。三大物流园区是国家和地方视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会受到社会大政方针的影响,它们会自然地调整自身的经营,投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其次,三大物流园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建设路径的执行者。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先从“五通”领域做起(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在“五通”领域,三大物流园区已经在物流经济领域的腹地经济、区位交通、园区交通设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形成了较强的物流吸引力。而且,三大物流园区已经或正在积累可用于对接中亚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应能力和经验,例如,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开通了往返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长安号”国际列车,另有数个其他省份的中欧班列经由陕西去往欧洲。这些因素助力陕西三大物流园区成为丝路“五通”的具体实践者。

第三,三大物流园区已然具备条件,能通过铁路和公路对接中亚并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围内,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可以通过彼此延伸到边境处的铁路、公路实现互联。通过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和中亚互联的公路,亚太经济圈和大西洋经济圈可以实现陆路交通互联。基于这一交通网络,三大物流园区可以通过公路、铁路等方式集疏中亚出口泛太平洋地区的贸易货物,也可以集疏泛太平洋地区西去中亚等地的货物;同时,各园区亦可以集疏世界流向国内的货物,也可以集疏国内流向世界的货物。

最后,三大物流园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角色定位不同。

根据前文所述,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物流吸引力强度最大;三大物流园区均需继续改进和提高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咸阳空港、宝鸡陈仓物流园特别要加强这方面建设。文献[17]指出,航空运输是中亚的丝路次优交通方式,根据上述现实状态,在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予陕西物流发展机遇的过程中,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有能力获得更多机会,宝鸡陈仓物流园获得的机会次之,咸阳空港则应该主要发展高价值、高风险、价格波动快、零库存产品特性的“时间敏感产品”的航空物流服务。

6.陕西物流园区对接中亚并服务丝路经济带的建议

陕西需要利用经由历史积淀下来的与古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源禀赋,将其转化为国家或本地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

为此,陕西首先要补强各物流园区的园区服务功能、服务水平的短板。具体做法如下:(1)引入国内外知名物流服务供应商入驻园区。积极引入布局于国内和国际物流产业链的大型物流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如中邮物流、中远国际货运、中国物资储运、申通快递等,国外物流企业如DPWN(DHL)德国邮政-敦豪丹莎海空、UPS联合包裹服务、FedEx联邦快递等,鼓励这些企业在三大物流园区设立分部。(2)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在三大物流园区推进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把云计算、北斗导航、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交通、自动识别等的物流信息集成到园区物流服务过程中。促进三大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铁路、公路、民航等)与区域内外的公共服务信息(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有效对接。把与园区有物流业务往来企业的物流操作各环节信息化,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能通过园区的物流平台实现供应链的信息流动。(3)海关、检验的一站式服务。加强与港口(如青岛港、天津港、洋山港、宁波港等)、陆路口岸(如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凭祥等)、国内其他地市相关机构的合作,与相关地方共同推进电子口岸的建设以及电子口岸互联的建设,提升三大物流园区与国内沿边、沿海、内陆各地区的一体化通关能力。(4)促进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冷链运输等新运输模式的发展。利用各类运输模式有效地衔接国内的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内陆水运等基础设施,做大做强并优化过境陕西的国内和国际货物的聚集和分拨。

在上述基础上,陕西应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主,做好对接中亚并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工作。具体思路如下:

(1)陕西物流园区对接中亚服务丝路经济带应遵守渐进原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块(中亚),中亚各国、美国和俄罗斯等皆有自己的地缘利益诉求,陕西的物流园区对接中亚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时,需要遵守渐进的行为准则,规避风险。第一,根据西安国际港务区、宝鸡陈仓、咸阳空港的相对顺序,支持园区寻求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中的机会,延伸物流服务;同时,物流园区要充分评估合作风险,采取“点一面、小一大”的循序渐进方法。第二,陕西物流园区在寻求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时,最好效仿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哈萨克斯坦的哈铁快运股份公司合作模式,直接与个别国家率先单独合作,基于互相的诉求制定协议,避免多方合作中的节外生枝,或者无法达成合作。第三,陕西物流园区要充分利用专业能力,促进运输便利化,降低运输成本,帮助中亚等相关经济体快捷地进入世界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2)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跨越国家、甚至跨越洲际的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服务范围是全球性质的。陕西物流园区需要逐步在双边、次区域、区域和全球层面上寻求物流合作伙伴,以有效应对交通运输问题。第一,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需要在巩固现有国内外物流合作伙伴基础上,积极寻求国内外新物流合作伙伴;在做好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段的各项工作基础上,努力延伸服务到国境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段。第二,三大物流园区要寻求陕西省、国家甚至国际机构的支持和帮助,获得他们指导并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宝鸡陈仓建设,基于互利原则,推进涉及运输、海关和物流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协议的签订并持续改进,监督合作条款的执行。第三,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利益相关者(物流经营企业、地方政府、国际机构等)建立伙伴关系,寻求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支持园区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服务。

(3)为中亚等丝路沿线经济体提供经济发展便利。第一,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要利用中国交通、贸易进入世界市场的成熟经验和机制,帮助中亚在丝路东向上的贸易发展,引导并帮助中亚等丝路经济体相关产业与区域或全球价值链整合。第二,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可以尝试搭建服务中亚的B2B平台,帮助中亚等丝路经济体的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培养其贸易竞争力。

7.结语

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予沿线各类经济体发展机遇,陕西物流园区也将得到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会。

本文通过引入物流园区物流量吸引力概念,构建物流园区物流量吸引力强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流量吸引力强度评价陕西三大物流园区。分析结果表明:三大物流园区的物流吸引力达到较强水平,各园区应以不同的角色定位切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西安是古丝路起点的历史事实优势,考虑现代经贸互利逻辑,陕西应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主要着力点,寻求中国政府、丝路沿线国家政府、国际组织等的支持,推进陕西物流园区对接中亚并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
增量利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形成路径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中关系前景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