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寒: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2016-12-29张淑伟
张淑伟
你觉得《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什么能被年轻人追捧
原来觉得受众应该会是那种上了年纪有生活阅历的,后来我仔细琢磨,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年轻人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下面,很难去沉下心来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可能他们觉得更难的事情,才会觉得珍贵吧。
师傅们知道自己成了网红吗
他们都知道,尤其是王津老师(钟表馆的师傅),片子播出之后,钟表馆的参观人数明显有所上升,因为钟表馆需要单独买票,王老师成为男神之后,好多人去参观钟表馆希望能遇到王津老师。甚至王老师说他去加拿大旅游,在多伦多就有人认出他,要求跟他合影。那次看弹幕看到一句话,觉得挺好玩的:修复师们每个人看上去都随随便便,但他们都比得上宋仲基脱衣一百遍。
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在电影海报上“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也能体现出来一些,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与坚持,就像我们在拍摄的时候那些师傅也会说到,他们从学徒开始,师傅跟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得磨性子,坐得住”。
《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御猫”、杏树出现了很多次,是有意识地觉得这些会更动人吗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是不可切割的一部分,他们每天来了之后就会先打水,浇一浇院子里的树。比如王津老师,从16岁开始学徒,到今年39年了,没换过地儿,你想一想,你看着一棵树,开花结果,又能吃到它的果子,39年,你一定会跟它有感情的。说是御猫的后代,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御猫的后代,其实就是流浪猫,可能它们就是在那儿生活习惯了,故宫的太阳晒着多舒服啊,而且它们跟人也很亲近,所以这些猫也真的成了故宫的风景,它们活得真的很慵懒,我们拍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被他们所感染。
片子里师傅也有提到,说这些文物都是有灵魂的,你觉得这具体指什么
用一个很浪漫的说法就是,他们并不是在修一个文物,他们是在修补时间的痕迹,他们是修时间的人。时间就像水一样往前流淌,而每一代的修复师都和这水有所接触。
《我在故宫修文物》12月迈入院线了,你觉得纪录片进影院有它自己的优势吗
为什么我要强调去影院看,影院就是带着一种仪式感,沉浸在里面去看的,我觉得纪录片需要这样一种,怎么说呢,我称它为一种尊重,或者是带有这样一种仪式感。
一天中的什么时刻觉得最惬意、最享受
其实这本身就很惬意,很享受,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件事情的本身让我很激动,我们是在挑战一种,别人没有挑战过的东西,虽然可能它在大的商业电影市场当中是一个很微小,很微不足道的一个片子,但是对于我来讲,好像给自己承载了一个挺大的使命似的。如果这个片子能成功了,我觉得它很大程度上,真的,就往大了说,它对整个中国的电影市场,我觉得都是特别特别好的一个改变,因为有一个新的电影类型,能够从土里发芽了,其实说白了这样的类型片真的是特别有价值,它不是简单的悬疑惊悚那样的类型片带给人的东西。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好的艺术作品,它的核心还是价值观的传递。我们这个片子如果能成功,让我最开心的是,这样的价值观能够被大众认同和接受。
平时最常跟别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经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吧,“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现在跟自己说,我现在所做的这些努力,可能不见得我想达到的那个结果就能够达成,但是我知道那是对的,是我应该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