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领如何参与“治城理政”
2016-12-29杨天
杨天
为政府与新社会阶层人士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和对话平台,正是“海燕博客”从创办伊始就一直在做的工作
上海白领赵康巍最近有了一次和上海市副市长白少康直播连线对话的经历。
“对于上海市将来的交通整治,你们最希望政府做什么事情?”白少康问。
“我们最希望政府做的,就是把这种严格、公正的‘零容忍执法继续坚持下去,让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得不偿失,从而真正把交通法治的权威给树立起来。”赵康巍答。
12月4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也是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包括赵康巍在内的50余位白领聚集在一起,见证了上海市黄浦区普法公益社团,也是“海燕博客”第18个子社团——海律社的诞生。
十年前,“海燕博客”创始人,既是基层干部,也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的施海燕绝对想不到,仅仅十年时间,这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公益组织,便凝聚了上海超过2万名的白领新侨等新阶层人士,已孵化出18个子社团,每年举办活动400余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颇有影响力的统一战线品牌。
“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把统战的对象化为统战的力量,充分发挥这些新阶层人士的潜能,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施海燕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一场关于交通大整治的讨论
2016年3月25日,上海市开启了史上最严的交通大整治行动,希望运用法治方式破解交通管理难题。上海警方从依法整治机动车鸣号、占网格线、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乱停车等“小违法”入手,向社会释放依法严管的信号。
“交通大整治”的效果如何可持续?怎么看待黄浦交警创新性执法?“拯救斑马线”公益活动如何推广?非机动车如何治理?“快递小哥”乱象如何看?
在12月4日当天,赵康巍和他的白领朋友们与参与交通大整治的交警和知法懂法的律师就这些问题深入交流。
“我之前把车停在自家店门口,进去店里拿个东西,出来就被贴了罚单。”有白领抱怨。
“我们国家现在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很多司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自行车时代,认为我的车可以在自家门口、单位门口随意停放。可实际上,机动车乱停乱放,占用的是公共道路,这当然是一种违法行为。”黄浦分局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大队长王健一针见血地指出。
“以前对于上海开展这么严格的交通大整治总有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这次讨论,特别是听了一线执法人员的解释,我们也开始学会从政府和执法部门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这样的大整治,从而更加理解他们了。”赵康巍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为政府与新社会阶层人士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和对话平台,正是“海燕博客”从创办伊始就一直在做的工作。
施海燕告诉本刊记者,自“海燕博客”成立以来,其所在的黄浦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就曾多次在线上线下和“海燕博客”的白领粉丝们互动,邀请他们就城市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课题进行座谈。
2011年起,“海燕博客”每年开展一项课题调研,相继形成了《黄浦区海外归国人员创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沪上读书会发展与侨务统战工作应对研究》《“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挑战与创新——兼论“微协商”的实现机制》等调研报告。
2009年底,“海燕博客”会员中的一批有思想、有理想、热心社会活动的企业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组建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白金部落阁。联谊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精英代表。
“我们的会员多次参与到黄浦区乃至上海市重大政策制定的建议讨论中,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参政议政的职能。”白金部落阁社长罗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比如,社员会定期与黄浦区商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共同组织服务区域经济、建言献策的主题论坛,还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科创中心建设、金砖银行运营、上海金融试验改革、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政策的出台以及热门议题共提交30余篇书面意见,通过有关渠道报送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国侨联、市委办公厅等。
2014年年底,上海外滩发生严重的踩踏事件。罗丹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他们的主要成员积极联系现场人员,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在危机处理和公关方面的经验,对于政府接下来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几篇书面意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与政府后来的做法不谋而合。
从左行右立到拯救斑马线
公益活动,是“海燕博客”的一张名片。
“海有爱公益社”是“海燕博客”孵化出的第一批公益社团之一。“公益社成立时,正逢社会上掀起“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争论,我们希望通过行动证明这个社会还有爱,又因为是‘海燕博客的子社团,便取名‘海有爱。”海有爱公益社现任社长花容彦说。
如今,在上海的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场合,乘坐电梯左行右立已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规范。而这个规范的形成,正源于“海有爱公益社”在上海市率先倡导的文明乘梯公益行动。
“请靠电梯右边站立,让出左边通道给有急事的乘客行走。”2008年11月10日起,每天中午12点,10位身着统一服装,手举宣传牌的白领和一只大大的人形海宝,会准时出现在上海市中心人流量最密集的人民广场和大世界地铁站,积极地向搭乘自动扶梯的市民宣传“左行右立”的理念。
如果乘客意识到站错位置并及时改正,“海宝”会举起手臂,摇晃脑袋欢呼;如果乘客看到示意后知错不改,“海宝”便会耷拉下脑袋,蹲在地上做泄气状。
花容彦当年是这一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曾拉着办公室的8个同事,在人民广场地铁站连续站了一个星期。
这项坚持了两年的活动,通过“海燕博客”这个网络平台,广泛调动了众多社会资源,招募了志愿者2000人,共4000人次参与其中。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时,“左行右立”已成为大多数上海市民的自觉行动。
时光飞逝,当年初出茅庐的白领青年如今已大多为人父母,但是他们不仅未改热衷公益的初心,更希望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2016年5月8日,由“海有爱公益社”策划发起的“拯救斑马线”白领亲子交通文明倡议行动开始。这是“海燕博客”团队为上海市政府动员部署的道路交通违法大整治贡献出的一份力量。
“拯救斑马线”以家庭为单位,采取亲子参与的形式,一起劝阻斑马线上的违规行为。他们通过新侨、白领及青少年,共同发起路口宣传践行、雏鹰夏令营以及打造“黄浦斑主”宣传大使等多种线上线下宣传手段,希望达到“培养一个小交警,带动一个大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效应。
每场活动有20户家庭的名额,采取网上公开报名,每次都是被“秒杀”抢光。
很快,这场源自黄浦白领青年的活动,陆续在上海各区推广和升温。7月24日,在全市各商圈路口还开展了集中行动。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的初二学生丁凌骏和身为“海燕博客”粉丝的妈妈一起报名参加了“拯救斑马线”活动,成为其中最积极的志愿者之一。12月11日,他还作为主角之一,出演了“拯救斑马线”原创话剧。
“2010年的文明乘梯行动既有组织化动员也有社会化动员,‘拯救斑马线完全是通过社会化动员方式,自下而上产生影响力。”施海燕介绍,“拯救斑马线”最初的一批家长志愿者,全都来自“海燕博客”维系着的粉丝群体。
从50人到2万人
时间回到十年前,施海燕没有想到,当年的一次小小的扫楼行动,竟造就了如今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海燕博客”。
2006年3月,上海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两新”(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团建试点工作,黄浦区的南京东路街道入选第一批试点,提倡将共青团工作从居民小区延展至商务楼宇。
这让时任南京东路街道团工委书记施海燕有些犯难。“黄浦区写字楼这么多,但我们连一个说得上话的白领和企业都没有。”施海燕说。
为此,她想到通过组织当时在白领中盛行的户外拓展活动来积聚人气。可宣传工作怎么做?施海燕选择了最原始却也很有效的办法:扫楼。
怀揣一叠打印好的宣传单,施海燕花了两周时间,“扫”了街道所辖范围内14幢写字楼的几十家企业,终于凑到50人,组织了首次户外拓展活动。
当时才工作两年的花容彦,抱着多交朋友的目的,拉着两三个同事一起报名参加了活动。虽然在愚人节举行的活动还正赶上暴雨,但花容彦他们还是玩得很尽兴。“原来在一幢楼上班,难怪这么面熟”,“公司就隔一条马路,下次一起午饭”,50名白领就这样成为了朋友。
活动当晚,施海燕乘兴在自己的MSN空间记下了“流水账”,上传了照片。参与的白领们纷纷留言,热烈讨论,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还能继续。
此后,施海燕隔三差五组织活动,K歌、羽毛球、杀人游戏、参观博物馆,三十多岁的她和二十多岁的白领一起玩着最潮的游戏。
从MSN空间到新浪博客、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施海燕紧随新媒体的变迁拓展着工作阵地。
最初以交友为出发点的白领聚会很快细分出新的方向。2006年10月,“都市原点话剧社”成立,这是施海燕孵化出的第一个子社团,也是上海第一家以白领和新侨为主体的业余话剧社,几十场公益演出曾在上海大剧院、音乐厅、话剧艺术中心等地上演,观众达上万人次。
十年间,施海燕口中的“社团宝宝”一个个诞生,涵盖文化、艺术、交友、公益、参政议政等多个领域,组织了1000多场活动。
这些活动让白领们“找到了组织”,也使“海燕博客”的“铁粉”从最初的50人涨至2万多人,从黄浦区的白领新侨发展至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新阶层人士。
“‘海燕博客具备政府背景与支持,但强调子社团的自主筹建、自主运作、自主管理。”黄浦区委统战部的一位领导说。
为公益发展中心申请专项经费,向区内优秀企业争取活动场地,与社团局、税务局协商独立注册事务……黄浦区委统战部、区政府侨办、区侨联总是出现在“海燕博客”发展“最需要的时刻”。
投桃报李,近些年来,“海燕博客”也成为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蓄水池,不断发挥着发现、培育、涵养、举荐人才的作用,不少骨干代表获得了“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伴随着海燕博客的一次次活动,我们也从刚踏上社会没多久的学生渐渐走向人生或事业的成熟阶段。喜欢海燕博客这个大家庭,让一众人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被统一战线了,而且被统一得心甘情愿。”作为“海燕博客”的骨灰级粉丝,花容彦在“海燕博客”的十周年寄语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