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6-12-29丁智国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使学习者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并学习,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文章综合分析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及当前国内软件测试人员技能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慕课理念,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慕课;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1.背景
MOOC f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简称慕课。慕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让更多的学习者基于自身特征灵活自由地学习。该教学模式以“学”为本,挑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学习者通过网络自由获取学习资源并进行特色化学习,从而使优秀的教学资源为更多人提供服务。
随着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和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测试工程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国软件测试人员严重短缺,这表明在中国,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市场需求空间很大。虽然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且每年有大量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但能直接胜任软件测试工作的却较少。通过2014年中国软件测试现状调查报告可知,近50%的测试人员毕业后直接从事软件测试工作且需要进一步培养自身的测试技能。因此,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要和市场接轨,以培养测试工程师为己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国内软件测试教学现状分析
国内软件测试技术和行业主要随着市场需求和软件工程的研究而逐渐发展起来。通过调查报告可知,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高校培养模式;二是社会培养模式;三是企业培养模式。目前,第一种途径约占50%。然而,现有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不可重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固化等,这些问题使第一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不能立即胜任测试的工作。随着数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学习方式也更多样化,慕课浪潮迫使我们开始调整传统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软件测试人员技能提升现状分析
由2014年中国软件测试人员现状调查报告可知,虽然我国的软件测试行业和人才培养都步入正规化,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软件产品的多样性对测试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图1为近5年国内软件测试人员年接受培训次数统计数据,在2014年,53%的公司对测试人员没有培训,每年安排1~2次培训的公司占25%。而近5年,大部分公司都不够重视对测试人员的培训。这表明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软件测试公司都没有较好的培训体系,软件测试工程师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只能通过工作实践和业余自学来完成。然而,企业的软件测试人员不可能有大量集中时间提升职业技能,因此,建设高校软件测试课程慕课有其广泛的应用市场。
调查也显示,在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培养课程中,培训类型通常以内部的正式课程培训和手把手的实际工作指导为主,培训内容也以测试技术为主,分别占65%和32%。相对于手把手的内部培训,公司的正式课程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说明对软件测试人员的培训更倾向于体系化、正规化,也说明了建立教学平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针对关键的测试技术,以慕课的形式建立一个学习平台,更有利于培养测试工程师的测试技能,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满足校内教学的需求,也应该能满足测试工程师提升自身技能的要求。
3.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基于上述软件测试教学模式的弊端、人才培养的不足和市场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在慕课大环境下,借鉴慕课的诸多优点(如开放性、可重复性、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特点),我们对现有的软件测试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主题化。
软件测试课程通常会介绍完整的软件测试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因此,任课教师应基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设置,开展主题讲解。例如软件测试技术可以设置的主题有软件测试概念及发展、软件测试过程概述、黑盒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方法、自动化测试方法、测试管理、测试工具等。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讲解、报告或主题探讨等形式,摒弃传统的从课本第一章讲解到最后一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其次,主题的教学也可以由学生参与,或由教师布置教学任YCB9UF8C1wPY8BewekionA==务,针对教学内容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碎片化。
针对教学主题,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主题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多个相互独立但具有拓扑逻辑内在关系的教学单元,形成“微课程”。比如,可以形成教学内容树形结构,将一级教学内容细化为二级、三级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其特征分别设置知识点并分析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互补等,从而组织教学过程。例如,在软件测试方法介绍中,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是两种并行的测试方法。黑盒测试方法包含着边界值方法、等价类划分方法、决策表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基于不同角度设计测试用例,讲解时可以用统一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表1给出了软件测试过程黑盒测试方法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碎片化的内容,并对等价类方法进行了课程设计。
3)教学内容可视化。
考虑到注意力通常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我们将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点切割成10分钟以内的小课程,进行独立教学。单元教学应该设置良好的导人情景,恰到好处的教学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慕课的导入设计应该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激发其学习热情。导入内容可以是对前序知识的回顾,也可以是对新教学点的具体实例的介绍。比如在强调正确的软件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时,可以以“聋医生查听力”的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4)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单元课程的设置除了必要的交互之外,也需要课后积极反馈来完善。这些可以通过反馈模块(如论坛、在线答疑等)完成。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针对特定知识点给予集中的答复。
基于上述思考,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如图2所示的“三步”教学模式。第一步,教师需要在课前基于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建立慕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前发布授课内容;学生可以提前下载观看,这种提前学习有别于传统课程学习的“预习”阶段。大量实践表明,课前预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然而传统的预习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往往根据教学进度,对照书本进行预先学习,这种模式受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基于慕课的课前学习模式是有教师参与的,具有指导性。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可视化、碎片化、支持不同终端等特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自由学习。这也充分反映了MOOC的特征,充分利用了每个人的闲暇时间。
其次,学生完成了有教师参与指导的预先学习后,可以在课堂上更关注教学重点,针对课堂教学所设置的提问和教师展开积极互动。这种模式可以使传统的教师“主讲”教学模式转换为“教、学”双中心的教学活动,且教师的作用由“教”转为“引导”,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是课后反馈环节,教师以辅导、答疑为主,集中收集学生关注的问题,并和相关教学内容对接,不断丰富课程逻辑体系、教学内容,对关键知识点、重难点进行优化。
4.结语
基于上述慕课思想和建设方法,可以将建设好的课程资源加入已有的MOOC平台。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美国的一些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有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在2013年加入edX,成立了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打造并发布了“学堂在线”中文MOOC平台,这将是后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