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产科DIC多学科护理会诊体会
2016-12-29罗志弘曾剑君付丽萍
罗志弘,曾剑君,付丽萍
68例产科DIC多学科护理会诊体会
罗志弘,曾剑君,付丽萍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学科;会诊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往往起病急、进展快、治疗复杂、病死率高[1]。妊高症、巴氏水肿胎、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栓塞等是产科DIC的诱因,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极大[2-3]。产科DIC多表现为产后大量出血,容易合并消化道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脏器损伤[4],因此,产科DIC的护理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护理会诊。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5-6]。为了探讨产科DIC的多学科护理会诊的方法及成效,现将近3年来医院68例产科DIC多学科护理会诊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对68例产科DIC患者进行了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患者年龄28~43(34.2±6.4)岁;孕周28~42(38.3±3.6)w;初产妇46例,经产妇22例;合并妊高症34例,胎盘早剥18例,前置胎盘11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3例,羊水栓塞2例。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出血量1500~6000 ml,平均3200 ml,合并消化道出血12例,血尿10例,腹腔内出血4例;合并失血性休克36例,肺部感染12例。
1.2 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方法 医院常设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护理部助理员担任秘书,各相关科室护士长为组员。对拟进行多学科护理会诊的产科DIC患者由产科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提供病情摘要,根据患者病情提出会诊目的,明确邀请会诊科室。由护理部助理通知并组织医院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小组进行集中会诊。会诊由产科护士长主持,首先由责任护士汇报病例资料,依据患者病情提出护理要点及难点,并组织会诊人员床旁查看患者,然后进行集中讨论。各会诊组员根据各自专业围绕患者病情及护理要点和难点提出专科护理意见和措施。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汇总,责任护士做好会诊记录,向患者及家属告知会诊意见,争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1.3 分析指标 分析参与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的科室及各科室参与会诊的原因、护理要点;分析患者转归;采用医院制定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由患者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当天发放调查表,现场指导患者或家属逐项填写后收回。共计发放68份,有效回收68份,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2.1 参与会诊科室及会诊情况 参与68例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的科室3~6个,由多至少依次为消化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各科室参与会诊的原因为出现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并发症、症状或体征,并且需给予专科护理指导。各科室会诊人员针对会诊原因均提出专科护理建议及措施。会诊科室、原因及提出的护理要点见表1。
表1 参与会诊科室、会诊原因及护理要点(n=68)
2.2 病情转归及护理满意度 本组68例中,出院时治愈/好转59例(86.8%),转院4例(5.9%),放弃治疗2例(2.9%),死亡3例(4.4%)。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率为91.2%(62/68)。
3 讨论
本组68例产科DIC患者中主要以出血为主要表现,多合并失血性休克,并且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尿路出血、腹腔内出血、肺部感染等多脏器损伤,病情复杂。除产科外,还涉及消化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等多个专业[3-4]。因此,涉及多个学科的产科DIC是申请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的适应证。
通过对68例产科DIC患者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笔者体会,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的实施需要有组织、有计划进行。首先要成立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小组;其次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护理需要邀请相关科室会诊,会诊专家就涉及本专业问题提出专科护理要点及护理建议。例如,通过消化内科会诊可就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腹泻等提出专科护理意见;呼吸科会诊可协助指导吸痰、拍背、气道护理及呼吸机护理;病情危重患者通过重症医学科会诊有助于危重患者病情的观察和监测,协助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专科护理;神经内科会诊可对意识障碍患者提供专业护理措施。
通过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集中各专科护理会诊意见,并且遵照会诊意见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疗效[7]。本组68例中,治愈/好转率达86.8%,护理满意度达90%以上。但本组仍有9例因病情恶化而转院、放弃治疗或死亡,有6例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不满意。对护理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及家属认为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实施不及时,患者未能得到及时全面的护理。因此,笔者认为,对合并多种病变的产科DIC患者,应及时申请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及时获取各专科护理意见,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多学科联合护理会诊有助于为产科DIC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及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 Montagnana M,Franchi M,Danese E,et al.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 disorders [J].Semin Thromb Hemost,2010,36(4):404-418.
[2] 王英楠.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5:68-69.
[3] Wallach R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syndromes in obstetrics[J].Obstet Gynecol,2016,127(3):604.
[4] Cunningham FG,Nelson DB.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syndromes in obstetrics[J].Obstet Gynecol,2015,126 (5):999-1011.
[5] 杨萌萌,薛桂芬,苏兰,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5):574-575.
[6] 王伟,荣加.多学科团队在护理教学查房中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23-524.
[7] 刘志英,龚竹云,涂国红,等.老年ICU多学科联合护理培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 3115-3117.
R 473.71
A
1004-0188(2016)12-153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2.061
2016-06-17)
430015武汉,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