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大陆的台湾人:遏制“台独”的重要力量

2016-12-29

新传奇 2016年45期
关键词:台独新台币大陆

在大陆的台湾人:遏制“台独”的重要力量

两岸青年人交流越来越密切,他们相互了解、学习和融合是抑制台独倾向的根本之一。但如能把巨量经济体的辐射能力扩散到台湾,使一般台湾青年也能从中获益,那么“台独”的空间必定被压缩。

四川航空公司飞行员王宠惠出生于台湾,曾经在台军空军服役长达17年之久。2007年,王宠惠从台湾来到大陆,加入四川航空公司,成了祖国大陆国营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王宠惠指出,当年发现李登辉是“台独”倾向者的时候,感到非常失望,“我就决定离开空军,不想为他打仗,不想为这样的人卖命”。“我是一个坚定的大中国统一支持者”,王宠惠这样评价自己

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于10月30日抵达南京,对大陆进行为期数天的访问。其中在11月2日与台商、台生座谈。数据显示,目前台商、台生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数达到200多万,单上海就有50多万。

台湾年轻世代领的工资,还不如17年前的水平

在台湾,关于收入,流传最广的是所谓“22K”,也就是说,刚入职的大学生,工资收入每个月为2.2万元新台币,在今天,折合人民币4700多元。问题的糟糕之处在于,这个起薪,已经维持了将近20年不变。如果起薪不能反映全貌,那么入职之后的工资增长幅度更能说明问题。2014年,台湾经济景气回升,其中,2014年1-11月,员工年平均实质薪资为新台币45550元(合人民币9700元),年平均实质经常性薪资和人民币7800多元。

对台湾经济的停滞不前,有人认为发达经济体经济放缓是必然,但同为四小龙的韩国和新加坡,似乎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都已经把曾经居首位的台湾远远抛在背后。

起薪不变,工作若干年之后,工资上涨幅度也很有限,加之整个经济体都处于不景气状态,那么这样的职业前景无疑是黯淡的。

明明台湾地区曾经创造经济奇迹,怎么台湾的年轻世代领的工资,还不如17年前的水平?专家分析,教育改革失败是最致命的因素之一。1994年后,台湾着手进行教育改革,广设高中和大学是目标之一。20年前,台湾只有18所大学院校,而今却多达145所,大学毕业生人数更从每年3万人,一路飙升到近年来的23万人,反观台湾的就业市场,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的大学毕业生。

不只大学学历迅速贬值,根据相关统计,制造业适合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工程师、技术员,十年来的总从业人数增加32万人,但相关科系的大学毕业生却多达53万人。在大学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间接造就了全面低薪的惨况。

五成七的人赴大陆工作后,无意再回台湾

然而台湾毕竟有过40年高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截至2016年3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6036个,实际利用台资金额632.9亿美元。

大陆是台湾的主要投资地区,2011年曾有高达79.5%对外投资集中于大陆,2015年降至50.5%,但与之相比,第2至5名国家,占比合计仅26.9%。大陆仍是台商投资的首选。

这么多的台资企业,需要相当数量的“台干”,这是台湾青年进入大陆工作的便利通道。事实上,个案显示,工作三五年之后,在台湾的薪水能够涨到月薪4万元新台币左右,而在大陆,则可以开到7万多元新台币。这种金钱上的诱惑,是无论如何抵挡不住的。台湾1111人力银行公关总监何启圣称,有七成四的西进人才,年薪平均比在台湾增加新台币37万元(合人民币近8万元),因此有五成七的人赴大陆工作后,无意再回台湾。

2015年有报道称,三分之一的台湾青年想西进大陆发展。不过,到大陆发展的“西进运动”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深度影响。根据上海台协统计,今年暑期,上海台资企业提供给台湾学生实习后留任的工作机会,是去年上半年的两倍,去年下半年的三倍,规模创新高。但台湾大学生实习期满,愿意留任在大陆工作的只有两成,跌到最低,相比历次总有过半,甚至高达七成的留任意愿,明显看出热情冷却。上海台商协会认为,这反映台生及家长们对目前两岸关系发展存在担忧。

有台湾人力资源专家鼓励台湾青年参与“新南向运动”,往东南亚和澳洲发展。问题是,进入东南亚,门槛显然比大陆要高,首先是语言与文化不同,增加沟通成本,其次市场成熟度也是问题。而另外有人则认为,当你在大陆当地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履历表上就可以写:曾在中国大陆负责某某工作。对你的下一份工作来说,不论是留在大陆、回台湾,或是亚洲的其他地区,这份在大陆工作的经验都会为你加分,因为这是所有厂商都想去的市场。澳洲打工的经验没有这种效果。

大陆留不留得住台湾青年

据报道,比起台湾就业环境,大陆就业环境更好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大、人脉拓展广、薪资成长性佳。但要在大陆工作也必须具备专业能力、适应当地风俗民情,以及在当地拥有业界人脉。

2014年的大陆《台湾研究集刊》第五期有一篇论文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台湾青年反映,如果时间较短,他们会选择在大陆生活,但从长远角度看,除非有非常合适的工作,否则他们还是倾向于回台湾生活。

不少台湾青年发现台湾社会的规范性、舒适度和便利度是大陆近期内无法企及的。这使得不少台湾青年产生“大陆匆匆过客”的心理。当问及“觉得对哪边的生活比较习惯”时,高达75.82%的人认为在台湾生活比较习惯,认为比较习惯大陆生活方式的比例仅为3.29%。当进一步问到“传统节日更希望在哪边度过”时,75.69%的受调查者希望在台湾度过,希望在大陆过传统节日的仅为6.96%。

也有主动了解和适应大陆风土人情的案例。有一个叫田临斌的台湾作家撰文称,在大陆工作那几年,利用周末,大量阅读大陆1949年之后的书,藉此了解台湾写的反共救国历史,跟大陆是如何度过大饥荒,“文革”等故事。

同时也看了改革开放30年相关书籍,了解现在耳熟能详的大陆企业,如联想、海尔等公司发展的脉络。他在大陆工作经常引用很本地的材料,例如三个代表、学雷锋、农业学大寨等等,让大陆人觉得倍感亲切。如果跟他不熟,甚至不会发现他从台湾来。

不可否认,中国大陆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两岸存在政治阻隔,但是却不能阻断两岸在经济上的深度交流,在今天,台湾经济怎么发展,成效如何,更是越来越依赖于大陆经济状况。长期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进入大陆学习、工作。

两岸越来越多的人员,特别是青年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他们相互之间的了解、学习和融合总归是好事,也是抑制“台独”倾向的根本之一。但同时,就目前来看,大陆对台湾的吸引,主要是经济方面,而不是生活方式,因此大陆必须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在可见的未来,对台湾青年形成更大吸引力。但目前大陆经济存在下行可能,哪怕对遏制“台独”而言,也值得警惕。

此外,两百万在大陆的台湾人,是遏制“台独”的具体力量。但也要看到,参与“西进运动”的,目前为止也只占全部台湾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数台湾人仍需在台湾本地谋生活、谋发展。

(《环球时报》2016.10.12等)

猜你喜欢

台独新台币大陆
斥“台独”狂人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冰之大陆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独”分为五大类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