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16-12-29潘澍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科技人才

◎潘澍

加快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潘澍

文化科技创新的目的是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创造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文化科技产品,形成新的文化科技产业态。文化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通过各种社会支撑条件完成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出使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相融合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路径

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

加快形成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这是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鼓励文化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由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政府从企业贡献中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资助。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含设备更新),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给予支持。鼓励兴办高新技术文化企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文化企业。结合文化企业特点,加快对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要特别重视中小企业在现代文化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基金和政策等手段,扶持大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协作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文化科技企业“走出去”,支持影视动画、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出版等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支持有关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产学研合作,采用政府牵头、企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参与的方式,对基础性强、公共特征明显的共性技术进行规划和研发,建设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利用创新成果创办科技型文化企业,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创意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软件外包测试平台、影视动画制作技术平台、农村数字电影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新媒体应用、内容开发、传输覆盖研发平台等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向中小文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打造专业化研发机构和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中心

支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建立专业化研发机构和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中心, 重点扶持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企业建立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鼓励企业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安全播出等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促进新技术广泛应用和创新成果共享,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以数字广播影视、数字报刊、数字文化、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游戏娱乐以及数字音像资料等数字内容整合为核心,建设支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针对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如基于高效海量媒体资源管理的现代传媒内容数字制作技术、网络游戏引擎和相关软件系统、虚拟现实技术、无线通讯、多功能多媒体信息智能终端等等,集中力量加强研究开发,形成技术优势,为整合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现代文化产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集群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设文化科技创新的国家级基地

文化科技创新基地是重大文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是进行系统集成创新的重要平台,是依托交通条件、文化科技人才、产业发展等综合优势,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集聚融合文化科技、相关人才、高端产业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具有最强综合实力和最具科技辐射力与带动力的空间地域综合体。文化科技创新基地是集成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夯实文化科技创新基础,提高文化科技创新效率和效益的重要载体,因而,建设国家级文化科技创新基地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

加强对文化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文化产业集群

培育文化产业集群,离不开对文化科技企业有效孵化。当前建设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两种主要途径:第一,在已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基础上,促进传统文化企业,以及创意文化企业与在孵企业的合作,完成在孵企业的业务扩展或转型。第二,以新兴的文化科技企业为被孵企业主体,建立新的专业孵化器。

建设文化科技创新的社会支撑平台

文化科技创新社会支撑的构成

文化科技创新社会支撑结构。文化科技创新社会支撑结构是指为文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服务、协调、沟通、保障的各种社会要素的综合,主要包括实体性物质要素(建筑、园区、实验室、仪器、设备、资金、人力)非实体性制度要素(政策、体制、法律、法规),非实体性人文要素(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学术精神、学术氛围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整合共同构成文化科技创新结构,实现文化科技创新的功能。

多层次的文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文化科技创新的目的是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创造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文化科技产品,形成新的文化科技产业态。中国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改革开放38年又使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地提升,但中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远远低于美国、英国、日本与韩国,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打造出使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相融合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实体化与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欧美、日韩等国家在建设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技信息中、网络中的经验研究,结合对中国目前在以上方面的实际状况,给出中国建立国家、省市、乡镇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中心形成实虚结合,城乡一体的文化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具体措施。

建立高水平的文化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通过各种社会支撑条件完成的,其中中介服务体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电影协会作为一个专业协会在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动画协会有27家公司加盟。从整体上把握统计信息,了解动画产业的概况,成为推动日本动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发达国家文化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研究,分析中介机构在文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其发挥功能条件与机制,为中国文化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形成提供对策建议。

构建多种形式并存的文化科技创新融投资体系

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R&D投入与产出:文化产业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一方面要加大科技研发(R&D)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尽量提高研发强度。文化科技产业主要应归于高科技产业,我国 R&D 强度(GDP调整后数据约为 0.9% ),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 2%以上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相关研究认为,政府投入和文化企业自筹资金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政府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企业研发活动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文化企业也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资金,优化资金配置,以更好地激励文化企业增加产出;金融机构贷款对于技术创新产出影响不明显显著,并没有像其他资金来源一样表现出显著促进,这就要求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借贷机制,减少波动性。

促进文化科技创新的文化产业基金:在中国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并把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以及积极开展文化贸易之后,作为融资的重要手段和组织方式,文化产业基金成为金融和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2010年5 月19 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获准筹备,该基金旨在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和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文化投资基金还处于尝试阶段,需要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情,在设立模式、基金规模、投资范围方面谨慎选择,使之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促进文化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文化产业属于高风险高收益产业,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往往望而却步,比较适合风险投资这一融资形式。目前文化产业的风险投资尚未形成一种行业,且规模较小,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也只能以国营的和股份制两种形式为主。对于风险投资业来讲单靠政府投资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要吸引各种资金提供者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第一,鼓励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建立风险投资公司。第二,鼓励民间兴办风险投资共同基金。第三,积极引进国外风险资金。

形成适应发展要求的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之所以保持了强劲的动力,引领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源于作为人才资源的美国创意阶层的兴起,创新人力资源成为制约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跨学科、跨行业、跨企业的合成人才,另一方面是既懂文化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即是具有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营造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创新人才的竞争,创造有利于尖子人才成长的环境,就像森林里的蘑菇在温度、湿度合适的地方蘑菇就能够生长,政府的作用就是要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营造生长“蘑菇”的环境。参照运用蘑菇理论,给出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要素分析。

“国家创新培养计划”与青少年的创新素质提高:青少年是文化科技创新的潜在人力资源,为了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旨在提高青少年创新素质的计划,例如韩国通过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在100多所学校开设电影课程,提高孩子们对漫画的认识,台湾也从2011年开始实施未来想象与创意计划,通过启航计划、领航计划、导航计划全面推进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对海外发达地区和国家创新培养计划的研究制定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青少年创新素质提高计划。

通过交叉学科发展促进高校创新人才成长:文化科技创新人才是具有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是跨学科、跨行业、跨企业的合成人才,另一方面是既懂文化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文化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必须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推进交叉学科发展促进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成长,并通拓展文化产业的人才视野,拉长文化产业的人才链条,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加盟,如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作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法律人才等。特别是需要一批新型企业家,他们既要有企业家精神, 又要有文化精神;既要有精英眼光,又要有大众倾向。

利用激励政策吸引海内外顶尖创新人才:文化科技创新的实现关键在于顶尖创新人才的拥有,文化创新产业是智慧经济产业,争夺高水平的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当务之急,美国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和文化业的发展潜力, 积极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自1921年实施的移民配额法令以来, 严格控制一般性移民, 鼓励人才移民。近年来, 美国移民局对包括管理人才、科学家、特殊技术人才、特殊艺术人才、娱乐名流和运动员等六类移民入境申给与优先考虑,中国必须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激励政策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中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文化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撑体系

文化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文化产业政策分为导向性发展政策、规划性发展政策、扶持性发展政策和地方性发展政策。需要研究的问题有:总结出有关文化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政策制定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协调;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不高。在文化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方面,需要加强各个层次政策的统一协调;提高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程度;强化科技、新媒体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与流通中的应用,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科技附加值; 加强产业集聚,规划重大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助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文化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我国对文化企业的税收政策存在以下问题:税负水平略显偏高;现行的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重复征税问题;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适用于文化企业成立初期, 效度不够;相关文化行业税收政策存在着真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适当降低税负;避免重复征税;从获利年度开始计算免税期;制定行业差别税率政策等。

文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涉及文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素需要完善。例如,在文化方面,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有待提高;在立法方面,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艺的保护需要立法,知识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也需要完善;在司法方面,跨国文化产品侵权纠纷需要规范诉讼地、适用法律等;在执法方面,文化产品制作、发行的许可制度、管理制度还需要完善。

文化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支撑体系

文化科技创新需要有人文环境的支撑。

文化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构成:人文环境是对人们生活状态的表达和塑造,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提炼与倡导,这一文化环境应该是既包括对人的充分理解、尊重和信任,又包括对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所提供的价值观体系、观念意识、舆论导向和行为准则。

中外文化科技创新人文环境比较:西方国家扎根于古希腊的自然主义传统,我国的文化则主要扎根于古代的儒家人文主义和伦理学说,周易和老子学说在某些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儒家学说是我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学说,对我国古代、近代科学的作用不大。通过中外在人文精神、学术传统、学风以及创新氛围的比较,找出中国文化科技创新在人文环境方面的差距。

改善中国文化科技创新人文环境的对策:中国文化科技创新人文环境的改变主要通过舆论宣传和体制创新来实现,通过出版、影视、网络等传媒手段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文化元素,提倡自由、开放、冒险、宽容、批判的创新精神,通过调整科技评价体系培养良好的科技道德和治学精神,通过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人文境界,通过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提高整体文化科技创新追求。

(作者潘澍系辽宁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科技人才
人才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