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代实验技术人员的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改革设想

2016-12-29董雪孙晓庆杨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5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教学

◎董雪 孙晓庆 杨平

新一代实验技术人员的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改革设想

◎董雪1孙晓庆2杨平2

本文在阐述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的设想。主要探讨了建立以人为本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加强高效化制度的执行力两个方面,给出了作为新一代实验技术人员对于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改革的设想。

高校实验室是设立在我国高等学术院所中且服务于广大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实践教学场所,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水平,关乎着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社会,实践及创新能力是对一个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根据以往调查及研究显示,我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水平良莠不齐,当然也不乏建设成绩斐然的高校部分实验教学中心。但大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实验室发展举步维艰。为进行当前实验室发展局面落后现状原因的分析,更好的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实践场所,本文对当前高校落后管理模式进行剖析,以及提出了新一代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室创新管理改革设想。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剖析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经历了从高度分散到相对集中的两个阶段。自20 世纪50年代,实验室基本上按照专业、课程设置,由教研室管理,各个实验室均竞争取得实验室建设资金,按照各自的设想各自建设,导致重复建设严重,人员分散,投资效益差,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为了避免以上不良现象持续恶化发展,1992 年进行了实验室管理改革,实行二级管理,建立可供基层教学单位共享的校级、院级实验教学中心( 平台) ,系管实验室。尽管管理模式进行了二级管理改革,下设的实验教学中心却没有真正起到整合校级院级设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功能,反而设置了过多的实验中心,仍然存在人员分散、资源浪费等传统三级管理模式的常态问题,且不利于实验教学的日常管理,未能完全满足和适应高校创新实验教学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需要。

综上,要真正进行实验室管理模式等改革,必须从真正意义上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怎样改革,改革的主体都应是人,而创新的思维决定改革的深度及持久性,在创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改革,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成效。进而,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务必建立高效化的管理体制制度,制度的建立并非摆设,而是为了执行以见成效,由此,加强高效化制度的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度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等同于虚设。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实验室管理的主体也即实验室主要负责人是实验技术人员,作为新一代实验人员,首先接受来自老一辈实验人员的管理经验及观念,主要如何进行实验室人、财、物的管理,以及如何完成规定的实验室服务内容即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等内容。其次,将所学运用于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对实验室的财物等做到账目清楚,在教学任务中不出现因实验室原因打破正常教学秩序的事故发生等。最后,在完成常规实验室任务基础上,要积极申报国家及学校给予的各项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及实验室房屋的维修维护等。

综上,是目前新一代实验员所传承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但实验室的发展不应单一而浅显,高校实验室若要真正实现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实践场所,必须首先从管理理念上实现以人为本。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不可视管理人员和教师为主体,而忽视管理对象即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其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学生是主体的中心,应是我们思考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验过程既是管理人员和教师按照培养目标积极组织实施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基于自身认知水平和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主动地选择和接受教育,同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努力激发实验室的服务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是,实验技术人员首先要分热爱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对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应当建立实验室发展与实验技术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发展体制,即实验人员在发展实验室的同时,自身的业务水平等要不断的得到提升,这便要求实验室上层管理者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关注,包括提供外出调研学习的机会,对于实验室建设贡献较大的实验人员适当给予奖励,建立公平合理的奖励机制等,实验技术人员属于实验室建设的一线人员,对于实验室的真实情况有发言权,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也应包括为实验技术人员考虑健全的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无论对以人文本管理理念如何剖析,即针对实验室服务主体学生还是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实验室,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以期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这与高校实验室的建立目标高度一致。

加强高效化制度的执行力管理

在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中,管理人员的观念、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规章制度是重要的因素,从管理的视角来看,观念起着指导的作用,仪器设备起着保障的作用,而规章制度起着规范的作用。确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后,重要的是将这种理念形成规章制度,形成管理的依据,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在“以人文本”的理念前提下制度,不可偏离实验室管理的中心。制度确立之后,为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执行措施,这也是目前高校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实验室管理理念清楚,制度制定完善,但关键的制度执行力较差,导致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的失败。为此,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执行保障措施,首先,成立制度解说小组,对制度的相关重要条款逐条针对实验技术人员、教师及学生进行讲解,使实验室参与人员明晰条款的具体所指;其次,对于制度中规定的相应奖惩制度等,应对每个人公平实施,不存在特例个例等现象;最后,每学年度应进行制度执行情况总结,分析执行好的条款及执行不好的条款各自的原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将制度在实践后进行更加完善的修改及补充等。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作为新一代实验技术人员,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应结合各校实际,认清形势,明确方向,顺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自觉引入创新性管理理念,探究适应高校实验室自身管理发展的新途径,促使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创新化的轨道。实验室管理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是建立在对实验教学和对学生关注的基础上,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观念创新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发挥观念创新的潜在作用,使实验室管理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开创实验室管理探索创新的局面。高校实验室管理须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深入理解观念创新的实际意义和深刻内涵,实现实验室管理创新,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作者单位:1.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教学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