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工作思考

2016-12-29王斐敏杭州师范大学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大学生

王斐敏 / 杭州师范大学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工作思考

王斐敏 / 杭州师范大学

【摘 要】寝室是大学生过集体生活、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寝室人际关系成为了大学生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之一。本研究立足于多年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分析了大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类型、问题和成因,并从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及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寝室问题;人际关系;大学生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分类

良好融洽的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促使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交流启发,共同进步。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因寝室关系紧张而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在大学生自杀影响因素调查中,因人际关系紧张而走向歧途所占比例居高不下,有时甚至成为第一位的影响因素[1]。有研究表明,不少高校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扰,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2]。

目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团结向上型。寝室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包容,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求同存异,理性处理寝室出现的分歧,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并能够合力去争取寝室的集体荣誉。(2)冷漠共处型。寝室成员思想和情感较为独立,寝室氛围较为冷淡。能有一定的沟通和合作,但也容易出现意见分歧或矛盾,不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多以不了了之告终。表面上能够和平相处,一般不出现大的矛盾和冲突。(3)冲突矛盾型。寝室成员多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及他人感受。易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可演化为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对峙情况,相互打压,无法忍让,最终可能产生严重的寝室矛盾或冲突,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二、引起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由学生自身原因产生

善良真诚、热情开朗、包容大度、生活习惯好的人,一般更容易被室友接受,形成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而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善嫉、生活习惯严重干扰他人的人则更易受到大家的排斥,成为寝室矛盾的焦点人物。不同学生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等各不相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也不同[3]。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较易在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有时甚至可能加深或者激化矛盾。

(二)由客观原因引起

1.成长环境差异 .

这里的成长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存在差距,而不同家庭的结构与规模、家庭整体氛围、不同的教养方式等也会对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4]。

2.自我调节能力差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从高中进入大学,有些同学适应能力强,校园生活如鱼得水,各方面表现突出;而有些同学离开家乡和父母来到新的环境,适应困难,从原来的天之骄子变得默默无闻。善于自我调节的同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适应环境,从而摆正心态,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而不善于自我调节的同学,则可能会因为自卑、孤独以及相互攀比,逐渐产生寝室分歧,甚至激化为寝室矛盾,导致寝室人际关系紧张。

3.教育管理欠缺。

教育是帮助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家庭的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生活习惯、礼仪礼貌等。而学校的教育,则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友观、恋爱观、消费观等。但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使得家庭教育的成效被弱化。而学校尽管开设相关课程,但没有得足够重视,形式流于表面,未能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深处。

三、对策与建议

(一)学生自身应对措施

1.加强自身休养,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寝室的同学来自不同地域,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不尽相同。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同理心,培养自身关怀室友、亲密友爱以及宽容别人的能力。注意生活细节,养成良好习惯,顾及他人感受,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2.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技能。

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误解和困惑是引起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往往是由其人际交往能力有限造成的。而同学往往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因为无法在交往的场合中恰当地表达自己而处于孤立被动的境况,又因为孤独无助而慢慢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及沟通的基本技能,如尊重、倾听、理解、谦虚、幽默等,逐步建立自身对人际交往的信心和勇气,并不断尝试和修正,将有助于他们习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改善寝室紧张的人际关系。

3.正确应对寝室人际冲突。

相见好,同住难,集体生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或摩擦。如何正确应对日常寝室人际冲突,往往成为解决寝室人际问题的关键。努力做到宽容和理解,退一步便能海阔天空。当然,宽容不是无底线的退让,有效的沟通是化解寝室矛盾的良方。学会换位思考,有问题协商解决,如果觉得自身能力无法妥善处理寝室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适时寻求老师和家人的帮助。

(二)高校与家庭合力育人

1.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

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寝室问题。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占领学生公寓这个阵地,大力宣传寝室文化的重要性,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以寝室为单位的文体活动,也可以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从而增强寝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

学生出现寝室问题后,辅导员是他们最先寻求指导和帮助的对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一个群体,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要发挥好辅导员们在学生寝室问题中的调和作用,帮助学生一起面对和处理遇到的问题。此外,辅导员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主动深入寝室,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同时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具体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交往原则,帮助他们提高处理寝室人际关系的能力。

3.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辅导。

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高校都专门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5]。高校应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各项功能,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个体和团体咨询服务,针对大学不同时期的学生心理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另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社会适应的知识,提高与同学交往的技巧。

4.充分发挥家校联动的作用。

目前高校基本承担了大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全盘责任,家庭的参与较少[6],或仅仅局限于一些被动问题的处理,尤其是个体问题学生事件出现时。但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主动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寝室环境,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和丰,李化树.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2):81-83.

[2]宋娜,李辉,王海涛.大学生宿舍氛围现状调查[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4):102-104.

[3]李涔涔,张晨光.高校大学生寝室关系影响因素研究[J].科教导刊,2013(8):233-234.

[4]刘春雷,李铁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1):81-84.

[5]郜静,欧居湖.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2(10):318-320.

[6]游薇,吕鹏.加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指导[J].现代教育科学,2010,2:68-70.

基金项目:

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校思政专项课题2014SZZX22。

作者简介:

王斐敏(1987-),女,浙江杭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