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的角色认知与角色转换
2016-12-29徐小芳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徐小芳 /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浅议大学生的角色认知与角色转换
徐小芳 /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摘 要】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角色认知、角色转换等方面的欠缺。现拟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以浅析其角色认知与角色转换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角色认知;角色转换
引言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所谓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及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及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认知是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身份、权利与义务的认识;而角色转换是指人们伴随着身份角色和社会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换。任何一个人只有在清晰地认知自己的角色后,才可能适当地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可能在必要时,准确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可以说,角色认知是角色转换的前提。
一 、高校学生生活现状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大学校园里依然有部分学生忙碌地穿梭于图书馆与自习教室、实验室,或是积极地投身于各项实践活动。然而,却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无所事事,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他们或沉迷于网络游戏、玄幻小说,或专注于谈情说爱,热衷各类兼职,诸如此类,大学时光逐日荒废,等到毕业时才惊觉自己毫无知识或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即使能够就业,在工作之初亦存在种种不适与窘境。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种种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特定时期的特定角色,以及该角色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他们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而履行新的权利和义务。
二 、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之一:中学生到大学生
从中学时代迈入大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跨越,由此也必然给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变化。首先,从思想方面,告别了高考这一明确目标,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完全松懈。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许多学生不明白自己到底有何目标,因而无所事事。其次,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时代亦有着天壤之别,不再是以应试为目标,重在技能的培养知识的积累;不再面临家长与老师的时刻监督,重在自身的自觉、自主学习。再次,在日常生活方面,他们面临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需要能够独立安排好时间,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处理生活琐事。
以上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广大新生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适时地从中学时代的未成年角色转换为大学时代的成年人角色,要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当然,这个转换绝不是一蹉而就的,但学生至少要有这种意识,从一个备受家庭庇护的孩子过渡到遵章守纪、自主自觉而独立的公民。
角色转换之二: 大学生到社会职业人
经过三到四年的学习,每年都有大批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首先,从择业来看,很多学生的择业过程往往并不顺利。究其原因:第一,缺乏清晰的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领域或性质,如此盲目必然给就业带来难度。第二,大学期间并未认真学习,自身有限的知识或技能储备,当然会给就业择业增加难度。第三,有些学生有着相对清晰的职业目标,亦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但对工作环境或薪资待遇等的期望或要求过高,没有能够适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导致用人单位望而却步,人为地提高了自身就业难度。
其次,从人际关系来看,大学时代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对简单,然而职场的人际关系却复杂微妙。最后,从日常生活来看,大学时学生们基本住寝室集体生活,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而毕业后多数学生需要自己解决住宿吃饭等问题。
由此,毕业生们应适时地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清新环境对自身在心理、工作能力、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新要求,顺利由在校学生转换为社会职业人。
三、 角色转换的路径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无论是由高中时代的未成年人角色转换为大学时的准成年人角色,或是由大学时代的学生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社会职业人角色,这两次转换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科学自我评估
如前所述,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并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的目标,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领域也毫无概念。另一方面,在毕业选择职业的时候,既不能准确评价自身的能力,也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性格、兴趣、物质需求、心理需求等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必然会影响到其决策是否正确。
因此,学生们应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和学习。高校辅导为其提供了正确的方式方法,但学生自身科学的自我评价、定位以及对外部就业环境的了解更为重要。有了清晰的学业、职业规划,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大学时光。
(二)加强角色学习,强化职业角色意识,运用角色规范
所谓角色学习,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时期扮演的特定角色、以及该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义务、态度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综合学习与掌握,从而使自身达到他人或社会对该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再从在校大学生到初入社会的职业人,学生的角色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加强角色学习,增进角色认知,才能从不自觉走向自觉,最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首先,自觉地进行角色学习。目前各院校在学生入学之初组织有相关的专业教育,详细介绍了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主要就业领域;学生即将毕业之际也安排了就业讲座,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要求。学生应做个有心人,了解相关信息,领悟社会或岗位对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交礼仪、人际沟通等多方面的期望,从而努力缩小自身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其次,积极参与角色训练。在角色学习后,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尽快进入角色,体验角色,适应角色。就目前的条件而言,各专业的安排的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培训、沙盘模拟等形式都是具有角色训练意义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从而增进角色认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而且还能够丰富他们社会阅历,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职业人的角色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自觉运用角色规范。无论是前期的角色学习或是角色训练,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第一,在学习方面,无论是大学期间抑或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都要不断学习,可能仍有他人的引导和帮助,但在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方面与中学时代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探索一条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自主学习方式。第二,在生活方面,要增强独立自立意识,妥善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第三,在人际关系方面,要用成人或未来社会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有团队精神、懂人际礼仪、具备较强的沟通技能。最后,在日常行为方面,应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吃苦耐劳,在校学习期间,部分学生动辄会因一些琐事请假缺课,不妨试着从一名在岗工作人员的角度想想,随意请假及其影响和后果。
四、结语
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再从大学时代到走向社会,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从“中学生”到“大学生”或是从“在校大学生”到“在岗人员”头衔的外在改变,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方式、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独立意识等方面的内在改变。这是一个长久渐变的过程,既需要高校的适当引导,家人朋友的鼓励,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从角色认知到角色转换,在校期间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将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毕业之际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性格以及就业市场的要求就业择业;毕业后在新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角色,不断完善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素娟,张水心.探析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与适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6.
[2]涂永红.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困境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