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皓袖翩跹舞汉风
——汉代七盘舞画像砖

2016-12-29张敬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5期
关键词:百戏画像砖长袖

◎张敬

皓袖翩跹舞汉风
——汉代七盘舞画像砖

◎张敬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汉代画像砖石中舞乐百戏等文物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画像砖石中舞乐百戏属于一种综合性表演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东汉百戏中伎乐场面。百戏内容相当丰富,伎乐是其中的主要门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汉代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画像砖中所反映的“七盘舞”就是舞乐百戏的一种,皆是我国自先秦以来的传统杂技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在汉魏时期的宫廷中非常流行这种舞蹈,在画像砖中的得以生动的再现。它所承载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文化学视角分析舞乐百戏这些形体技巧所折射的文化特征,史料表明:当时流行的舞乐百戏,经过时代筛选,有的自然消亡,但更多的得以流传下来,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汉代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结束,历时426年,除少数时间外,汉王朝的统治基本上稳定。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了轻徭薄赋的宽松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休整与发展,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商旅行人“道塞于途”粮仓府库银有余,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写当时的情况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城市这时发展也很快,班固在《两都赋》中描写西都长安道:“内侧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认不得顾,东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平方,游士拟于公候,列肆侈于姬姜。”除长安以外,汉代还有无数的大都市,据《盐铁论.力耕篇》云:“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璨,万物之所殖者。”足见当时城市的勃兴与繁荣。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兴旺,汉代的对外交通也日益频繁起来,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甘莫出使大秦,开辟了中国与西方的陆上交通线,西方的物质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原,为已经颇为兴旺的汉代经济文化增添了异彩。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使汉代的文化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汉代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为汉代舞乐百戏提供了更广阔的表演场所和更为广泛的观众。这也是汉代乐舞百戏得以繁荣兴旺的主要原因。

舞乐成为汉代的时尚,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艺术与体育为一体的运动,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为了突出它的主题,往往伴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柔美或刚毅的动作。汉代时,上至皇帝公候,下至庶民百姓,都喜爱舞乐。尤其是上层统治者,如:开国皇帝刘邦就作有《大风歌》,就连他的爱姬戚夫人也是能歌善舞。

由于汉代我国传统儒学、道学和外来的佛学多元杂揉构成了一个自由竟放的局面,人们的思想处在剧烈的转变过程中。崇尚黄老之术,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思想盛行,神话故事流传。汉代流行厚葬,汉墓中大量使用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以代替容易朽坏的传统壁画与木雕,在墓葬中已经大量使用砖于地下工程。例如:西汉长安城的下水道,以及许多空心砖墓和砖券墓的地下结构。通过汉墓中出土的空心砖、实心砖、彩绘画像砖、以及建筑明器和斗拱的发现,这些建筑构件的产生和运用,使得中国建筑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可以想象出来汉代建筑水平如此之高。而且雕砖内容丰富多彩,例如:远古神话、历史故事、墓主事迹、歌舞百戏、宫廷宴飨、装饰图案等,这些内容都表现了生者对鬼神的崇敬,对死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在雕刻手法上,既有线刻,也有浅浮雕和深浮雕,甚至还有圆体透雕。大概也是为了造成壁画的多彩效果,所以在某些画像砖和画像石上还涂上了红、绿、黑、黄、紫等各种颜色。这些都使我们更加形象地看到了当时世俗生活和社会思想的一个反映面,以及传统雕刻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到汉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在继承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外,还有所创新,形成了汉代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代艺术难以企及。

画像砖是秦汉时期用来建造墓穴或是祠堂的建筑构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遗产。河南是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产地,南阳、郑州、洛阳、许昌等地出土有数以万计的画像砖或画像石,内容丰富多彩。它们以独特而传神的方式为我们形象地展现了汉代社会的人文习俗,直观地反映了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这件七盘舞画像砖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为河南新野出土。画面内容为:下部摆放着七个盘子,一位纤细腰肢的女子,一脚正踏于其中一个盘子上,舒展长袖,翩翩起舞,另一男子单腿跪地,双手伸向女子的方向,两人上下呼应,造型优美,生动活泼。

七盘舞又称盘舞,是汉魏时期著名的宫廷舞蹈。这种舞蹈多为女子独舞,有时也有男演员与其配合表演。女子身着长袖舞衣,用盘或鼓为道具,在上面及周围跳跃徘徊,或疾或缓,飞绕的长袖和袅袅的细腰飘绕缠绵。这种表演形式,似乎是长袖舞与杂技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具有优美的舞姿,而且有难度较大的盘上平衡造型的技巧。古代文学家王粲《七释》中提到:“七盘陈于广庭,畴人俨其齐俟。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赞美了七盘舞的表演风格。

中国舞蹈起源甚早,原始社会晚期就出现了组舞。巫人在祭祀中以肢体语言来传达“神”的信息,后人称之为“巫舞”。商代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时代,歌颂权利至上且表现威慑力的舞蹈,后人称之为“傩舞”。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舞字似一个飘荡的长袖,充分说明舞蹈与长袖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长袖细腰的独舞是中国民族舞蹈的代表作。周代是我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期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创造了雅乐体系,新颖活跃的民间歌舞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秦王朝统一六国汇集诸国乐舞精华,为汉代舞蹈的繁荣做了很好的铺垫。

汉代文化艺术不仅继承了商周雅乐的积极因素,并且孕育出更加博大雄浑的气势和风格。汉代舞蹈受江淮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影响,把北方坚实、厚重、舒朗的特点与南方洒脱、坦荡、俏丽的风格有机的融为一体,正也正是汉王朝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的气度,才形成了完备的汉民族文化体系。

这件七盘舞画像砖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魅力和古拙的美学风貌。它不追求外形的逼真,也不注重细部的刻划,而是注重形体大动作的飞腾跌宕,抓住瞬间的动势,像电影定格一样,使这飞扬飘举的长袖,在时间上有了延伸性,好像要超越静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飞动的美”。

画像自成主体,在表现它的内容情节时,用粗轮廓的写实手法和姿态动作的夸张来完成。尽管它的长短粗细不合比例,远近关系不合焦点透视,刀法平直有棱角,线条垂直又缺乏柔和,但这种古拙的艺术风貌,非但没有减弱或影响其艺术效果,反而形成了一种气势美。

这浮雕的起伏、线条的飞动,是汉代艺术家跳动心灵的抒情,这种审美情趣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心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

(作者单位:河南博物院)

猜你喜欢

百戏画像砖长袖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北宋演员画像砖四人组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试论我国古代长袖舞蹈的发展历史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南阳汉代画像砖墓的渊源及其影响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周代与汉代长袖舞之异同及两者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