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设问题
2016-12-29任海
◎任海
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设问题
◎任海
商业银行信贷文化是指商业银行在长期信贷实践工作中形成的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业务,而信贷领域的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良好的信贷文化对商业银行规范信贷业务操作、防范信贷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贷款风险事项频发的大背景下,加强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但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取向,给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表现在:
重投放,轻合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维护国家经济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国家都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台相关行业的金融政策指引,比如近年来要求金融大力支持的中小微企业、涉农行业等,限制信贷投放的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煤炭等。监管部门在常规监管政策(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的基础上,也会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出台相应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应在国家的行业信贷政策指引及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下合规开展信贷业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银行,尤其是基层机构,出于经营的压力,常会规避国家调控及监管要求,向产能过剩或敏感行业进行信贷投放,或绕规模投放。这样,既影响了国家调控效果,也隐藏着较大的合规及经营风险。
重表面,轻实质。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中,往往更重视借款企业申报材料表面的全面性、一致性及合规性,而忽视对申报材料背后企业经营实际的研究分析。如实际控制人信用状况、关联企业情况、关联交易情况、财务数据真实性等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信贷业务关键风险点所在。
重投入,轻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经营指标的压力,银行往往更重视信贷投入。投入后的贷后管理不到位,且常流于形式。其实,很多企业的经营恶化都是有过程的,通过贷后管理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是可以通过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但由于贷后管理不到位,往往错过处置的最佳时机,形成较大的损失。
重担保,轻主业。一些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往往更看重担保方式,而忽视对借款主体的调查分析。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也容易形成较大的风险。因为,借款人是第一还款来源,是核心,而担保措施只是一种风险缓释措施,是第二还款来源。一旦贷款主体出现风险,在处置抵押物等担保措施时,往往时间长,效果差,易形成较大损失。
重大户,轻均衡。在一些银行信贷经营中,存在着“垒大户”的行为。在一些大客户,特别是一些国企的信贷投放上,往往忽视企业经营的研究分析,采取不断追加的信贷策略,形成一户独大的局面。一旦该大户经营出现恶化,往往很难退出,形成很大损失,带来很大影响。
重传统、轻创新。在一些银行信贷经营中,还存在着依靠简单营销方式和手段开展业务,创新不足的问题。如在客户营销中,往往采取感情、价格等传统营销策略,在客户差别化政策、定制化产品、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等方面尚存在不足,还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事项频发,不良贷款额攀升,给各行经营管理带来较大挑战。这除了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的影响外,与各行在信贷业务开展中的不良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为此,商业银行应更加重视自身的信贷文化建设。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牢固树立合规的信贷经营理念。合规是银行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信贷领域更需以合规理念来统领。在工作中,银行信贷政策的制定及信贷工作开展应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及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以合规来统领信贷业务。加强信贷从业人员合规文化教育,树立“合规人人有责,合规从我做起”意识。同时,对违规人员予以严惩,形成震慑作用。这样,在制度、意识、执行等方面全面加强合规建设,以保证信贷业务在合规基础上健康开展。
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要求,做好全流程信贷管理工作。在贷前调查阶段,在审查企业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应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局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及网站等多种渠道,全面调查企业及实际控制人的综合情况,为是否进行申报授信提供全面真实的依据;在贷时审查阶段,应对申报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合规性做进一步审查,并对授信方案及风险防范措施等做出安排,提出相关要求。在放款环节,应审查各项要件是否齐全合规,支用依据是否充分,防止客户骗贷或挪用贷款;在贷后检查阶段,应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企业经营信息,对出现的风险事项及时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取得主动。
体现科学审慎的信贷经营策略。在信贷业务开展中,应更重视对第一还款来源,即借款主体的分析,对其所处行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经营情况及特色、需求合理性、未来发展预测及还款来源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分析判断,在其正常经营具备按时归还我行贷款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第二还款来源,即担保措施的安排,才能给予信贷支持,避免过份依赖第二还款来源做出信贷决策。同时,还应根据客户的经营实际,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避免过度授信。对一些信贷需求较大的大型企业,应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解决,防止授信过于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客户。科学审慎的信贷文化对银行稳健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营造富于创新的信贷氛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一是要做好与互联网的融合工作,树立互联网思维,建立好产品和服务等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二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及中资企业不断走出去的实际,不断提升自身全球信贷能力;三是“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升差别化、专业化信贷能力,不断推出适应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打造信贷领域的“工匠精神”。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