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陆忆敏诗歌的色泽、物象与魔幻气息
——读《出梅入夏——陆忆敏诗选1981-2010》
2016-12-29陈宇啸
陈宇啸
细品陆忆敏诗歌的色泽、物象与魔幻气息
——读《出梅入夏——陆忆敏诗选1981-2010》
陈宇啸
陆忆敏的诗每看一次,就感叹一次她的古典和清逸。几乎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面,读她的诗是一种享受。仿佛观看那些风格内敛而清新的情绪片[1],感受画面中怀旧的阳光,微泛着黄的人与物,触摸脆而卷的页缘、磨旧的质地,品味影像中复古的色调、柔软的物象以及那浪漫的魔幻气息。
已有不少评论将陆忆敏经典化,强化她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比如,崔卫平称她为“文明的女儿”,“结晶式的人物”,余夏云评其为“能对传统和现代做出有效综合和革新”。而我愿意绕开这一焦点,从诗歌文字所给予我最为直接的观感去品味她的诗歌。用直觉去读诗,就是用裸露的肌肤,触碰诗之雨的温度与质地;用开敞的听觉,凝神诗之水的音律与神韵。
陆忆敏的诗有种直觉的色彩感受,复古的色调让古典焕发出迷人的光泽。“血红的建筑/我为你远来/我为你而宽怀”,在《避暑山庄的红色建筑》中,用“血红”一词开篇你不得不惊艳。你知道,“血红”不同于一般的艳红,是喑哑、带有底蕴的红,不那么夺目具有侵占性,低调但惊心。这种“红”是到过悬崖以后的沉淀,是从死亡回归之后的云淡风清。“血红”一词描绘了全诗一个高贵的眉目。接着,诗在“高墙”“青石板”“水井”“被榆木封死的门洞”“古风”“陈旧的荒冢”中铺展开。这些意象为诗罩上了一层沙质般、古老腐朽的青灰色。最后一节,“楼壁上的红粉”“黄粉”“白色骷髅封印”完成了一首诗歌的色彩书写。你可以想象一抹低低述说的血红,辅以几点粉、几笔黄,晕染在水井、青石板等场景的写意上,恰到好处的留白,构成了一副具有景深、旷远的画面。在另一首我喜欢的《老屋》中,这种直观的色彩感受也较为突出。诗歌开篇四行,用“旧时的楼门”、“幽秘之界”、“历年梦中显露凶险”勾画出一副褪色、发旧的画面,充满了悬疑片的惊悚感。第二节首句“当我戴着漂亮的软帽从远处归来”,“漂亮的软帽”这一意象用现时性瞬间将第一节中旧忆的陈久感一扫而光,“从远处归来”也让读者跟随陆忆敏拉开了与旧忆的距离,刷新了阅读的感受。尤其是“漂亮的软帽”这一打眼的意象,让人去想象“软帽”是什么颜色,是罗兰,碧青?我愿意将它设想为橘红,这颜色为幽暗的记忆,注入了新鲜的亮色。也正因此,后面“芳香的记忆”、“厄运”、“自杀者”、“昏暗悠长的走廊”等意象,才让这首诗作成为一篇色调丰富的立体作品。《墨马》一诗中,“鬃须飘飘”“徐疾风扬”“悠然骗来”“山水迹近隐隐”“清氛宜人”等几个词构成了一幅中国水墨画,洒脱飘逸的笔触与留白,造就了旷远而清渺的感受。还有《周庄》古典的色调,《街道朝阳的那面》亮与暗的色彩拼接等,陆忆敏的色彩逻辑撮合起了时间的前身与今世,同时暗合了被评论家、诗人们所推崇备至的对传统和古典的继承与延伸。
陆忆敏诗中的物象,营造出了温情、敏感、节制的场景氛围。“多雨的冬季”、“柔情”、“精辟的物语”、昏黄的灯光、陈旧的墙壁、冰湿的地面(《教孩子们伟大的诗》),等待丝线被风力折断的纸鹞、渴望在花园奔跑的孩子(《可以死去就死去》),悄立海边的孤岸,失落了的饰品,餐具,和灰状的食物,使人年轻的心愿(《漆黑的午夜》),为折断的小草唱耀眼的情歌《我在街上轻声叫嚷出一个诗句》……这些物象是日常世俗、细碎的,带有女性的阴性气质,虽然普拉斯、翟永明们的诗中多少同样会有类似物象,但与她们那种呐喊、狂热、歇斯底不同,陆忆敏营造出了节制、纤细、敏感的场景机理,透彻出宽容、接纳、温柔的气场氛围。这些物象,仿佛就是诗中长出的灵动而温润的眼睛,在诗中静静地注视着你,观察你,仿佛你天生生就一株纤细的花萼,托出娇柔美好的花。在《教孩子们伟大的诗》这首诗后面,有一行标注:原来最后一行“在我的记忆深处”,一作“在我体质极端衰弱的时候”。我感觉后种表达会好一些,更贴近柔软的表达。
陆忆敏诗中的古典气息已是不争,但我发现她的作品中还有现代性这一重要特征,她许多诗作都充满了童话的烂漫与魔幻气息。
他似乎已经两寸了
每天晌晚要在你的胸上乱走一气
爬上一条手臂,紧接着
爬上另一条
我们用手臂搭一个天棚
让他在下面嬉戏
这几天 正是这几天
有人密谋我们的孩子
《出梅入夏》暗示着陆忆敏某种清醒的辨识意识,这都通过了一种漫画式的表达妊娠在一个梦境中。《温柔地死在本城》对现实的抽离,对死亡高贵、温顺的审美,使诗中画面就是一幅极致唯美、梦幻的水彩画。
白羽的鸽子打扮成喜鹊飞近晒台
黑羽的妆成乌鸦也随后而至
它们用细细的绳索套住了我的身体
衔住两头编队操演传开一片笑嚷
就在阅读之间,画面长出翅膀扑飞过来,衔起我的发丝我的思绪在空中飞舞着。这是一种接纳式的死亡方式,与普拉斯、翟永明对抗、抵御式的死亡多么不一样。而正是这种包容,使陆忆敏的诗歌笼上瓷质的光泽。
在姓名上你默默地睡
猫和小孩子爬上窗格
在你的小屋里乱飞
唱啊——唱啊——唱啊
把大部分精灵都召唤出来
《在姓名上》描绘了一个清香扑人的少女,如小鹿乱撞一般的心事,多么美丽。完全是陆忆敏那不按理出牌的想象力,使诗歌有了童诗的质地,从而“通过那些细微的美貌或教导,实现一种暴力化的结果”[2]。《死亡是一种球形糖果》中,涂得橙黄的天空,陈味的汤,圆满而幸福的球形糖果;《上弦的人》被摄入奇境的蓝眼睛观望受限的人们,《钥匙在人群中繁殖》那枚人群中开启某种秘密的钥匙;《上弦的树》中,在神秘而幽暗的中心抽取智慧的树,都显示了陆忆敏灵动的机敏与柔情,俏皮的幽默感,宛如孩子柔软的“诡辩”充满天真且魔幻气息。
在陆忆敏短暂的书写期间,中期的系列诗作是陆忆敏异于前期古典元素之外,探寻现代表达的一种尝试,而往后的诗作则显得缺少汁感,不那么丰盈与灵机一动了。一种干巴巴的理性秩序感潜藏于内。不过,依旧是享受的,任何花开一季都值得珍重。况且她的诗留给我们如此生动而难忘的影像。尽管陆忆敏已不写诗许久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她永远是那个与诗歌纠葛的动人女子。
注 释
(1)情绪片:拍摄入当下的情感、心境或是瞬间的感动的照片。
(2)陆忆敏:《出梅入夏》,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