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民生价值
2016-12-29刘金凤中共黄南州委党校
刘金凤 / 中共黄南州委党校
浅论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民生价值
刘金凤 / 中共黄南州委党校
【摘 要】共享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着力增进人民福祉,而民生是我国一直以来重点强调的工作目标,在新的发展规划下,要积极落实共享发展,最终实现民生工作目标。本文首先说明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然后分析了共享发展理念所包含的深厚民生伦理意蕴,最后详细阐述了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民生价值的途径。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民生价值;公平正义;脱贫攻坚;收入差距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将带来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引领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压轴”出场,体现了其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独特地位。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共享发展理念所包含的深厚民生价值
(一)共享发展理念包含深厚的民生伦理意蕴
共享发展理念指出了发展的民生导向,具有深厚的民生伦理意蕴,是对民生伦理的新贡献和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伦理集中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阶段性、差异性的特征,这不仅取决于民生伦理本身的发展和演化,更取决于民生赖以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理念的变化。中国经验表明,民生伦理的发展通常与发展理念的演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发展理念的变迁直接推动了民生伦理的演化和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中的科学发展观、益贫式增长、包容性发展等发展理念直接作用于民生伦理,并丰富了民生伦理内容,形成了集普惠性、包容性、益贫性、共生性、公平正义性、均等化于一体的民生伦理体系。
(二)共享发展契合了民生改善的现实诉求
提出共享发展是在问题导向下对发展理念的创新。推进共享发展,不仅是遵循发展规律的顺势而为,更是当前在破解民生难题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首先,共享发展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主动回应,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其次,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三)共享发展创新了民生改善机制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开创了民生改善的市场机制,拓宽了民生问题解决及民生事业发展的机制渠道,有效补充了政府主导机制的短板和不足。具体来说,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运行机制客观上促使发展成果按照“中心—外围”的路径惯性反作用于市场中的参与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外溢效应、益贫效应和涓滴效应减缓了政府保障民生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市场产品的丰富性刺激了民生需求的多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生发展的层次和格局。
三、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民生价值的途径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要想实现共享发展,脱贫可以说是重要的基础与前提。在“十三五”时期,我国还需要重点建设扶贫工作,通过扶贫工作的合理性、准确性开展,对我国剩余贫困人口问题逐步的解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想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就需要首先解决我国人民最为现实、最为关心、最为直接的利益问题,在对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共建能力提升的同时加大民族、边疆、贫困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通过脱贫攻坚工程的开展实现扶贫工作、脱贫工作的精准性开展,以分类的方式对贫困家庭进行扶持,对贫困人口不断探索新的扶持制度,做好老年人关爱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
(二)实现教育公平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教育覆盖范围以及教育普及程度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我国民众受到教育的机会以及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世界已经处于前列。而在获得上述成果的同时,区域、群体、城乡以及校际等方面的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未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公平,在五中全会中,也提出了要坚持提升教育质量,对义务教育的发展均衡性进行积极的推动,在对高中阶段教育逐渐普及的同时逐步推进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以及贫困学生高中免除学杂费等举措,以此从教育角度实现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全面资助。这部分教育措施的应用,不仅是我国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孩子们获取教育的重要喜讯,也是我国全国人民的福音。
(三)缩小收入差距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 GDP 相较以往增速出现了放缓情况,但我国居民收入却依然保持了持续提升态势。从 2011 年至2014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农村、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了 10.1%以及 7.9%,代表着百姓收入的切实提升。而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更是要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工作重点,缩小两者的收入差距,并对居民收入在我国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的比重逐步提升,以此对经济增长同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步性以及劳动生产率同劳动报酬的同步性作出保障。
(四)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全面的社会保障网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多的保障网络,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实施了全面覆盖,我国全民医保覆盖面更是超过了 95%。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更是提出了在未来五年中,我国要建立起具有可持续、公平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全民参保计划,在对职工养老金全国统筹实现的同时划转部分国有资本,以此对我国的社保基金进行充实,对我国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这部分计划的制定,更是为我国以往存在的居民大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使人民真正获取到了实惠。
(五)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升了1岁,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下降到2014年的8.9‰,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30/10万下降到2014年的21.7/10万,对我国“十二五”中所制定的目标提前实现。而在“十三五”时期,我国也将继续推动人民健康的建设与保障,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医疗服务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积极提升群众就医的满意度,对以往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解决的同时保障人人都能够具有基本的医疗服务,通过硬件、服务以及质量的改善与普及对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进一步的缩小。
四、结语
综上,共享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民生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其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进共享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王思斌.试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积极的社会政策托底[J].东岳论丛.2015(03).
[2]魏志奇.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论建构[J].求实,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