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进一步规范高铁调度指挥体系的必要性

2016-12-29北京铁路局调度所

大陆桥视野 2016年6期
关键词:指挥调度规范

王 淼/北京铁路局调度所



浅谈进一步规范高铁调度指挥体系的必要性

王 淼/北京铁路局调度所

【摘 要】为确保高铁运营的绝对安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铁调度队伍日益壮大的发展趋势,结合工作实际,从作业模式、应急处置等方面,论述了规范高铁调度指挥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规范;调度;指挥;体系

前言

从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运营,到2011年6月30日中国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顺利开通,一次次的跨越都标示着我国铁路即将跨入一个高速度、高密度、高技术、高要求的高铁时代。然而,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也对我们的调度指挥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进一步规范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高铁调度指挥体系的形成背景

近年来,随着十二五中长期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我国各条高速铁路的逐步开通,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高速铁路调度作为高铁运输组织的核心与龙头,承担着确保高铁实现运营有序、管理高效、安全正点、优质服务的重要职责,通过几年的高铁调度指挥实践,北京局已经积累了大量高铁调度指挥工作经验,并已初步形成调度指挥体系。

2.进一步规范高铁调度指挥体系的必要性

2.1 我国高铁发展对调度指挥模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度、高密度、安全正点的运行要求,调度集中系统(CTC)、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供电SCADA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TDS1.0)等新技术在高铁调度指挥中的应用,使得高铁调度指挥模式与普速铁路的调度指挥模式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普速铁路的调度指挥经验不能适应高铁调度指挥的需求。

鉴于高速铁路自身的运输特点,进一步规范高铁调度指挥体系成为了确保高铁安全的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2.1.1 高铁作业模式变化的需要

高铁调度指挥模式必须根据国情和路情及高铁设备特点进行适应性改变,高度一体化、集中化。高铁调度行车指挥不同于普速线列车调度员的指挥模式,而是采用调度集中系统(CTC)对列车运行进行指挥控制。普速线列车调度员仅仅制定列车运行计划,列车进路的排列、相关信号的开放由车站值班员操作,大站到发线的使用、调整由站调负责,而高铁列车调度员负责对所辖区段内的进路、信号进行集中控制,对车站到发线的运用进行集中管理。

2.1.2.高铁调度指挥职能变化的需要

因为高速铁路采用一系列高性能,高质量的设备、设施,导致高铁调度员的工作职能产生很大变化,以实现对运输过程的高效管理。目前高速铁路不设车站值班员,仅设置车站应急值守人员。应急值守人员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行车工作,所有行车工作均由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高铁列车调度员的工作职能涵盖了既有线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车站站调的工作范围。因此,高铁调度员需要完成从以前普速线的单一指挥职能转变为高铁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相结合的角色转换。

2.2.高铁调度指挥应急处置的需要

高速列车运行速度高、密度大,列车追踪间隔小,一旦发生事故,其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在高铁运营中即使较小的设备故障,也可能因处置不当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运行的绝对安全。这就要求高铁能够在发生非正常情况时有规范的应急处理机制,为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行提供实时有效的安全屏障,使调度员在掌握列车运行及各种行车设备状况,及时接收各类危及行车安全的信息的同时,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与决策,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种异常情况,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正常运输秩序。

2.3 高铁调度指挥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调度指挥体系应能够快速适应发展的需要,在纵向上能够实现控制中心对系统和设备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在横向上能够对计划、行车、供电、动车、客运、维修等业务进行集成,并且能够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调度指挥,将各种可能出现的危及行车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营。

此外,高铁在建设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各工种作业标准、非正常处理及通报等方面都缺乏规范性。高速铁路设备的特性决定了普速线行车规章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但在制定高速铁路行车办法的同时,并没有废止不适应的相关规定,造成规章办法之间出现矛盾,规章制度的多面性和不统一造成调度员处理问题时概念模糊,难以落实,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3.需进一步规范的高铁调度指挥体系主要内容

3.1 夯实基础深入研究现有规章制度

高铁调度员在参加高铁工作前必须对《技规》、《行规》、《高铁调规》、《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等现有规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将现有的规章制度与各条线路的技术标准、应急组织预案、施工维修办法等内容相结合,形成各条线路规范的制度标准,为高铁安全提供一个标尺。

3.2 规范完善制定新的规章及技术资料

一是在新线开通前,参与制定路局级的行车规章。二是制定完善调度所有关行车、施工、命令等安全细化措施,明确岗位职责、作业标准,规范作业流程、非正常应急处置等内容。三是绘制站场、供电示意图等基础资料,为详细掌握高铁情况做好充足准备。

3.3 规范完善作业规范机制

为确保非正常情况下的调度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处置果断、正确,根据规章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高速铁路调度命令、应急处置预案,实现调度命令、通报程序、应急处置的格式化。

3.4 规范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根据设备特点,结合规章制度与日常作业关键相结合,针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关键点进行特殊标准化。如对列车运行中遇区间停车、设备故障、防灾系统报警等非正常情况,以应急处置安全为导向,构建规范的高铁应急处置体系。

3.4.1.规范完善应急演练参与机制

一是积极参加部、局组织的高铁知识培训班。二是组织全体高铁调度员进行集中补强脱产培训,对高铁规章、基础知识、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等进行系统培训,提高高铁调度员业务素质。三是开展动车组运行专项培训,包括动车组基础知识、动车段作业程序、应急处置关键等内容,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四是强化日常培训,遇规章办法变化、新设备启用等及时组织培训,并定期开展规章温习工作,确保高铁人员素质达标。五是进一步规范调度员操作程序。在明确调度员、助理调度员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按照车站值班员和助理值班员作业标准化程序要求,对客运专线调度员操作进行规范,明确 “手指、眼看、口呼”要求。

3.4.2 建立应急案例分析、学习机制

对高铁典型应急处置的案例进行整理归纳,经常性的组织高铁调度员对处理过程进行换位思考、讨论学习,从中吸取经验,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和应对措施。通过不同岗位的角度对各种事故案例进行交流分析,互取经验,共同提高。

3.4.3.规范完善应急预案机制

应急预案是应急处置的基础与标准,对应急预案的完善与修改始终要坚持“一个依据、三个必须”,即:依据规章制定和修改预案;规章变化必须完善、设备变化必须完善、不可操作必须完善。主要是结合高铁调度台设备特点及应急处置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根据规章制度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各台的应急处置预案,使高铁应急处置规范化、流程化、模式化,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编制应急处理程序卡片,确保在发生动车组以及设备故障情况下,严格按照程序作业。例如规范大风报警后处理程序,明确在不同风速情况下降速要求,通过对应急预案的不断完善,使高铁应急处置更加标准化和流程化。

4.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创新,高铁调度指挥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基本能够满足目前调度指挥需求,而且符合铁道部规范的调度指挥体系。高铁调度指挥体系在目前的工作中为保障高铁运营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高铁调度指挥工作将日趋复杂。随着我局高铁调度指挥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对高铁调度指挥认识的不断深入,高铁调度指挥体系仍然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

猜你喜欢

指挥调度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电力调度自动化中UPS电源的应用探讨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基于动态窗口的虚拟信道通用调度算法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分析
复杂天气情况下空管指挥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