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根植于民族的沃土
2016-12-29何万敏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8期
本·刊特约记者 何万敏
让诗歌根植于民族的沃土
本·刊特约记者 何万敏
荡舟泸沽湖。图/尹大兴
诗歌的民族性,是大家热衷的话题。图/单孝勇
用各种语言朗诵诗歌,别有情趣。图/单孝勇
在全球化背景下,诗歌的价值愈加突出。诗歌已然成为诗意的纽带,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通过诗歌互相理解、彼此沟通。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
四川本就是文学大省、诗歌大省,有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优秀诗歌作品,应该更多地被国外知晓。像经济圈一样,构建起一个诗歌大圈。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邹瑾
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里,民族、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别,与生物多样性的事实一样自然、必然和不可避免。因为它们的独特性,所有在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都要被尊重和热爱。
——英国诗人 李道
由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诗刊社、四川省作协、凉山州政府、西昌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6年西昌邛海“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周,6月25日至7月1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举行。来自美国、西班牙、匈牙利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中外诗人、文学家和评论家,共聚凉山开展对话和交流。
开幕式当天,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出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主持了开幕式。(责编:李卉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