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突破西方围堵并非易事

2016-12-28罗英杰

人民论坛 2016年37期

罗英杰

[摘要]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动了外交、经济和军事等一系列围堵,俄罗斯也针锋相对地采取了诸多反制措施。然而,囿于实力不逮等因素,俄反制成效有限。未来俄需要尽可能缓解与西方的紧张关系,打破现有政治经济体制对国家发展的禁锢,才能突破西方的战略围堵。

[关键词]围堵 反制裁 俄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西方展开对俄罗斯的重重围堵

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使冷战后潜藏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矛盾完全公开化。而克里米亚加入俄则引发了俄与西方的直接冲突。为了惩戒俄收回克里米亚及对乌克兰东部民间组织的支持,西方国家对俄展开了重重围堵。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西方七国立即暂停了俄八国集团的成员资格,这意味着叶利钦时期双方建立的友好关系被打破。紧接着美国和欧盟对俄实施了三轮严厉的经济制裁,涉及俄人员、金融和能源等多个领域。2016年6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盟将延长针对俄经济制裁措施至2017年1月,俄社会此前乐观地认为制裁将很快结束的希望落空。更严重的是,来自于西方的军事压力剧增。2014年9月4日在英国威尔士举行的北约峰会上,西方明确将俄罗斯认定为战略“对手”,并决定组建快速联合反应部队,主要部署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以应对来自俄的军事威胁。为凝聚盟国信心,2015年3月,北约还在波罗的海和东欧的爱沙尼亚、立陶宛、波兰和捷克等国展开了代号为“大西洋决心行动”的针对俄的有重装部队参与的大规模军事调动。同年10月。北约还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展开了自2002年来规模最大的“三叉戟接点”军事演习,以对俄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施压。

西方的重重围堵给俄罗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俄经济增速骤减,2015年3.7%的负增长表明俄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与此同时俄西南部周边面临的安全压力也与日俱增。面对不利的国内外形势,俄打出一套“组合拳”,意图突破西方的战略包围。

俄罗斯针锋相对的反制裁措施

首先,强势反制西方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挑战。经济上,2014年8月,俄罗斯宣布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盟国家的大多数进口食品实行为期一年的“全面禁运”。2015年6月,普京签署法令将对从西方国家的食品禁运延长至2016年8月5日。2016年6月底,普京又决定延长禁运至2017年12月31日,这被外界解读为是对西方延长对俄经济制裁的有力回应。军事上,在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2015年俄军费依然保持21%的增速,为前些年的3倍,虽然2016年国防预算削减5%,但是这不会影响国家军备项目和军人福利待遇,以及俄罗斯在境外打击恐怖分子的行动。

其次。极力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欧亚一体化是普京第三任期的核心理念,而欧亚经济一体化则是欧亚一体化的基石。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EAEC)正式成立,这是欧亚经济一体化取得的重要成就。普京推出EAEC的战略目的是打造后苏联时代的统一经济空间,并借此增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如今在西方步步紧逼之下,这一目标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普京努力推动其进程,这对于深受欧盟东扩战略挤压的俄罗斯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战略利好。

再次,积极开展东方外交,对冲与西方关系恶化带来的损失。俄罗斯地跨欧亚的地缘特性使其具备外交周旋的充分条件。历史上,每当在西方受阻的时候,俄习惯从东方寻找战略支持。受欧洲对俄能源需求下降、本国能源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和亚洲经济持续繁荣的影响,从2011年开始,俄对外经济发展方向往东方转移。在东方,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是俄外交的重点。2016年6月25日,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5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普京对中俄关系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俄罗斯和中国在外交和安全领域有着紧密的协作,我们对广泛的世界和地区问题拥有一致的看法”。中俄紧密的战略协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对俄罗斯的战略压力。普京长期因欧洲天然气进口大幅下降而怅然若失。而修建年输气量高达680亿立方米的中俄东西线天然气管道则让他大大地地松了一口气。此外,为服务“向东看”政策,俄还积极推动与印度发展特惠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与越南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2016年5月在索契举办的俄罗斯——东盟首届峰会更被俄媒体评价为今年“俄最重要的一场外交盛事”。

反制裁成效欠佳,“战略突围”前景难料

俄罗斯打出的“突围组合拳”为自己赢得了一些回旋的空间,但是总体上效果有限。如俄经济反制措施虽然招来了西方国家尤其是与俄有着较为密切经贸关系的部分欧盟成员国的紧张和不满,但是欧盟作为内贸占贸易总量的2/3的统一大市场,上述措施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影响有限;军事反制措施虽使西方对俄有所忌惮,但北约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组建联合[央速反应部队,武装乌克兰政府军的步伐丝毫没有减缓;而让EAEC成员国不安的是,签署协议后成员国间的贸易额不升反降,2016年前4个月,成员国相互货物贸易额同比下降18.4%。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主要是俄自身的原因,俄有限的经济实力难与西方一较高下,而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创新严重不足的发展模式缺乏制度优势,后发无力。此外,俄对外经济战略的调整刚刚开始,无论是打造EAEC还是融入亚太经济圈,这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见成效。

俄罗斯能否实现“战略突围”,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的内外因素太多。从外部看,冷战后西方逐步形成的对俄防范思想和遏制政策不放松,俄难言真正的“突围”。因此,俄想要“突围”首先需要缓和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从苏联时期开始,俄美(苏美)关系就是整个俄与西方关系中的核心变量。乌克兰危机后,俄一再释放善意,如明斯克协议签署以后俄逐步减少了对乌东部民间武装的支持,2016年3月15日开始从叙利亚撤出主要军事力量等,其意也在于改善对美关系。而考虑到地区安全和密切的经济联系等原因,俄欧关系的改善相比俄美关系而言存有较多的空间,更何况在对俄制裁问题上欧盟国家并非铁板一块。而由于对俄油气依赖较多。加上北方四岛问题的困扰,近年日本对俄寄予较高期望,俄日关系也互动频繁,目前安倍将促使普京尽快访日并重启领土谈判视为其执政的巨大成就,因此对曰关系的改善有可能成为俄未来打破西方包围的重要突破口。从内部看。对威权主义、地缘政治等传统思维的固守以及国家发展对能源经济的依赖等严重影响着俄融入世界的能力和步伐,因此如何突破现有政治经济体制对国家发展的禁锢才是俄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否则即使“突围”也只是战术上的腾挪而已。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