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
2016-12-28
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EW
亚马逊物流的持续扩张之路
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解决的都是产品到达用户时间更少、距离更短的问题,要想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必须离他们更近。
据Piper Jaffray分 析 师GeneMunster估算,目前有44%的美国人口居住在距离亚马逊物流中心20英里的范围内。在过去这些年里,亚马逊付出诸多努力的核心几乎都和提高这个比例有关。2005~ 2016年间,居住在亚马逊物流中心20英里内的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从不到 5% 上升到了44%。也就是说,亚马逊正在加快物流网络建设。
2013至2015 年,亚马逊的物流相关成本从85亿美元上升到了134亿美元,三年间每一年的增幅都超过 25%,且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从 11.5% 提升到了12.5%。2016 年上半年,亚马逊在物流中心方面的投入同比增幅达到 34%,超过同期亚马逊 30%的收入增幅。仅 2016年第三季度,亚马逊就新建了 18 个仓储物流中心。未来还会增加在库房、物流方面的投入,以加快送货速度。
通过不断的物流扩张,亚马逊得以控制商品周转的次数,从而缩短商品到达消费者端的时间,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比如正在爆发式增长的 Prime 会员服务。这项服务针对每一位消费者开放,在交付了每年 99 美元的年费后,人们就可以在亚马逊购物时享受免费的 2日达配送服务。今年 11 月,亚马逊还在华盛顿地区推出 Prime 用户2小时送达服务。目前,亚马逊有超过 6000 万 Prime 会员,仅这一部分消费者每年贡献的会员收入就接近 60 亿美元。
越便捷的服务就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用户的留存度就可能越高,形成一个潜在的良性循环。一些分析师认为,亚马逊最终可以把物流中心设立在 70%至 80% 美国人口的附近,剩下的20% 至 30% 则是因为这些地方对于线上购物的需求不足。毫无疑问,这 70% 至 80% 的增长空间会是亚马逊持续注入资金的地方。
(资料来源:美国《供应链管理》杂志11月刊)
欧洲送货机器人备受青睐
去年年底,一家名为Starship Technologies 的初创公司推出了一款送货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避障系统并且能够承载9公斤的货物,可以在方圆1公里内进行货物送达。
经过半年多的测试,Starship机器人将投入送货服务中,首先出现在欧洲四城市,为在线外卖平台Just Eat和伦敦的初创外卖公司Pronto 的顾客提供送餐服务,为德国快递公司Hermes和德国零售商Metro集团的顾客提供送货服务。
Starship机器人的研发目的是想减少物流“最后一英里”即从分派中心到终点站这一环节的时间和成本。Starship估算,他们目前在伦敦市中心每送一次货的成本是12英镑,计划最终将减少到1英镑,而实现计划的关键在于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
在接到送货命令后,Starship机器人会自己去接货,将货物收入货舱,然后送到目的地。机器人到达后,消费者可以输入自己移动App上收到的密码,打开货舱。Starship机器人身上装配有9个摄像头,可以帮助其“记住”路线,经过多次训练后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导航;而且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信息是共享的,意味着只要一台机器人学会了导航,其他机器人都能够自主导航。达到高度自动化后,一名操作员可同时操作上百台机器人。
(资料来源:美国《当代物料搬运》杂志11月刊)
欧洲跨境包裹运费比国内高4倍
据国外媒体近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完成了对包裹运费的调查,发现跨境包裹的运费比国内包裹的价格平均高471%,跨境信件的运费比国内信件高324%。
为什么跨境包裹和国内包裹的运费会有这么大差异?欧盟委员会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发现,目的国的劳动成本、距离对价格差异有影响,但是影响很小;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是否有包裹追踪服务、包裹的重量、商品贵重情况等。
此外,是否垂直整合也会影响到跨境包裹的运费价格。因为如果是两家不同的跨境快递运营商,目的地快递运营商设置的终端费要高于它的盈利成本,那么出发地的运营商就会提高价格,所以就导致消费者要支付更高的运费。相反,如果两家运营商同属一家公司,“双重加价”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欧盟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消费者和零售商迫切需要一个能提供合适运费的配送解决方案,这对电商交易特别是跨境交易来说必不可少。”
(资料来源:美国《当代物料搬运》杂志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