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
——以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16-12-28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4期
关键词:香山生态旅游科普

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卢 立,黄 琰,舒 勇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湿地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
——以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卢 立,黄 琰,舒 勇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湿地公园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和参与,在分析湿地公园与社区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区位、生态和经济关系以及利弊关系,并尝试采用共性化与差异化并举的方式,引入协调发展理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湿地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保证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并为其它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湿地公园;社区;协调发展;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河南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1],已成为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开始,湿地公园在我国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有各类湿地公园1 036个[2]。湿地公园跟其它自然保护实体例如自然保护区一样,其建设和发展绕不开周边社区,其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得到社区的积极支持和参与[3-7]。目前,学术界对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的研究集中在社区参与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方面[8-11],没有开展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研究。

本文以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相互关系,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提出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该国家湿地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 湿地公园概况

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豫、鄂、皖三省结合处的大别山腹地,包括香山湖、田铺河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总面积625.9 hm2,其中湿地面积321.9 hm2[12]。湿地公园以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为1 277.5 mm,年均蒸发量为1 419.7 mm。湿地公园有维管植物1 660种,包括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有脊椎动物417种,包括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5种[12]。湿地公园水质良好,除TP外其余指标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12]。

2 湿地公园与社区的关系分析

2.1 湿地公园与社区关系的一般分析

湿地公园不是独立存在的,或多或少地与周边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存在某种关联和相互影响,而且距离越近彼此之间的这种关联和相互影响可能越强烈。社区是湿地公园周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典型代表。

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在区位、生态和社会经济方面存在较强的关联和影响(图1)。在区位关系上,湿地公园与社区互为上下游关系;在生态关系上,湿地公园与社区互为“源”和“汇”[2];在社会经济关系上,湿地公园可能是社区重要的资源和经济来源,社区可能是湿地公园重要的可借景观和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

图1 湿地公园与社区关系的一般分析示意图

2.2 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社区现状

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与湿地公园直接关联和影响较强的社区主要包括三个:香山湖茶场、邱湾村和水塝村。见图2。

图2 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其社区位置示意图

2.2.1 香山湖茶场现状

基本情况: 位于湿地公园的北部,东起香山湖大坝,西至普济寺。茶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原为新县国有茶场,有茶园面积24 hm2左右,主要生产和制作毛尖,有建筑1处,面积为2 000 m2,无常住人口。

交通状况: 香山湖茶场交通便利,旅游公路从中穿过,处于香山湖—普济寺—许世友故居旅游线路上。

主要问题: ①茶园规模不大,树种老化,主要产品为献茶叶,产品单价较低,总体产值不高,经营状况不佳;②水土流失较严重,每年有一定的泥沙汇入香山湖;③茶叶生产喷洒的农药,不仅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较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汇入了香山湖,对香山湖水生态安全有一定威胁。

2.2.2 邱湾村

基本情况:位于湿地公园的正东靠中区域,全村现有农户125户、人口474人,人均耕地400 m2。

交通状况: 有3.5 m宽的硬化车行道连接旅游公路。

主要问题: ①民居房屋破旧,村庄面貌脏乱差;②人均土地资源较少,居民收入来源较单一,主要来源种植业和短期外出务工,收入水平较低,人均收入不足5 000元/a;③生产方式落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高;④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

2.2.3 水塝村

基本情况: 位于湿地公园的东南角,有农户315户、人口1046人,山场面积约1.27万hm2余,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有银杏村、古木村两处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该村环境幽美,野生植物遍布,古木参天。古树以银杏树、紫檀、国檀、青檀树等树种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有3000棵,千年以上的古树400余棵。

交通状况: 交通便利,旅游公路从中穿过,处于香山湖—普济寺—许世友故居旅游线路上。

主要问题: ①人均土地资源较少,土地利用程度高,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②民居房屋年久失修,村庄面貌较差;③生产方式落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高,收入水平较低,主要来源种植业,人均收入在5200元/a;④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

2.3 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与社区的关系和利弊分析

2.3.1 与香山湖茶场的关系和利弊分析

1) 关系分析

区位关系: 位于湿地公园的北部汇水区,靠近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区和合理利用区。

生态关系: 是湿地公园的“源”,不仅作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向湿地公园补充水源,而且也向湿地公园排入泥沙、农药、N和P。同时也是湿地公园中许多涉禽、鸣禽、陆禽的重要栖息场所。

社会经济关系: 湿地公园不是其直接的经济来源。该茶场对湿地公园的经济依赖性不强,但是湿地公园重要的社会经济载体。

2) 利弊分析

有利分析: 一方面,该茶场可以作为湿地公园重要的可借景观,在开展生态观光、生态休闲、游憩体验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该茶场为湿地公园开展文化展示和科普宣教提供了重要窗口和平台,是进行茶文化展示与体验、湿地科普宣教和湿地观鸟的重要场所。

不利分析: 茶园的水土流失,会把泥沙、农药、N和P等直接汇入香山湖,从而加剧了香山湖的淤积,增加了水体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影响香山湖水生态安全;而单一茶园模式,导致地表植被单一、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和生境单一,不仅降低了区域的涵养水源能力,不利于香山湖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而且不利于构建结构完整的环香山湖复合森林生态系统,不能为更多的动植物提供更多更好的栖息场所。

2.3.2 与邱湾村的关系和利弊分析

1) 关系分析

区位关系: 位于湿地公园的东部汇水区,靠近湿地公园的保育区。

生态关系: 是湿地公园的“源”,是湿地公园点源污染之一和农业污染面源,有一定的生活固体垃圾、N和P排入香山湖。同时也是湿地公园中部分涉禽、鸣禽、陆禽的栖息场所。

社会经济关系: 湿地公园是该社区重要的直接经济来源之一,社区经济对湿地公园有较强的依赖性,社区通过在湿地公园水体养殖或捕捞获得一定收益。但是,该社区也是湿地公园重要的可借景观,在开展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该社区是湿地公园开展环湖公益林保护宣教、候鸟保护、水质保护等科普宣教的重要场所。

2) 利弊分析

有利分析:该社区不仅可以作为湿地公园重要的可借景观,而且也可以为湿地公园开展文化展示、科普宣教和生态旅游提供场所和平台。

不利分析: 社区的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会把一定数量的固体垃圾、农药、N和P等汇入香山湖,从而影响香山湖水生态安全;社区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为了谋求较高的生活水平,存在非法捕捞、人工不科学养殖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香山湖的生物资源和动植物栖息环境;烧柴的生活方式,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社区群众为了生计而对周边林木进行盗伐,破坏香山湖水源涵养林;社区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技能,不仅不利于湿地、生态公益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而且导致居民难以接受新技能、新发展模式,对生态旅游的开发也是巨大挑战。

2.3.3 与水塝村的关系和利弊分析

1)关系分析

区位关系:位于湿地公园的东南部,靠近湿地公园的保育区。

生态关系: 位于湿地公园的上游,生态地位重要,不仅是湿地公园的水源,也是湿地公园点源污染之一和农业污染面源,有一定的生活固体垃圾、N和P排入香山湖。同时该社区生境较好,有众多的古树和高大乔木分布,是湿地公园中部分涉禽、鸣禽、陆禽的栖息场所。

社会经济关系: 社区经济对湿地公园依赖性较低,社区通过在湿地公园水体养殖或捕捞获得一定收益。但社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人文内涵深厚,是湿地公园非常重要的可借景观,在开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湿地公园开展上游生态公益林保护宣教、候鸟保护、水质保护等科普宣教的重要场所。

2) 利弊分析

有利分析: 该社区不仅可以作为湿地公园重要的可借景观,而且也可以为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和生态旅游提供场所和平台。

不利分析: 由于社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上游,其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直接排入香山湖,从而有可能导致湿地公园的源头污染,潜在危害较大;社区为了生计而对周边林木进行盗伐,破坏香山湖水源涵养林同时非法捕捞、人工不科学养殖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有可能破坏香山湖的生物资源和生物栖息环境;社区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技能,不仅不利于保护工作的开展,而且同样对生态旅游的开发也是巨大挑战。

3 协调发展对策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或消除不利因素,采取共性对策和差异化措施并举的方式,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共同促进社区与湿地公园的协调和谐发展。

3.1 与香山湖茶场的协调发展对策

1) 前期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和开展生态休闲,实施由生产性茶园向休闲文化型茶园的转型。一方面,对茶园现有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进行绿色生态有机鲜茶生产,开展茶园高效节水灌溉,同时建议由新县人民政府牵头,由香山湖管理区、县林业局、农业局和水利局主导实施对超过25°的茶地进行退茶还林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湿地公园建设,积极开展以茶文化展示和体验、生态观光为主的生态休闲,如将茶场现有的建筑改造成徽派建筑风格的茶叶制作坊,内部按照茶叶制作工艺流程要求设计;同时新建木结构茶博馆一处,内设茶文化展示厅、茶艺表演厅和品茗屋;建设休闲游步道和观景平台,开展茶园运动健身和精气疗养。

2) 后期在香山湖茶场实施地带性植被恢复,修复香山湖水源涵养圈。对现有的24 hm2茶园除保留部分开展观光和茶叶生产用外,其余区域进行地带性植被恢复,其具体技术路线为:对现有的茶树进行逐步清理,并保留部分茶树作为地带性植被,其它区域以地带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为参照,选择乡土植物,在水平结构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林的形式,在垂直结构上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组合的形式,构建良好的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对保留的观光和生产性茶园区域,加强管理,采取茶果套种模式。

3) 加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科普宣教。加强科普宣教标识标牌系统建设,以茶文化展示和湿地保护为主,分段设置不同形式、不同主题、不同材质的科普宣教牌示系统;建立该区域完善的科普宣教解说和展示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多媒介地向大众开展科普宣教。

3.2 与邱湾村的协调发展对策

1)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开展村庄修缮,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现有的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进行美化、绿化和亮化改造。对房屋按照地方建筑风格进行修缮,实现村落建筑美化;利用乡土植物进行绿化,通过美化和绿化进行村庄的亮化;加强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根据标准化乡村生态旅游村的标准,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服务设施,为大众提供真正的乡村旅游服务;挖掘文化,打造景点,策划旅游项目。充分利用社区的自然条件,以地域文化为内涵,因地制宜地打造和塑造不同的景点,同时策划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旅游活动和项目。

2) 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技能。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技能的培训,把一些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思路引进给社区群众,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思路来武装社区群众,同时传授一些先进的、实用的和具体的生产技能;加强旅游技能培训,主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生态旅游培训,以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培训,重点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3) 拓展社区群众就业渠道,提高其生活水平。通过“公园+公司+村民”合作的模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村民从旅游发展收益中分成;吸纳部分村民到乡村生态旅游服务队伍中,成为乡村旅游的导游、导购、表演者或项目管理者;也可以吸纳部分村民到湿地公园的巡护保护队伍体系中,例如聘请部分村民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湿地公园巡护员、宣教员、科研监测协助员等。

4) 加强科普宣教。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培训,主要对社区群众开展湿地保护培训,以提高群众的保护思想觉悟,自发地参与到湿地保护当中;加强科普宣教标识标牌系统和旅游牌示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科普宣教解说和展示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多媒介地向大众开展科普宣教。

3.3 与水塝村的协调发展对策

湿地公园与水塝村的协调发展对策,除了与邱湾村在整治社区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培训、提高居民技能,拓展就业渠道、提高生活水平和加强科普宣教等具有共性的对策外,还应该根据水塝村自身特点和特色,采取与邱湾村差异化的发展方式,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建设。

1) 加强古树名木群落保护,保障湿地公园上游生态屏障安全。对田铺河河岸林带和周边古树名木群落进行严格保护,积极开展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保障湿地公园上游生态屏障安全。

2) 重点开展古村落乡村生态旅游和生态采摘活动。充分利用该社区的古村落、古树群,以深厚的文化为内涵,积极开展以古村落为主题的休闲游览活动;积极进行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既为乡村旅游提供餐饮原材料,也可以让大众开展生态产品采摘等旅游活动。

4 结语

湿地公园在我国已经由快速发展阶段向规范发展阶段[2]转变。在湿地公园规范发展阶段,规范其建设行为、保证其建设成效[13]和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任务。然而,湿地公园不是孤立存在于自然世界中的,而是存在于不同等级和尺度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中,且与系统中的其它要素或子系统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和关联。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就是这种复合系统的典型代表。为了保障湿地公园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在流域层面这个大系统中理清湿地公园子系统与周边社区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诊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实现湿地公园子系统与周边社区子系统在物质循环、能量流通、信息传递的顺畅,从而实现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协同演替和协调发展。

本文只是以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开展了一次抛砖引玉的探讨,希望为今后我国湿地公园和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湿地公园规划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社区的现状和需求,使得规划更好地着眼实际和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在具体的建设过程,应该形成更好的社区共建共管体质和机制;科研工作者应该在理论上更加深入地进行湿地公园与社区的研究分析,湿地公园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协调发展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去,因地制宜地制订湿地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湿地公园和社区的协调发展。

[1] 吴后建,但新球,王隆富,等.2001—2008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的文献学分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5(4):40-43.

[2] 吴后建,但新球,王隆富,等.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林业资源管理,2016(02):39-44.

[3] 张志,亢新刚,华朝朗,等.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2):33-36.

[4] 徐建英,陈利顶,吕一河,等.保护区与社区关系协调:方法和实践经验[J].生态学杂志,2005,24(1):102-107.

[5] 刘锐.共同管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模式探讨[J].资源科学,2008,30(6):870-875.

[6] 张五钢.杭州湿地公园的生态文明保护与社区参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8-119.

[7] 瞿佳佳,骆高远.浅析湿地公园的社区参与[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3(3):54-57.

[8] 施德群,黄志远.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以东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11):84-85.

[9] 赵丽霞,李悦,孔范龙,等.基于社区参与的卤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3(1):31-34.

[10] 杨鹏,王金叶,文嘉.基于“社区共管”的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桂林会仙湿地为例[J].旅游研究,2014(2):8-13.

[11] 王海林,李丽.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北方经贸,2015(1):166-166.

[12]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南新县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0)[R],2015:22-27.

[13] 吴后建,黄琰,但新球,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以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2014,12(5):638-645.

Researcho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WetlandParksandItsCommunities:A Case of Xiangshan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Xinxian County of Henan

WU Houjian,DAN Xinqiu,LIU Shihao,LU Li,HUANG Yan,SHU Yong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 Huna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parks would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ies. This paper focused on analysis of related location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the Xiangshan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and its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then put forwar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adopting common and difference, and wit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ncep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Xiangshan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and its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nstruction of other national wetland parks.

wetland parks; commun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Xiangshan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Henan

2016-09-18

全国湿地资源普查项目(2130212)。

吴后建(1980-),男,湖南溆浦人,高工,主要从事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公园相关科研和规划设计工作。

X 37

A

1003-6075(2016)04-0014-06

10.16166/j.cnki.cn43-1095.2016.04.004

猜你喜欢

香山生态旅游科普
北京香山
游香山
科普达人养成记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科普漫画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