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016-12-28张晓强

全球化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技企业发展

张晓强



·本 刊 专 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张晓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被置于中国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06年以来,中国创新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但中国的创新能力与先进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依然是大而不强。应积极营造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推动形成开放创新格局等。

创新驱动科技强国创新生态环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被置于中国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2015年3月、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思路、战略要求、主要目标、完善体制机制、重大任务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到2020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形势下,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培育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的增强与提升上。

一、中国创新取得的重大进展

2006年召开的新世纪首次中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创新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2005年中国研发(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仅为1.3%。10年来,这一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1.75%,2015年进一步提升到2.1%。中国R&D金额总量则从2005年的2400亿元升至2015年的14220亿元。2.1%的水平已达到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中国R&D金额总量已占全球的20%,居世界第二位。

在科技投入增长的有利条件下,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取得丰硕成果,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若干科技领域成果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包括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基因测序、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实验网等。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卫星、第四代移动通信(4G)、特高压输变电、第三代核电站等领域,中国的科技及工程建设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科技论文中,中国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9.9%升至2015年的20.2%,居世界第二位。

从发明专利这一反映技术研发水平的重要数据看,中国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2006—2010年,中国授予发明专利162万件,是2001—2005年数量的4倍。而2015年全年,中国授予发明专利即达到35.9万件。至2015年中国每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达6.3件,是2010年1.7件的3.7倍。目前,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更为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高速增长。就单一公司而言,中国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连续三年居世界各公司之首,分别为2013年的华为集团(2281件)、2014年的中兴通讯(2240件)、2015年的中石化集团(2844件)。

(二)科技创新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领域的进步有力促进了多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交通运输、能源、工业制造、信息工程、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从2005年起中国引进国外高铁先进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开启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新阶段。10年之间,中国高速铁路从零发展到1.9万公里,占全世界的60%。不论是路基路轨设施、机车车辆,还是通讯信号、控制调度系统,中国高铁均达世界一流水平。又如,中国目前已建成7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交流100万伏,直流80万伏),在建10条;已建成的锦屏至苏南、哈密南至郑州80万伏直流输电工程,总长度均超过2000公里。中国是世界唯一具有这样系统性工程设备与技术的国家。再如,在2008年中国大规模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一批创新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乘势而上,成为世界前十位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的微信用户已超过5亿。中国电子商务中的网上零售额,2015年达到38773亿元,是2010年5131亿元的7.5倍;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达324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已占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0.8%,成为世界电子商务规模最大的国家。令人欣喜的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近年来不断加强。在中国R&D支出中,2010年企业投入占73.4%,2015年已达77.4%。中石化、华为、中兴、中广核等一批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和面向市场需求的关键技术、工程、设备能力的提升。华为几年来R&D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5年达380亿元,从而使该公司在4G核心技术、系统设备能力等领域居世界首位。2015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亿部,首次进入世界前三。中石化2015年国内发明授权专利达2844件,居全国首位(第二位是中兴通讯2673件,第三位是华为2413件)。以中石化集团为主承建的沙特年产450万吨乙烯工程是迄今世界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从区域创新能力看,中国的高科技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迅速发展,目前总量已超130个,在仅占国土面积不到1%的这些园区中,R&D投入占全国企业的近4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32.8%。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实现总收入4.07万亿元,以占北京市3%的土地实现了对全市经济增长约37%的贡献率;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始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收入占比达71.6%,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2600家。深圳市近几年R&D投入一直高达GDP的4%以上,2015年GDP增长8.9%;其中,七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达16.1%,占全市GDP比重从五年前的28%升至40%;当年专利合作协定(PCT)专利申请1.33万件,占全国的46.9%;超级计算、基因测序、超材料、4G技术等均达国际一流水平;全市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1283家;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科技创新已成为深圳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中国西部的四川省,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5万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在重大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研制成功,破解了中国大型飞机舰船制造领域的发展瓶颈;地奥心血康胶囊成为中国首个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治疗性中成药。

(三)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10年来中国对科技体制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一是推进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的管理体制改革。在加大对基础研究财政投入的同时,支持研究机构自主布局科研项目,扩大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完善内部机制,工资待遇等向科研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改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制度,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一批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成为企业化单位,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或上市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二是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逐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技术规划、政策与标准制定中的位置明显提升。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和要素配置模式更多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依托优势企业建立的工程技术中心数量不断增加,企业主导、院校协作、成果分享的技术创新模式更加丰富。企业研发费用计核办法、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产业技术联盟、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多地各类科技创新孵化器蓬勃发展。目前,中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超过2500家。三是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运用取得长足进展。在知识产权相关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的同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开创性地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了中国知识产权法院;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的一些不合理准入障碍逐步得到破除;对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实行的有针对性的准入政策、价格激励及财税激励,使中国在近五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上述领域的世界规模之首。例如,2015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330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近50%,是居世界第二位的美国的3.8倍;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30%以上,是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的1.5倍。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金融支持创新的作用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逐步下放到相关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单位、企业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享机制方面的权利提升,对企业等类别科研人员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运用逐步扩大。创新创业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创业板市场逐步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等迅速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迈出重要步伐。五是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与氛围积极活跃。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近年来不断取消或下放行政、非行政审批事项,出台了如改革工商登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创新创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进取态势。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对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修改的决定,为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确定了多方面、针对性强的法律规范。其中,包括国家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制定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对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改的决定。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有利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国家建立完善科技报告制度和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修订完善,使中国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指出,中国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财税政策、搞活金融市场、发展创新型企业等10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

二、中国创新存在的主要不足

在肯定中国创新发展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和R&D投入资金已居世界第二,但仍是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与先进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以高性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为基础的,这恰恰是中国的短板。虽然中国已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严重依赖进口。2015年,中国进口单一最大金额商品就是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2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全国进口商品总金额比上年下降14.2%),占全部进口额比重达13.7%。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核心中央处理器(CPU)芯片、4G智能手机高端芯片的90%以上均被几家外国公司控制。笔记本电脑的系统操作软件基本使用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基本靠美国谷歌公司的安卓系统、苹果公司的IOS系统;数据库软件则主要使用美国甲骨文公司产品。高档数控机床、大型民用客机也同样主要依靠进口,航空发动机、现代生物技术等重要科技的储备严重不足。

(二)适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激励创新的环境仍需大力完善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惩处力度仍有不足,使得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大量发生,而被查处的侵权行为却不到1/10,且处罚力度不强。这就使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中国在新产品、新设备等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过于复杂繁琐的多环节、长周期审批核准问题,如在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等领域。对新能源汽车,存在制约创新的市场分割和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对某些垄断性行业、领域,特别是自然垄断性行业,进入门槛过高,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对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一些管理部门仍存在过度管制、限制发展的取向。而低空域领域的过严管制是中国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

(三)创新体系总体效能不高,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牢固树立

创新体系效能不高,主要是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仍然存在以及创新体系自身水平不高两方面。虽然近几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科技成果停留于科技论文或实验室阶段。有研究报告反映,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技术的比例仅约15%,远低于先进国家的约30%;中国职务发明专利的转化率约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近50%的水平。2015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9835亿元,但从结构上看,80%左右是企业进行转让和吸纳,科研院所、高校在转化成果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创新体系水平不高既体现在科研规划、经费管理和使用,以及考核评分体系存在管理部门多头、管理流程不完善、监管考核机制的创新发展导向不明确等方面,也体现在大批科研基础设施、科技装置等因单位所有制等的制约而开放共享与利用水平低等方面。据科技部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型科研装置的年利用小时仅约1300小时,而先进国家已达到3000小时以上。针对这种状况,国务院于2014年底发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与此同时,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逐步提升,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仍为数不多,万众创新刚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10150.9亿元),但仅占主营收入额的0.92%,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大批中小企业的创新以一般性产品创新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对大批中小型创新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束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接近20%,发债、上市这两种直接融资渠道,对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2016年初发布的“2015年企业负担调查报告”显示两个“66%”,即中小企业认为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比例都高达66%。而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总体能力仍然不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机制尚在逐步形成中,企业依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低性能成本竞争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与更高环保标准、质量标准和要素价格倒逼机制等还远未到位密不可分。这些是企业依靠内生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外部因素。

(四)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不完善

中国科技队伍的数量已居世界之首,但同样存在“大而不强”。从教育培训方面看,高等院校的灌输式、应试式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才。适应市场需求及科技创新的培训机构、专业设置、培训方式等,与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到企业,以创新实际效益为重点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仍在探索发展之中。从使用和吸引人才方面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研人才联合培养、合作育人、双向流动机制存在一定障碍。按照科技研发活动中有关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享机制等方面的现行制度,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的收益比例偏低。科技成果评价、科技研发经费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例如,中国科技成果评价重学术轻应用,过分突出政府奖励和学术论文,而较少考虑科研成果转化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科学界存在迷信《自然》《科学》等杂志和科学引文索引(SCI)等索引工具的倾向。客观地看SCI主要是通过其引文功能,使人们了解什么样的课题已经有人研究,取得了什么结果,还存在什么问题,进而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情况。被SCI检索的文字更多是反映一种信息,并不代表对论文的评价。在国外,连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学心得类文字都能被SCI收录。而国内往往将其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倾向导致了忽视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的倾向。又如,中国科研经费中人员劳务费用的预算比例过低,“重物轻人”。科技项目管理制度不合理,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每年要填写项目繁多的各种表格,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正常的科研。而项目结题时的报账更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某些科研项目的报账、填表管理是在把科学家逼成“会计”。

三、积极营造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良好生态环境

前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创新存在的不足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且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系统解决这些主要问题,必将不断完善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态环境。下面,仅就笔者认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

要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建设发展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环境;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性科研信息平台。为此,必须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完善政策与政府科技管理体制,突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瓶颈的创新发展主攻方向;要集中国家科技、财力资源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政府制定出台的竞争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等要聚焦于对创新的鼓励与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例如,在“十三五”时期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要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要在自然垄断行业扩大开放、低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大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社会信用体系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打击、惩处侵权行为的力度。同时,通过加强对知识产权科学高效的管理,进一步激发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还应强调的是,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科技创新要在全面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而制度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将对科技创新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是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成功范例。因此,对于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方面的创新也应积极探索、努力推进。与此相适应,必须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型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壮大。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在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进程中,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国家科技规划要聚焦、部署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研究领域,竞争类产业技术创新应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要鼓励重点行业领军企业自主加强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设,吸引高端创新人才,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支持领军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创新,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带动相关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对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在金融、财税、公共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提供力度更大、方式灵活多样、简便高效的多层次支撑体系。特别是在发展壮大创业投资规模、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等方面,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包括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完善中小企业全国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好创新型企业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推进股权众筹、知识产权证券化,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发行债券等。

(三)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

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人才驱动。落实以人为本,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规模大、水平高、结构科学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进一步跻身前列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院校需加快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完善。在基础教育环节,要强化尊重个性发展、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模式。在人才使用和吸引方面,需要通过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科研人员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企业单位之间更高效便捷的双向流动。要实行更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吸引制度,通过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完善科研工作绩效激励力度、改革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放宽国外技术性人才在中国居留条件、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对高层次外籍人士在中国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活动给予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等措施,更大地激发国内外人才在创新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等的全面创新。与此相适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也同样是既突出科技人才,也重视企业管理、创新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2014年末已达8114万人,研发人员535万人,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98万人。将这座世界数量第一的科技人力资源宝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出来,必将使创新驱动战略在中国的实施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四)推动形成开放创新格局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需要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纳全球创新资源,鼓励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提高包括创新在内的开放水平。在国际研发合作、科技创新交流、积极参与重要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如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5G)等方面,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在“十三五”实行对外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下,要更加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使引资与引技、引智更好地结合,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在中国对外投资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既要支持国内企业有效开展产业投资,也需同时推动国内先进技术设备、产品、标准、品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在条件允许时,积极投资设立海外研发型机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科技水平高的项目。

2016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专门增设了“创新驱动”类四项指标,包括到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5.3%升至60%等。“纲要”第二篇提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第二篇第六章至第十章,对强化科技创新引导,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等明确了主要举措。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中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通过“纲要”的有效实施,必将使中国创新发展进入加快推进的时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而为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蕊

张晓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猜你喜欢

科技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