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省环境审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2016-12-28李梦媛
李梦媛
对江苏省环境审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李梦媛
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环境审计开展较好的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形式下,文章从环境审计的基本问题入手,介绍了江苏省环境审计的现状,通过借鉴国外环境审计方法,并分析环境审计的模式流程,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环境审计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江苏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发展环境审计的改进措施。
环境审计;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江苏
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人类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却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保护环境,优化环境质量不仅是环境部门的责任,也是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的现代方法之一,是在当代严峻的环境问题大背景下提出的,江苏省率先开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环境审计,有利于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加快化工业、物流业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有利于对愈来愈重的空气污染雾霾、水质污染及固体污染进行监管与治理,并最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江苏省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环境审计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最近几年里虽然有一些发展,但大多数的环境审计项目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对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审计类型的,受此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政府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环境的保护、利用和投资环保项目的相关收入和财政支出进行审计,即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审查。由于后两项的内容是以资金为载体展开的,因此这与当今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状况相比依然落后。我国的环境审计仍处于探索阶段,加上我国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没有被真正树立,采取默许的态度,容忍对环境的污染现象,导致环境污染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环保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极大差距。
江苏省目前开展的环境相关审计主要是合规性审核,即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遵守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鉴定和审查。但是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审计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公认,也没有让审计人员深刻认识其重要性,环境审计的作用如今只是消极的防范,环境审计应有的制约力与推动作用还没有发挥。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与考核中,政府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逐步改善了开展环境审计的基本条件,首先在煤炭企业进行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近几年江苏省无锡太湖水污染治理中应用环境审计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去创建反应模型等,均取得良好效果。这些环境审计研究的成功实践均增加了企业实施环境审计的可能性。
(一)环境审计已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
环境状况对生产与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小处来说它和生活息息相关,从大处来说它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已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去约束和强化公民的意识和行为,不仅增强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更为环境审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审计已形成基本的组织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我国也拥有了比较健全的环境审计组织结构: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审计部门各司其职,互相监督,此外还有多层次的审计机构,审计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门和层面,环境审计已经有了有效的组织结构基础。
(三)环境审计已具备一定的审计依据
我国之前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为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规范了行为准则,在我国环境问题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趋势之下,很多环境问题都得到了逐步解决,这些标准及案例则可以作为环境审计的依据。
(四)环境审计已有一些初步实践经验
江苏省在太湖污染治理的环境审计问题中取得了较好成效,说明目前江苏省的环境审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的构建之中,更深入到了实践层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果,与此同时,各级环境审计机关也对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收支进行了专项审计,但是,江苏省环境审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江苏省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环境审计的依据不充分、不完善
1.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法规,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环境审计法律依据,但仍然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缺乏专业的环境审计技术人员,也缺乏实施环境审计和评估标准的具体措施。严格地说,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能提供直接依据的环境审计。除了《宪法》第91条、第109条和《审计法》第24条等规定涵盖了部分环境审计的内容外,在其他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里,基本上没有明确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环境保护监督和检查方面的职能作用和主要工作内容。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性
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由独立审计人员审计的财务报告其规范性关系到环境审计的正常与顺利进行,其中财政报告要包括企业环境成本、环境效益和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等多方面的内容。从企业的环境审计信息披露的情况看来,主观描述内容偏多,客观数据内容较少,再加上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基本核算体系,导致大多企业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都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不能准确和公正地公布企业环境审计状况和绩效。
3.评价标准尚不完善
在环境审计中,审计人员必然会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绩效进行分析,但是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就无从下手,用什么指标以及怎样科学地运用这些指标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对审计单位的环境绩效评价也很难标准和客观公正,必然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素质要求高,达标少
我国的环境审计事业才起步,相关的审计人员较少且素质不高。理论上来说,环境审计是一门环境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交叉学科,审计人员必须既要掌握审计、财会、环境管理和经济学等各个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掌握环境审计的专业技术。但是现今大多数审计人员都是来自会计、审计等一些文科专业,几乎没有来自环境类等理科专业的专业审计人员,离江苏省全面开展环境审计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缺乏完善的环境审计理论和规范的环境审计方法
由于目前还缺乏专门的环境审计理论框架与准则,因此环境审计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现行的环境审计方案,这严重地阻碍了环境审计发展。现行的审计准则虽然对影响财务报表的环境事项进行了界定,但并未涉及如何对有关环境事项进行审计等,只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第6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是否需要考虑环境事项以及考虑的范围,取决于其对环境事项是否会引起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做出的职业判断;第9条规定,对具体审计业务而言,注册会计师拥有的环境知识程度通常不如管理层或环境专家,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足够的环境知识,以识别和了解与环境事项相关的、可能对财务报表及其审计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事项和惯例。由此可见,对审计对象的审计实施程序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为了避免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和主观意识等方面原因使环境审计程序出现偏差,应尽快建立完善科学的环境审计方法和规范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四)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目前,环境审计基本为政府环境审计,而很少有内部环境审计或独立环境审计项目,即国家审计机关是环境审计的主体,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民间审计组织的参与度偏低,而民间往往通过独立的调研和检查,既可增加信息的对称性,又可提高环境审计的可信度及有效性。从国外的环境审计状况可以看出,民间环境审计效率高于政府环境审计效率。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应支持发展民间环境审计,这也正是反映出环境问题,人人有责的理念。
(五)缺乏对国外先进成果的借鉴和吸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国许多国家积极发挥审计中的独立监督与评价职能。其政府制定了较完善的环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了专项职能部门,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的环境审计专项审计人员,这样的结构一旦建立,就像一个良性循环,环环相扣,不断发展进步。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但是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外国环境审计的交流与借鉴,这也是环境审计目前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
由于人们在追求自身生活环境提高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微不足道的改变,在不经意间推动了环境的恶化,加上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效益,通常会实施一些“宽大政策”,所以往往中央的相关决策与国际相适应,但在地方执行上却显露出不足。目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绿色GDP概念的理解还不透彻。可见,即使是我国自己提出的一些与环境审计相适应的观念在实践上未真正地起到作用,对外国先进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就更加有难度。当今,环境问题已经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而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加快环境审计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三、加快环境审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环境审计依据和规范建设力度
1.建立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中关于环境信息的标准还不是很统一,也没有强制要求向社会披露的相关规定,关于环境成本核算的确认计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据一份来自世界银行发表的关于中国环境报告测算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仅水、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540亿美元,占年GDP的8%,几乎抵消我国的年经济增长额,如果污染问题得不到改善,我国的GDP增长即相当于变卖环境而已。因此,将环境成本纳入核算范围,是遏制地方不惜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与政绩工程的良好对策。
2.建立统一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环境审计依据和准则,这给环境审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环境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环境审计的标准和准绳,它规定了审计资料的获取途径、环境审计的操作流程和审计报告的出具,在质和量上面规定了环境审计的各个方面。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各方出具的审计资料千差万别,这样就缺乏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各个单位的环境审计情况和质量。
3.拓宽环境审计的范围
我国的常规审计主要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而环境审计在我国理论研究较多,实践中却并没有充分运用,也没有明确环境审计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首先明确环境审计的审计标准和评价体系,在立法上确立环境审计的重要地位。另外,在审计的日常实施过程中,增大审计的覆盖面,将环境审计逐步融入到常规审计的各个领域中,将环境审计视作常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更新环境审计理念及流程
1.确立正确的环境审计流程
更新环境审计理念,环境审计过程在风险导向下,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环境审计的审前阶段,第二阶段为环境审计的现场阶段,第三阶段为审计报告与整理阶段。特别强调第一阶段即审前阶段,在组建审查组对项目进行审计时,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如化工企业、煤炭企业和物流等企业详细情况,如企业污染物与达标排放情况,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内部控制情况,已有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和技术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企业起到监管作用。
2.重视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
更新环境审计理念,后续跟踪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延续,是衡量审计工作完成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仅是对审计对象发表审计意见,环境审计则不同于此。在环境审计的终结阶段审计人员应向审计对象提出真实具体的审计报告,指出其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详细有效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另一方面,相关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应当对已审对象进行相应的后续跟踪以保证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使环境审计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确保解决环境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环境审计人才培养
1.重视对审计人员进行环境审计的培训
环境审计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引进专业环保技术人才,充实审计队伍,为搞好环境审计工作打下人才基础。在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环境审计人才。
2.建立环境审计联动机制
我国现在的环境审计主要依靠国家环保部门和国家审计署,共同监督监管,但是两个部门配合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完善的准则,加上沟通上的欠缺,致使环境监管工作的效率较低。同时,环境审计人员不仅需要较强的审计能力,也需要较丰富的环境专业知识。因此,在环境审计人才的培养上,急需环保部门与审计部门共同出力,建立环境审计联动机制,共同培养具备审计能力和掌握专业技术的综合素质人员,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与效果,达到“1+1>2”的效果。
(四)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经验
环境审计应尽快地开发生态文明下的环境审计内容与标准体系,可通过借鉴加拿大、美国及荷兰等国的环境审计经验。加拿大的环境审计涉及范围既包括传统的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及绩效审计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又包括对政府环境政策的落实情况、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污染场所、有害物质、特殊废弃物审计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荷兰的环境审计关注环境问题不但涉及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退化,而且涉及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威胁等。美国环境审计法律健全而严厉,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也大,违规的企业甚至可能被处以刑事、民事和行政处罚。美国环境审计人员不仅包括注册会计师,而且包括环境科技专家、环境项目评估师等,充分利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环境审计。这三个国家的环境审计或体系完整,或内涵丰富,或法制严谨,并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结束语
江苏省经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与国外环境审计开展较好的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不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性,审计人员素质要求高、达标少,缺乏完善的环境审计理论和规范的环境审计方法,环境审计主体单一,缺乏对国外先进成果的借鉴和吸收的问题。因此,通过建立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统一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评价体系、拓宽环境审计的范围、更新环境审计理念及流程、注重环境审计人才的培养、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经验等措施,江苏省率先开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环境审计,有利于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加快化工业、物流业等产业改革,有利于对愈来愈重的空气污染雾霾、水质污染及固体污染进行监管与治理,并最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夏鑫.煤矿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现代商论,2007, (09):42-43.
[2]杨鑫.循环经济视角下煤炭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研究[J].现代商业,2010,(09):70.
[3]黄溶冰,赵谦.环境审计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0,(03):66-73.
[4]张正勇.我国环境审计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财会月报,2009,(01):19-20.
[5]毛洪涛.现代风险导向观下的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J].会计之友,2008,(09):64-66.
[6]李苗苗.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政府审计李越冬[J].财会月报,2014,(11):98-100.
李梦媛,女,江苏南京人,硕士,河海大学财务处,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F239.4
A
1008-4428(2016)02-74-03
基金来源: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SJB6300065):建设生态文明的江苏物流业新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