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创新导向的探美学习路径探究

2016-12-28杨强旭

绿色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直觉人生

陈 佳,陈 祺,杨强旭

(1.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营西小学,陕西 扶风 722200;2.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自我创新导向的探美学习路径探究

陈 佳1,陈 祺2,杨强旭2

(1.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营西小学,陕西 扶风 722200;2.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指出了创新需要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振作起来、浪漫生活、活出精彩;创新需要从自我做起,内在专注、内心平衡、倾听内心的声音。阐述了浪漫的人生理念。提出了站在真美善三棱锥的顶尖俯瞰探美学习路径,在自我创新和精神享受的引导下,以浪漫的人生理念为前提,以自我的正面选择为基础,以激发的直觉潜能为核心,以真诚的自我超越为关键,以幸福的生活追逐为保障,努力寻找幸福生活的实质意义和可行方法。

自我实现;学习路径;探美;创新创业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程序、电子邮件无所不在地充斥人们的生活。技术革命的浪潮“如此令人着迷,让人眼花缭乱”,计算机思维最终会损害“静默思维”(马丁·海德格尔)。已经很难专注于做一件的事情,好像丢了“自我”的魂。人们日渐注重物质追求,浪漫的精神享受逐渐难得。追求幸福重新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重要议题。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讲过,“不要让他人的声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它们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东西”[1]。要用心聆听的直觉和价值观的声音,既要做出明智的决策,又要在平静中求专注,更要以自我创新为导向进行学习: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融合之直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发达的联想,汲取大自然之精华,用心听从宇宙自然之道;在心灵空间每日三省吾身,通过运动克服懒惰本能;以极大的热情集中全身心,服从内心呼唤的事业,将做事过程中的体会、感悟和幸福以感恩的心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共同分享浪漫与幸福。

2 浪漫的人生理念

2.1 个人与放浪

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个人便是人生的最后事实,而绝不是人类心智创造的工具。这也就是儒家把世界和平和私人生活的培养联系起来的根源所在,格物致知、意诚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方能明德于天下。人类天生就是一种好奇的、梦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动物,放浪者是其典型。既有近乎戏弄的好奇心和天赋才能追求知识,又有崇高的理想和幽默感纠正梦想,以健全的现实主义抑制其理想主义,并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变更。正如林语堂所言,哲学的惟一效用是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快乐的态度。

2.2 灵心与近情

人类的心灵是造物主最珍贵的产物,既在情理之外,又固执任性,还不可预料,也就是仍保存着人猿心性上那种无目的、暗中摸索的性质。人类易生错误的本性是人生丰富多彩的精髓所在,人类的心灵也只在记录某一些冲动。近情精神实是人类文化最合理的阐述,而近情的人就是最高形式的有教养的人。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只能力争上游去做一个近乎情理的生物。儒家借籍人心及大自然和谐的生活,自认可以由此成为圣人者也就是如孔子般的近情之人,而人们之所以崇拜,也是因为他有着坦白的常识和自然的人性。

2.3 道家与儒家

人们往往在生活的追求中忘记了真正的自我,正如道家代表庄子美妙的比喻“螳螂扑蝉黄雀后,黄雀之后又异鹊”。难得发现自己,不要“见利而忘其真”。享受人生的理想之人,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也就是儒家代表孟子认为具有“情、智、勇”之人。人生是残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结合起来,方能不改初心。一生辛苦工作不是为他人的喝彩,而是应依照自己的本性,为自己而生活。

2.4 读书与旅行

读书是文明生活中所公认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享受此种乐趣的人所羡慕。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到思考和熟虑的沉思境界,而非单纯知道一些事实经过而已。读书的目的如苏东坡所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如想真正享受读书,必须出于完全主动,如同在另一个世界游历一番。真正的旅行动机以求忘其身之所在,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流浪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以便幽然享受和大自然融合之乐。旅行者难得在于人是否有易觉之心和能见之眼,即便坐在家中远望,或步行田间,也能同样享受到旅行的快乐和情趣[2]。

3 自我的正面选择

3.1 正确认识选择

选择是在许多项目中选出最喜欢的一项,并走上一条探求“我是谁”的路。选择可以改变人生,展现自己真实的个性、价值与理念,还能充分运用自己以往的实践经验。人类是由精细的身心系统组成的唯一不可逆转的生命,应该经常自我检讨所处的位置,确定是否走在浪漫幸福与真正满足的道路上。选择需要勇气,因为它显示出愿意对自己负责,并敢于要求在世上应有的位置。只要克服最初的惯性阻力,整个抉择流程就会自我强化,做出更大胆、更明智的决定。就像握着时来运转的方向盘,感觉道路变得更平坦了;尽管还是会遇到路障、上坡路段和隧洞,但会更有意识、更有技巧地顺利通过;并因此而激发出正向、创新和开朗的活力。

3.2 选择心理技巧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经历各异,也会受到父母或先天或后天影响,但通常不会遵照他们的选择,宁可自己做主,建立自己的人生。选择贵在把简单或复杂的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随着选择结果的明确,偶尔也会检讨当初的选项,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求取内心的平静”。①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让眼前任务紧扣遥远目标,在怀抱对未来的梦想中,专心做好当天该做的事情,也就能让每一天做的事情变得有意义。②在节制与放纵、主动与被动连续体的两个极端,寻求妥协与平衡点,保留一定弹性空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好办法。③人们很难对别人的困境袖手旁观,但如果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就很难自立救济。在“推”与“拉”的两难境地,应该以同理心来倾听,相信自己的潜力,让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3.3 正负漩涡决择

要自信坚定地为自己做决定,必须愿意倾听自己的心声。①当选择正面积极面对时,好奇心会引导研究、探索,然后继续拓展,接受新观念和新想法,直到能自信果断地为自己作出决定。这种积极地态度会进入良性循环,让人主动出击、有效行动。②当选择负面消极逃避时,会因为恐惧而畏缩、逃避做出选择;这种消极态度会形成恶性循环,让人掉入毁灭性的深渊。并因此而变得优柔寡断、无能为力。③如果想要从“我办不到”变成“我办得到”,就要留意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朝着积极的心态前进。也就会想得更清楚、行动更果断,这种信心会带领人进入真正自由的未来[3]。

4 激发直觉潜能

4.1 直觉思维条件

直觉思维就是指人脑基于一些有限的数据和事实,调动一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的思维过程。也就是在主体苦苦思考某个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一时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将问题暂放一边却突然开窍,灵光乍现,得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超常思维形式。其前提条件:一是充足的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理论与方法的有机融合。二是超凡的想象力,以全新视角看待新事物、认知模式、产生联想。三是喜欢冒险的特质,不怕困难,有耐心,倾向寻找新的体验。四是良好的内部动机,视工作为使命,带来乐趣、享受感、满足感和挑战性,身心愉悦。五是创造性的环境,新奇的、有价值的想法经常受关系的激发、支持和净化,并乐于与人合作。

4.2 社会直觉培养

社会直觉是使人们能理解社会情境并管理自我的一种能力,其关键部分是情绪智能(即情商)。①情商就是人们感知、表达、理解、控制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应对生活事件不会那么受制于情绪。在追求长期的奖赏过程中,延迟满足,不会被冲动控制;能理解别人的情绪,并做出适当的回应。②熟识效应,人们与一件事物接触的次数增加之后,就会变得更为喜欢这件事物。③自发性推理,就是人们在观察他人时,快速地、自发地、无意地对其他人的特质作出判断。在听到某人对别人的一些方面评头论足时,就把这方面与这个说话的人联系起来。④理解他人,有些人善于理解别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图,像拥有“魔镜”般的神奇力量,特别是对熟识的人最为准确。

4.3 开启直觉训练

如果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并巧妙驾驭由心灵层次流向现实世界的能量,做起任何事情来都会有如神助。①想象自己被别人由衷赞美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并且想象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毕竟每个人都在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②学会去赞美当前所拥有的一切,积极主动向其他人、向大自然以及向命运表达感激之情。③顺应自然生活,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接受生活感应,掌控自我意识。对物质主义的生活哲学保持自我警惕。④营造神圣空间,闭上双眼,让心情平静下来,集中注意力,感觉你正迫切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4.4 文字激活直觉

将一个笔记本、一只彩笔交给自己,将内心深处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自然倾泻。不论是认真书写、涂鸦、素描还是规矩的图框、表格,都可以无所顾忌也没有限制,敞开心胸,去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习惯。既可描述在直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趣事或有益智慧增长的领悟,也可用来记录认知路上遭受的障碍,以及突破障碍的历程。如果坚持不懈运用这种方法,就会惊奇因为这些文字是那么清新、率真和特别。当然,记录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4]。

5 真诚的自我超越

5.1 相信自己与善待自己

周围的世界总是试图要改变人们,而人们常会乖乖地与之合作,轻易就放弃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健康自信是精彩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原料,通过以下六种方法来树立自信并培养个人能力:自我悦纳、自我尊重、自我对话、勇于冒险、忠于自己和建立保障。平衡生活最美丽,善待自己最重要。一是养成积极的早起工作习惯,二是保持井然有序让工作富有成效,三是让工作尽在自己掌控之中,四是有意为自己创造空间,简化生活、放慢脚步,培养满足感、建立挚友关系网[5]。

5.2 自我实现与高原体验

根据马斯洛的意动需求层次理论,除了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基本需要之外,还有成长需要,主要指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一方面说,就是将自己先天的禀赋、潜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从另一方面说,就是很少出现不健康、心理疾病和能力缺陷。具有洞察现实、独处、自信、自制和以问题为中心等特征,更有可能纯粹地欣赏“做”的本身。既代表了完满人性的实现,也是由许多微小的进展积累起来的,是贯穿人生的动力过程。高原体验是一种对奇迹的、使人敬畏的、神圣的、大一统的情景和存在价值的宁静而平和的反应。如果自己具有统一和谐的心理状态,就更可能觉察到世界的统一性,进而产生高原体验[6]。

5.3 生命之本与自我超越

弗里德里希·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是追求更多的力,作为创造性的本能来运用、来行使权力。一方面是图谋得到和扩张自己的主宰权力,即治人之权;另一方面是维护和行使人类生命本应具备的、本该享受的自主权力,即自我主宰权力。一切生命就是在这斗争中发展、演进和创新。为了取得和维护自主权力,需要孩童式的自由自在精神、骆驼式忍辱负重精神和雄狮式的勇猛争斗精神。其目的是为了超越自我,为了把自己和后人造化成“超人”。“超人”是自我的主宰,抛卸了现代人类的精神重负,走出了几千年来的历史迷宫。支配自我的命运,肯定自我的价值。其道路就是自我奋斗、自我创造、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7]。

6 幸福的生活追求

6.1 从思维到言语的“感知”幸福

①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接纳你已然幸福的事实,能够追求内在精神联接的人,也就是了解万物归一、彼此相互联接的人,不论收入多少,往往都比较幸福。②尽管不同的人对幸福理解不同,但最实用的定义,就是比较像满足或满意,而非欢天喜地的喜悦感受(表1)。③“我是个幸福的人”、“我很幸福”,其实就是在驯服心灵,让它朝选择的方向前进。在负面的内心噪声中,找到“静音”的按键,就能唤醒内在的灵性,就越幸福。

表1 幸福与喜悦对比一览

6.2 从行动到习惯的“享受”幸福

只有在行为和习惯上做出正面的改变,最终必将收获更多的幸福。①所有宗教的一致结论就是,不在说多少,而在付诸行动。幸福大半来自面对并且征服挑战的过程,这不仅带来激情和喜悦,还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让其人生更美好、更幸福。②想要做一个更幸福的人,微笑是最简单最重要的动作。能让人们更幸福的行动还有睡眠充足、规律运动、能量平衡、放下怨恨、为他人行善、简单生活、表达感激,以及从事有意义让人获得成就感的工作。③养成驾驭心灵的习惯,远离负面情绪传染、拒绝暴力恐怖影视,多听节奏明快的音乐、旁观他人行善、多接触幸福快乐的人,多传递正面的心灵能量。④养成固定习惯,对幸福生活形成渴望。一是来自对奖赏的感受、关注和感恩,二是时刻保持警觉,三是经常进行逆境、信念、结果和辩解练习,潜移默化地帮助把这种心理过程当成一种习惯。

6.3 从品性到命运的“天意”幸福

①“品性”是指构成这个人的特性,使其独一无二的特质;亦即是道德或伦理的特质。一是崇高的理想是最纯真的,二是所有宗教共同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科玉律,三是内心善良并能善待别人的人,有更大的可能会幸福。②一直研究道德行为与幸福之间关联的哈维·詹姆斯博士认为,对不道德行为越抗拒的人,往往幸福指数就越高;幸福来自于民众遵守道德,同样也会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与繁荣。③尼采比较了人的命运和天意认为(表2),命运可以借着诚实地评估天意来实践。了解并接纳命中注定要经受的挑战和磨难,使得掌控命运;即使面对人生的高低起伏,依旧能够获得幸福。也正如希波主教圣奥古斯丁所说,命运是灵魂与身体合二为一,让身体投入带来幸福感的过程,就能满足人们作为幸福灵魂的命运[8]。

表2 幸福、命运与天意对比一览

7 结语

不管是体音美传统艺术的创新学习,还是攀登自然与人文山峰的科学研究,甚至是文化型风景园林的高端创新设计,都需要以超越自我和精神享受为引导,并以高原体验期间的成果的创新性来衡量:细心观察某一点,刚性需求即问题;解决问题求其简,与众不同乃创新。动脑原创求极致,如同登山不能急;动手试验要可行,动脚力行敢创业;资源增殖显奇迹,千载难逢抓机遇。孤木再高难成林,木桶团队贵在高;优势互补兴奋点,你争我赶如狂欢。酒好巷深无人知,物联网上争一席;不求最好但求快,不求齐全但求精。探美学习重超越,自我实现民族梦;创新导向爱中华,浪漫幸福众生乐。

[1]戈尔曼.专注[M].杨春晓,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73.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16~96,288~293,326~329.

[3]米切利,辛普森.不逃避的人生[M].林丽冠,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151~166.

[4]刘振中.直觉的魔力:80个开启直觉潜能的秘诀[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7):2,45~97,110~112.

[5]卡耐基,美国卡耐基联合公司.提升活力,活出精彩[M].夏星,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21~55.

[6]叶浩生,陈 曦.马斯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16,85~89.

[7]田 丁.尼采和他的超人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23~140.

[8]鲍 温.你可以幸福![M].庄安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8~19,8~9,3~99,111~149,159~191.

2016-08-25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研究基金项目(编号:GJ1423) 作者简介:陈 佳(1989—),女,教师,主要从事学校环境文化与心理教育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陈 祺(196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职园林教学创新及职业教育梳理研究工作。

D412

A

1674-9944(2016)19-0146-04

猜你喜欢

直觉人生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基于犹豫度特征改进的新的直觉模糊相似度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你的直觉靠谱么?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