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文学味
2016-12-27孙彬
孙彬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语文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方面。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文学味。
一、调动积极因素,融合文学味
语文作为加强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最主要的工具,处处体现着人文性和文学性。自从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当代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现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学性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学生的文学基础对课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语文的文学魅力。
其次,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尚处在身心发展不健全的阶段,面对外部世界的诸多诱惑,抵抗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诗中有一处“幸福的闪电”运用得很巧妙,也会激起学生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学生理解“幸福的闪电”就是指幸福虽然很短暂,但是却能直击人心,要及时珍惜。有的认为幸福就像闪电一样,虽然可以看见,但却是触摸不到的,要用心去感受的。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理解文章的含义,学生也可以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能转变语文学习观念,语文课堂俨然变成了一个文学论坛。
二、提升教师素质,发散文学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进行正确引导,还要及时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之前,首先要对高中知识体系进行一个系统的构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逐步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将文学性渗透于高中语文课堂中去,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还要能从中有所顿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挖掘文学作品的精髓,自己首先从中受益,然后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
如在讲《五人墓碑记》时,教师首先要对主要内容有一个认识,然后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对五个百姓在国家危难之时英勇献身的赞美之情。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五人之死,还有文章中对于生死的取舍让学生展开讨论,思索什么样的人可以将生死放在江山社稷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传记或者资料对这五人的行为做进一步剖析,最终由文章转入现实,向学生阐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情怀的教育,也使学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同时让学生见识到了当时的进步思想和政治立场。教师构建的知识体系,对于带领学生步入文学海洋,获取知识和提升自我是至关重要的。
三、活跃课堂气氛,品悟文学味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学生真正带人到学习氛围中去,关系着学生能否将语文学好,学生不能进入状态就很难真正理解文章主旨。
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首词时,教师可以使学生对词中气势巍峨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引出该词,介绍写作背景,讲解完之后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歌曲,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会长江的波澜壮阔。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朗诵该词,以此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方式就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文艺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还要注意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来感受不同文体和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传记进行阅读,还要让学生对书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中感受语文的文学之美。比如在学习小说这一体裁时,由于它多讲故事,学生大都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针对小说进行专题讨论或者举办读书会,使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人生变化,从中找到与自身对应的部分,从而感悟人生。
例如,在讲《项链》这篇小说时,主人公马蒂尔德因其自身的虚荣,衍生出一生辛苦还债的故事。针对这篇课文,学生就可以各抒己见,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思维品质。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文学气息。在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时,也要适当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学素质,在提升自己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