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阅读教学
2016-12-27陈延旭
陈延旭
阅读更多的是学生主体的自主行为,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但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阅读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所谓生本理念,就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能从学生角度来设计阅读教学活动,由此而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获得体验。以学生为本,要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本、以方法引导为本、以体验生成为本。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阅读必须以兴趣为基础,若学生没有兴趣,只是被动参与,那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迫于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阅读量较小,多以教材提供的文章为主。从阅读教学设计来看,课堂上多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参与机会不多,兴趣自然不高。在评价上,教师重结果而轻过程,甚至简单地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阅读活动的唯一标准,学生即便有了进步,在完成阅读题时分数不佳,其进步也有可能被否定。
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注重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多说,多交流。以探究《十八岁和其他》中“两代人的矛盾”产生的原因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当前高中生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案例,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再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交流。如此,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两代人的矛盾产生的原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也较高。在教学中,不能认为教师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相反要多让学生发言,让学生多读文本,生成个人的理解。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自主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对来自教师的激励和评价还是较为关注的。就阅读评价而言,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自身的基础和能力为基准,进行个性化评价,而不能只注重过程,轻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成就和进步。以小说阅读指导为例,某生通过阅读对人物描写方法已经完全了解,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进步而给予激励。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全面了解学生是基础。
二、注重方法引导。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很多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较为盲目,因方法不当而影响了阅读效率。的确,一定的阅读方法是提升阅读效率的保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自主阅读,二是在课堂中要注重以问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和交流,以此来丰富阅读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就自主阅读而言,习惯是关键。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作者、文章体裁,在此基础上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阅读《边城》就需要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托的“美”与“爱”的理想。又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阅读中,如果不了解雨果的经历,对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也就很难理解作者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思想。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生成体验。以《拿来主义》教学中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引导为例,先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引导学生阅读找到“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交流其实质(清朝后期实行的闭关锁国主义),再追问“作者对此的态度是什么”,学生交流后明确“作者否定闭关主义”。如此,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读文本进而交流,再给予指导,更利于学生理解其内涵。当然,阅读中也要注重以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提倡个性阅读,促进学生体验生成
从当前高中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较少,教师更强调以“标准答案”来让学生识记,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解答阅读题时获得高分。其实不然,阅读更讲究个性化的阅读。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不够成熟,而阅读则可让学生更全面地认知自我,了解世界,丰富自己的认知。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个性化阅读,以此来丰富学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并不是让学生随意理解文本,而是要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生成自己的感悟。
以《我的四季》阅读为例,对于“人生之春”,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选择了坚持。不自怨自怜,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那么,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如何对待“人生之春”的,自己是否有应该坚持的而没有坚持。如此,结合自身而进行反思,再次品读文本,所获得的感悟就会更加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讲解来代替学生个人的感悟,而要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去理解文本,由此生成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精神食粮,为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高中阅读教学要做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喜欢阅读,主动参与。同时,要在方法上进一步强化,让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和主旨。为此,教师只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来设计阅读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才能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