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社群,凝聚教育资源的利器

2016-12-27李玲刘霄

中国德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社群图书班级

李玲+刘霄

学校社群的最高境界是群成员默契、自治,每个人在社群中都是一个贡献者,也是一个领导者和受益者。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是2010年9月刚刚建成的新学校,不到六年的时间为何广受赞誉,声名鹊起?这似乎是个奇迹,但又不是奇迹——沐齐风鲁雨,听木铎金声,展大海胸襟,汇四方英才,是此天作之“和”,地设高台,人尽其力,引发教育社群组织如春后竹笋般涌现,成就了学校的迅速崛起。

教育社群,就是因对学校的认同感,对教育的美好憧憬,大家有意聚合在一起,通过不断交流、碰撞、发展,组成了若干个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团队。教育社群有着明显且共同的社交属性,那就是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孩子享受幸福而又充实的童年。学校社群的最高境界是群成员默契、自治,每个人在社群中都是一个贡献者,也是一个领导者和受益者。

教师社群共赢发展

教师社群,就是因教师自己的某项特长或者需要,凝神聚力,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由两人以上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一起努力的人群结构。

学校充分信任、尊重每位教师,把成长的自主权还给教师。根据教师特质,学校给教师提供一个驱动自己成长的问题,鼓励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与相关人群多次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升自己,促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人。

鉴于我校年轻班主任特多,名班主任刘霄、李学珍携手成立和乐班主任社群。在活动中聆听自己内心拔节的声音,体验成长的快乐。和乐班主任社群成员共同商定成长的基本思路:听、说、读、创、写、挖。

听。教师认真聆听来校专家的报告、及时聆听本校优秀班主任的工作述职、争取机会外出聆听先进的管理理念。每一次学习都撰写心得体会,抒发真情实感,每一次学习都专人负责,包括收集整理材料,及时共享。

说。教师积极参与每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论坛、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读书研习会、专项课题研讨,以及市、区班主任工作主题论坛、班会课评选等平台,社群成员激辩交锋、思想升华、凝聚共识、提升自我。

读。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精神成长史。读书使人智慧、高雅。教师的阅读书目临时分四类:一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家的经典论述;二是阅读全国班主任专业权威刊物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与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的书;三是阅读当代优秀班主任专著;四是阅读网络上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并及时转发到社群微信圈里。教师要定期交流读书心得。

创。创新是一个人不竭动力的源泉。学校要求每一位社群成员都做创课的先锋。比如,创新班会课。班会课可以是主题式、讨论式、辩论式、实验式等形式,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都可以。同一个班会主题,提倡先在一个班级上,修改润色后在一个级部循环上,继续完善具有普遍性,力争在全校都能上,全区能推广。

写。写作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我手写我心,写作是智慧的思考,行动的总结,理论的提升。成员应勇于写作,逐渐擅长写作。成员可以写教育随笔、学习心得、教育博客、培训心得、教育论文、讨论话题、自己的困惑或者遇到的棘手问题等。

挖。一是充分挖掘本社群的资源,让优秀班主任轮流给班主任讲一件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现身说法;深挖年轻班主任的一些有价值做法,力求做到交替引领。二是每位成员充分挖掘网络优质资源,并及时共享,寻找智慧火花。

在各种活动中,班主任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仅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而且很多班主任成长迅速,很快衍生了培训社群、读书社群、论坛社群、班会课社群、促优补差社群、写作社群、研讨社群等,大家在团队中携手共进,其乐融融。

在这一方梦想的乐园里,老师们慢慢养成了一种习惯:遇事不搞“一刀切”,自然而然地去寻找差异、找亮点,挖潜能,发现“不同”,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老师们说,只要有利于学生的事情就大胆去做,一定不会错。教师用心提升孩子能力的行为感动并影响了家长与学生。

家长社群合理促进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对教育而言,学校也是孩子的家。家校共育才能促进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让家长真正介入到学校事务活动中,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环境。学校成立了家长义工组织,配发“和之行”义工手册,此举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主动为学校服务、分忧成为家长的自觉行为。

每个班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产生家委会社群组织。家委会积极到班级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班级的管理,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促进家委会建设,每个学期结束,学校都进行全球直播的家委会工作述职,全校8个年级的家委会成员、学校领导、部分家长代表聆听,在述职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家委会社群日益规范、丰益、成熟,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图书馆的配备是由政府招标的,中标方提供图书,并进行图书录入、贴码、上架一系列后续服务工作。图书管理员只需进行图书核对,进行借还书服务工作。但在我校这些工作是由“爱管闲事”、干劲十足、一丝不苟的家长社群完成的。

我校家长义工社群成立家长图书社群,对中标方提供的图书目录进行了仔细的核查。借助网络的力量,大家分别对图书书号、出版社、价格等信息进行详细比对,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书商提供的7个书单一一核对,共核对书目三万三千余条。

可是,不凑巧的是学校即将迎来示范学校的验收。时间紧迫,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大宗图书的采购,就成了学校急需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次图书馆的图书筹备,从九月份的一元回购到十一黄金周期间,由孩子、家长、老师们通过自行选购、网络购书等途径,共建我校图书馆。十一假期结束,图书馆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个包裹。家长们通过学校义工群的信息,自愿报名到图书馆进行图书整理,从拆开包裹一一核对图书数量、发票金额开始,印图书章、贴馆内号码条,到图书录入、打印书标、贴好书标、整理上架,大家忙而不乱,一步步井井有条。为了能让孩子们早一点看到他们喜爱的图书,家长们纷纷参与到图书馆的这次活动中。经过两个月的努力,33 000多册图书整齐的排列到书架上。

家长义工社群主动在学校周边义务执勤、疏通交通,主动进食堂帮厨,主动清扫校园垃圾,主动整理走廊,主动到学校参与运动会的管理。主动到学校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学校服务、分忧,已成为家长的自觉行为。

青附蓝社群、讲故事社群、一日之师社群、腰鼓社群、普及安全知识社群等家长社群纷纷出现。学校的“教师”资源丰富了,让充满律动的校园,泛起厚重的人文情怀,溢满了惬意的和乐氛围。

班级社群历练成长

教育其实就是给孩子提供使其成长为社会财富的途径与方法,把孩子培养成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能创造自己的学习,创造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情感世界。班级文化社群、小慈善义卖社群、大唐烟云社群、小记者社群、花样跳绳社群、自主管理社群、亲子活动社群、弘扬传统文化社群等班级社群异彩纷呈。

义卖、慈善、义演、募捐,感觉都是成年人的事情,但在我校,孩子心中有大爱,他们自愿参加,并自主规划具体活动规程,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2014年“十一”假期,五(1)班学生小蕾去贫困地方体验生活,感受颇深。回来后,她精心做了一个PPT,通过展示贫困学校的破旧校区,同学们的困难生活,以号召同学献爱心。她提议后,语文老师与美术老师及时给予引导,五一义卖社群迅速成立。义卖社群决定通过自己的劳动进行募捐。语文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完《鲁滨逊漂流记》之后,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用太空泥捏制书中关键情节。学生做好手工作品后,在学校义卖,并将义卖所得捐赠给乡村学校的图书馆。

社群商定,慈善捐赠完全自愿,不进行爱心道德绑架,1元起捐。2015年元旦当天,学生们分7个小组,拿着共14幅太空泥作品到各个班和教师群体中义卖。有的小组口才奇佳,很快将手工作品“推销”出去,募捐到上百元;有的小组屡屡碰壁,最后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完成了义卖任务。此次义卖,共募得1 248元善款。为了将善款最大化利用,义卖社群通过商量决定网购27套《读论语学成语》和《读历史学成语》,先在自己班内学习积累背诵。临近毕业时,将书籍捐赠给高密市大吕小学的图书馆。7月5日,义卖社群将5箱图书装箱运往大吕小学,到达学校后,孩子们发现这个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量少且陈旧,还有太多不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他们决心扩大五一义卖社群,更名为小慈善义卖社群,开始从其他年级招募志愿者,召唤更多的资源,帮助更多的人。

学校开阔了教师的格局,教师开阔了家长、学生的格局,各类教育社群,自然衍生,源源不断。学校的教育社群可以简单概括为:一群人,一条心,一辈子,一件事,感动自己,影响他人。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张 丽

猜你喜欢

社群图书班级
班级“无课日”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社群到底怎么玩才能黏住用户?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